熟悉三国的朋友都知道,整部《三国演义》有这几大看点,一是枭雄们的纵横捭阖,二是谋臣们的运筹帷幄,三是猛将们的巅峰对决。在这其中,尤以猛将们之间一对一单挑让人感到过瘾。

在人们印象中,魏延是蜀汉集团的最佳第六人,但也有人表示不服,因为民间早就有“一吕二赵三典韦,四马五关六张飞,七黄八夏九姜维”的说法。按照这个排名,姜维排列第九,他就是蜀汉最佳第六人。

但有关三国名将排名的顺口溜很多,其中有一个版本流传最广:“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神枪张绣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与姜维。”按照这个排名,魏延排列第19名,姜维第24名排列最后,魏延是蜀汉的最佳第六人。

实际上,不管哪一个排行榜都有不完美的地方。比如夏侯渊的武力值明显抬得太高,张绣在演义中并没有什么出彩表现,不知道为何把他排了进去,另外颜良的武力值明显排低了。

看来,各大排行榜只是人们主观的排法,要想区分谁才是蜀汉真正的最佳第六人,还得进行认真的斟酌。

魏延和姜维谁的官职大(谁才是蜀汉最佳第六人)(1)

01壹

看完整部《三国演义》,我们会发现一个特点,前三国名将如云,后三国将星暗淡。等到各位大佬纷纷离场,前三国仅存的名将只剩下赵云、魏延和张郃等人。赵云死后,魏延和张郃分别成为各自国家的扛把子,继续在后三国舞台上大放异彩。

魏延实力不俗,他一出场就让人印象深刻。襄阳城头,他率领数百军士打开城门,大声疾呼皇叔进城。“众观其人,身长八尺,面如重枣。”简直就是关羽的低配版本!

然后魏延与荆州名将文聘大战,从巳至未,手下兵卒皆已折尽,魏延才拨马投奔长沙太守韩玄去了。

从巳至未,也就是从上午9点到下午3点,跨越巳、午、未三个时辰。古代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2个小时,三个时辰就是6个小时。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魏延和文聘大战了大半天,至少要战300回合吧。魏延在人家的地盘上鏖战这么长时间,至少说明魏延的武艺不比文聘差。

文聘准确的武力值不太好判断,因为他在《三国演义》中着墨不多。作为荆州成名已久的大将,他的武功应该不会差。

我们也可以从侧面了解一下文聘的武力值。在铜雀台比试箭术时,文聘第二个出场,拈弓纵马,一箭射中红心,显得轻松写意。在高手云集的曹魏集团,文聘的武艺得到大家的称赞,说明他的武力值应该在一流行列。以文聘作为参照,初出茅庐的魏延也应该是一流大将。

魏延和姜维谁的官职大(谁才是蜀汉最佳第六人)(2)

另一个经典战例是汉中之战。魏延两次对阵庞德,第一次诈败而去,转身就杀了一个回马枪,一箭射中曹老板人中。魏延看到曹操翻身落马,认为成就千古奇功的时刻到了,立即把弓一扔,掂起刀就要上山坡宰曹操。关键时刻,庞德挺身而出,奋力向前,战退魏延。

乍一看,庞德要比魏延强。但实际上,这时的魏延已经失去了斩杀曹操的时机。面对拼命的庞德,魏延只有知难而退。

在这场战斗中,魏延面对超一流水平的庞德,表现得很亮眼,至少达到了一流甚至强一流的水准。

除此之外,魏延在北伐时,还曾三回合斩杀魏国先锋曹遵,突袭击杀大将王双。在蜀汉后期,也只有魏延能够与张郃抗衡

通过以上战例,我们可以看到魏延的综合实力很强,上限很高。既有爆发力,又有耐力,箭术一流。战场上的临阵应变能力很强,善于诈败,能够在诈败模式和攻击模式之间自由切换。

但魏延也有缺点。第一是在葭萌关下追击马岱时,被马岱一箭射中肩膀,说明魏延避箭能力不太强,这一点和关羽有得一拼。第二是他始终没有斩杀过一流名将,甚至强二流名将,说明他在一对一斗阵时,缺乏临门一脚的能力。

魏延和姜维谁的官职大(谁才是蜀汉最佳第六人)(3)

02贰

下面我们再看一下姜维的实力如何。

姜维首次出场,令人耳目一新:

云挺枪直取姜维。战不数合,维精神倍长。云大惊,暗忖曰:“谁想此处有这般人物!”

这里有一个关键词:精神倍长。也就是越战越勇的意思。在《三国演义》中,多次出现过这个词语。

葭萌关之战时,马超和张飞二人先是大战了一百余合,歇了一会儿,又斗了一百余合,两人都出现了“精神倍加”的状态。

襄樊之战时,庞德和关羽大战了一百余合,然后两人也出现了“精神倍长”的状态。

在关羽水淹七军时,庞德被困于一座小山头,身边士卒折尽,庞德居然能够从平明战至日中,“勇力倍增”。庞德的神勇表现,足以说明他的武力值也应该属于超一流行列。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会发现,超一流武将的“精神倍长”一般发生在一百回合之后。也就是说,这种“精神倍长”实际上是超一流武将在决斗时,身心到了一定的极限状态才会爆发出来的实力,短短的几回合一般不会出现“精神倍长”。

年老体衰的赵云遭遇姜维,自己还没有用劲儿,姜维就已经使尽全力了,这说明赵云更加游刃有余。

后来赵云在诸葛亮面前夸赞姜维枪法与众不同,是因为自从北伐以来,力斩五将,很难遇到像样的对手。谁知不经意间遇到姜维,觉得他的武艺比其他人高出不少。由于两人交手的回合数太少,很难具体判断姜维的武力值到底有多高。

魏延和姜维谁的官职大(谁才是蜀汉最佳第六人)(4)

通过赵云之口,我们知道姜维的枪法不错,至少是一个技术型武将,那么其他的素质如何呢?

