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百年古窑,古灶窑火五百年不绝(1)

佛山南风古灶和高灶见证了古代佛山陶瓷生产曾达到的技术高峰。 南方日报资料图

一座百年古窑,古灶窑火五百年不绝(2)

一座百年古窑,古灶窑火五百年不绝(3)

2021年11月,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佛山市禅城区南风古灶和高灶入选“首批广东省工业遗产”名单。其实,早在2020年,国家工信部就公布了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禅城南风古灶榜上有名,成为全省首个获评国家工业遗产的项目。这个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的“龙窑”,500年来窑火不绝,生产不断,至今仍在使用。目前,南风古灶仍被当作生产工具来保存,每月烧窑两次。

南国陶都

南风古灶龙窑广场 连续使用至今的最古老柴烧龙窑

自建窑起,南风古灶以生产陶的生活器皿为主。作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南风古灶与同时期龙窑“高灶”均是历代窑改革的定型产物,更是石湾陶瓷生产技术进步的里程碑,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

南风古灶与高灶见证了古代佛山陶瓷生产曾达到的技术高峰,也通过其产品和造窑的技术体现了明清至当代佛山手工业发展、风俗习惯、社会风尚等状况。

南风古灶与高灶这两条龙窑经历战争劫难和生产改造的兴替,得以完整保存下来,成为我国具有南方特色、年代久远而延续使用至今的古窑,而且一直不断坚持生产陶瓷产品和艺术品,这在中国,乃至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以“南风古灶、高灶”为代表的明代龙窑是石湾陶瓷乃至佛山陶瓷重要的“精神领袖”和“产业基础”,引领着石湾制陶工业走向鼎盛时期,并在清代进入全盛时期,有107条龙窑同时生产。无论是数量、体量还是釉色方面,烧制产品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峰。

南风古灶所在的佛山石湾,有着源远流长的5000年制陶史,积淀了殷实厚重的陶瓷文化底蕴,是闻名中外的“南国陶都”,享有“石湾瓦,甲天下,旁及海外之国”的美誉。在清朝和民国期间,产品远销南洋,成为佛山“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活态文物”、“移不动的国宝”。同时,石湾也是中国现代陶瓷工业化的起点,成为改革开放后全国产量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陶瓷产业基地。

1989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南风古灶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南风古灶、高灶陶窑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以“连续使用至今的最古老柴烧龙窑”载入世界吉尼斯之最。

目前,南风古灶仍被当作生产工具来保存,每月烧窑两次。

工艺革新

糅合多门艺术于一身 陶瓷技术重大革新典范

走进南风古灶,看着高大雄伟的窑址和灶炉,凝望那燃烧了几百年的窑龙,气息里迷漫着浓浓的烟火味、陶泥味,前后几百年的制陶、烧陶的繁忙工作场景尽浮脑海;似乎看见通红缭绕的灶火,汗流浃背的工人,听见他们劳作的声音……

南风古灶是明代时人们在元代龙窑基础上进行的一次划时代变革,是石湾陶瓷技术史上的一次重大革新。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认为:“它是石湾陶瓷业繁盛时期,生产技术进步的产物。它是我国南方陶瓷生产技术承前启后的重大革新典范,对石湾陶瓷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它的优势是:巨大的产量、高明的煅烧技艺、易于控制的产品烧成温度、大大降低了废品率。

南风古灶是岭南陶瓷产业鼎盛时期的先进生产设备代表。由于当时的柴烧工艺在今日看来也是魅力无穷,因此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石湾陶瓷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朵奇葩,糅合了绘画、诗文、书法、篆刻、雕塑等多门艺术于一身,以古朴、传神、典雅、浑厚的艺术效果和地方特色而享誉盛名,其形神兼备的艺术特点在我国陶艺界极为罕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古窑被拆除、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选择。以“南风灶、高灶”为代表的南风古灶石湾龙窑营造与烧制技艺逐渐失去了依存的基础。如何保存这种技艺变成一个严峻的问题。禅城区将南风古灶纳入保护性规划,要求南风古灶的使用单位每月至少要烧一窑,最多不能超过四窑,一年不能少于12窑也不能多过48窑,并按照文物主体特征实施差异化管理。

活化发展

世界陶文化交流平台 广东省级文旅融合基地

早在2010年,南风古灶就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随后被评为广东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并入选广东省首批文旅融合基地。目前,南风古灶和高灶作为佛山陶瓷“文旅产”的重要代表,每天慕名前来的游客络绎不绝,每次龙窑烧窑都成为石湾一道亮丽风景。

事实上,为擦亮“南国陶都”金字招牌,近年来,石湾围绕龙窑柴烧艺术主题组织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陶艺家进行创作和研讨活动,促进石湾与外界、国内与国外之间陶艺文化的交流学习,推动陶艺传承发展。

如今,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陶艺家租用南风古灶附近的老房子进行创作,其工作室以南风古灶为核心进行布局。石湾现拥有各级陶艺大师共150位,其中国家级陶艺大师25位,省级陶艺大师58位,市级陶艺大师近百位,形成老中青梯队陶艺人才资源。

同时,南风古灶以明清古民居为据点,引入一批中外文化工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原创匠人入驻,现已有烧窑、拉坯、微雕、剪纸、古琴、咏春拳、油纸伞等十几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打造“非遗文化研习基地”,形成丰富的文化产业生态圈。

石湾镇街道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推进陶艺博物馆群建设计划,在人文古韵基础上融合创新业态,实现创意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建完整的陶文化创意产业生态链,积极创建国家级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今后,石湾镇街道将加强对南风古灶片区活化提升,积极创建国家级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核心物项

明代烧陶窑炉及设施,明代龙窑地基、炉火、窑室,大缸作坊,公益灶地基遗址。

木尺、水平尺、火眼凿、木锤、木拍、灰刀等建龙窗工具,石湾龙窑营造与烧菜技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