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肌筋膜炎?这个东东是什么人容易患上?

肌筋膜炎是一种临床常见,而又常被忽略或误诊的痛症,其实质是肌肉和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当机体受到风寒侵袭、疲劳、外伤或睡眠位置不当等外界不良因素刺激时,可诱发其急性发作。肩颈腰部的肌肉、韧带、关节囊的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是本病基本病因。若在急性期没有得到彻底治疗而转入慢性,或受到反复劳损、风寒等不良刺激,可反复出现持续或者间断的肌肉疼痛、酸软无力等症状。本病治疗以对症保守治疗为主,必要时手术。

一般情况下会有什么因素诱发肌筋膜炎?

1、部分患者有程度不同的外伤史。肌肉、筋膜受损伤后,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留下隐患,迁延而病。

2、部分患者虽没有明显急性外伤史,但因长时间坐班,很少活动;或因工作姿势不良,长期处于单一特定姿势;或因工作紧张;或持续性负重;或过度劳累等,日久而病。因此久坐党、姿势不良党可要注意了。

肌筋膜炎为什么不好治疗呢(容易被忽略的病)(1)

3、风寒侵袭、气血运行不畅、影响肌肉筋膜的营养和代谢,迁延日久而病。

4、患者体弱,免疫功能不强;或脊椎先天变异(畸形);或脊柱退行性疾病(骨质增生),更易致病。

出现肌筋膜炎会有什么特征?

1、局部肌肉痛:慢性持续性酸胀痛或钝痛,疼痛呈紧束感或重物压迫感,腰、背、骶、臀、腿、膝、足底、颈、肩、肘或腕等均可发生。

2、缺血性疼痛:局部受凉或全身疲劳、天气变冷会诱发疼痛,深夜睡眠中会痛醒、晨起僵硬疼痛,活动后减轻但常在长时间工作后或傍晚时加重,当长时间不活动或活动过度甚至情绪不佳时也可疼痛加重。

3、固定压痛点:体检时发现局部肌肉紧张、痉挛、隆起、挛缩或僵硬。压痛点位置常固定在肌肉的起止点附近或两组不同方向的肌肉交接处,压痛点深部可摸到痛性硬结或痛性肌索。

4、可能有局部或临近部位损伤史,女性发病多于男性。

这里注意与腰肌劳损的区别:腰肌劳损的症状主要是腰或腰骶部酸痛不适,或为持续性胀痛,劳累时加重,休息时减轻,同时适当活动和经常改变体位可使症状减轻。腰部有压痛点,且范围较广泛,但多在骶棘肌处、髂嵴后缘或腰椎横突等处。患者不能坚持弯腰工作,常用双手锤击腰部以缓解疼痛。

肌筋膜炎有哪些类型?

1、肩背肌筋膜炎:颈、肩和背部疼痛僵硬,沉重感、活动不灵和肩臂酸胀及麻木等;阴雨、潮湿、风寒、劳累、扭伤等可使症状加重;患处肌肉僵硬、压之酸痛或触及索状物,揉压患处感到舒适、症状减轻。

2、腰背肌筋膜炎:急性期腰部疼痛剧烈,有烧灼感,腰部活动时症状加重,局部压痛显著,有时体温升高、血液检查可见白细胞增高。急性发作后,少数患者症状完全消退,多数会遗留疼痛,或相隔数月、数年再次发作。慢性者表现为腰部酸痛,肌肉僵硬,有沉重感,晨起或天气变化及受凉后症状加重,稍加活动可缓解,劳累后又加重,腰部压痛广泛,多无局限性压痛,腰活动可正常,但活动时酸痛明显。

肌筋膜炎为什么不好治疗呢(容易被忽略的病)(2)

5、跖筋膜炎:多为长时间走路(如登山、徒步、逛街等)引起的足底慢性损伤。此外,鞋跟太硬造成对足跟压迫,常穿高跟鞋也会加重足底损伤。单脚足跟疼痛最常见,也可以足弓或前足疼痛。晨起当脚刚接触地面、准备站起来的瞬间,疼痛非常剧烈,稍加活动可减轻,行走一段时间后又加重。

生活中,我们可以如何预防肌筋膜炎?

1、注意安全,避免外伤。

2、注意气候变化,保暖,防止寒湿侵袭。

3、控制体重,硬板软垫床,工作台面高低要合适。

4、不要长时间同一姿势,不要过于劳累,应劳逸结合。

5、体育锻炼前应先做热身运动,强度要循序渐进,减少足部冲击性活动。

6、在进行专业训练或强度较大运动时,要采取必要保护措施,如配戴护腰带、护腕、护肘、护膝、护踝、足弓护垫等。

有任何脊柱问题都可私信或留言。

参考来源:骨科大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