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是什么?是手段,还是目的。

手段:全纳(应收尽收、应随尽随)之后怎么办?就是要通过普特融合的方式进行教育服务,在普校的环境与落实特殊教育服务。

融合教育不是普通教育 特殊教育,而是基础学校教育服务人群的依法拓展,是学校教育服务边沿的理性清晰。

引入特殊教育来加强融合,应该是基础教育或学校教育的人性版升级。

作为手段的“融合”的反义词是“排斥”。所以融合教育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让学校、让社会能接纳他们,接受所有的生命。所以融合起点的是接纳。

强调过程的融合,它的反义词还有“隔离”。他们是需要同座、同学、伙伴的,是需要在丰富地社会交往中学会生活的。

——不排斥,不隔离!

目的:一切以融入社会为目的,引导特殊学生能适应生活、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质量。从小不隔离,从融入班级开始,到融入学校,到融入社区,孩子才可能融入社会。

作为教育目的的融合的反义词是“淘汰、放弃”!这好像也不只是特殊孩子需要。从一定意义上讲,每一个孩子都是特殊的,融合教育都是刚需。

教育的目的是让人社会化。当下的我们学校教育是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特殊教育需要的。教育不是标准化的生产,很多学生走出学校之后,并不能很快的融合社会,与社会生活很好对接。

——不抛弃、不放弃!融合是教育本应该有的模样。

和谐社会的学校教育的发展,应该已经到了融合教育的阶段:不加区别地接受所有的学生,尽可能地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个别化的教育服务,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与工作。

教育融合与融合教育可能还不是一个概念。融合不只是特殊孩子需要,融合不只对特殊孩子有利。学校的文化品味,学生的道德养成,学生的人性发展、班集体的形成、教师的师德呈现、校长的教育情怀、社会的文明风尚,都需融合教育来升华!

孤岛式、保护区式安置是特殊孩子不应该有的教育。

从概念上来说:融合教育没有全纳教育更有利于推动事情的发展。融合教育会让人感觉这是特殊教育的现代化改革,而全纳教育则明显是普通教育的现代化改革。而真正有了全纳后必然会想到融合。融合教育是让特殊孩子走进普通学校,全纳教育是让普通学校看到特殊孩子。融合教育的推动最少要普、特同进进入现代化改革。如只希望用特教的现代化去带动普通教育的现代化,太理想了,也可能是想多了!

融合教育需要3.0的人文管理存在,而有的学校管理及人文水平还处于1.0的阶段!

崇尚圣贤的中国人很善良,一直穷困的我们还没有学会种族歧视现象,但我们却学会了逃避!在生活中,不歧视很容易,但要真正付出行动,不放弃就是很难。

至慧学堂常规班(至德堂4融合)(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