冀州城下,姜维抢夺粮草,先遭遇张翼,战不数合,王平又到,两下夹攻,姜维力穷抵敌不住,只得夺路而回。

从这里可以看到,姜维面对张翼和王平,出现了“力穷”的状态。要知道王平的武力值至多是二流,张翼是三流,姜维面对他俩夹攻,居然体力不支。

要知道,耐力是一个顶级武将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对比赵云,在长坂坡七进七出后,还能保持着充沛的体力大杀四方。而姜维最大的短板就是耐力不足,这决定了姜维的上限不高,

姜维也杀死或者击退过一些对手,如三合击败陈泰,三合速败司马师,三合击杀王颀。这些人的武力值实在太低,并不能为姜维加分。

姜维的对手中,徐质的武功不错,曾经先后数合速败廖化和张翼,武力值应该和王双不相上下,武功至少为二流。

面对势头正盛的徐质,姜维没有选择和他单挑,而是问计于夏侯霸。随后设计让徐质陷入重围之中,等到他人困马乏之时,姜维突然杀出,一枪刺徐质于马下。这一战,可以说是姜维一生武力的高峰时刻。

但我们也要看到,徐质被杀并不是姜维一对一单挑的结果,如果不用怪招,姜维很难从徐质身上讨得便宜。这说明姜维的武力值大略在强二流之间

魏延和姜维谁的官职大(谁才是蜀汉最佳第六人)(5)

此外,姜维还曾多次与邓艾父子交锋,但都没有占据上风。邓艾曾经以生力军对阵单枪匹马厮杀了一夜的文鸯,50余合没有占到什么便宜。文鸯的骁勇世人皆知,是典型的一流大将,邓艾的武力值要比文鸯稍弱一些,应该是弱一流水平。

姜维的武力值和邓艾差不多,上限是弱一流,或者强二流的水平,明显要比魏延低一个等级。

这就能完美地解释了,诸葛亮在北伐时为何一遇到凶神恶煞般的张郃,总是第一时间想起魏延,而不是姜维。

甚至在诸葛亮死后,魏延率领人数不多的残军一路尾随骚扰着蜀军,姜维没有迎难而上。在南郑城,蜀军被魏延追上,吓得姜维连忙拽起吊桥,并对杨仪说:“魏延刚猛,更兼马岱相助,虽然军少,何计退之?”

更甚的还在后面,魏延居然敢当着姜维的面夸下海口:“谁敢杀我?”这如果换成关张,估计不等马岱出手,自己就拍马杀将过去了。

可能会有人说,姜维还有一个独门绝技,就是空手接箭的本领独步三国。这句话一点不假,但他也有一个弱点,就是他射箭的本领确实太差。

在疆川口之战中,姜维曾经对着金城太守杨欣,“连射三箭皆不中”,气得姜维“自折其弓”。不曾想又马失前蹄,把他掀翻在地,真是太狼狈了。

魏延和姜维谁的官职大(谁才是蜀汉最佳第六人)(6)

03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结论,魏延就是名副其实的蜀汉第六人

按照惯例,我们还要把这两位主角拉到战场上,一对一进行推演。

南郑城下,魏延带领马岱和他的300士卒,终于赶上来了。姜维素知魏延勇猛,不敢硬刚,慌忙拽起吊桥。

魏延一看蜀军胆小如鼠,乐得哈哈大笑,指名道姓让姜维下城单挑。姜维不堪忍受魏延问候自己的八辈祖宗,只得硬着头皮点起3000兵卒迎战。

阵圆处,魏延迫不及待抢先出马,举刀便砍,姜维抖擞精神,挺枪便挡,二将缠斗在一起。

魏延平时轻视姜维,认为他只会些花拳绣腿。谁知姜维战不几合,精神倍长,魏延于是不敢大意,认真迎敌。

四十余合后,魏延的刀法越来越纯熟,而此时的姜维已经开始气力不加了。面对魏延密不透风的攻势,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魏延看在眼里,于是猛攻了几招,姜维料敌不过,拨马就走,魏延拍马就赶。魏延看着就要赶上,突然一声梆子响,姜维对着魏延就是一箭,但没有射中。姜维急了,连射三箭,都没有射中,气得姜维把弓都扔了。

这时魏延想,该让我老魏给你露一手了。他把刀挂好,拈弓搭箭,直射姜维后脑。谁知姜维使出了接箭绝技,听风知箭,看都不看一把就把箭接住了。

魏延大惊而退。

文/来源于师说123,敬请大家点赞、收藏、分享和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