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是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文学奖项,2022年的得主为法国女作家安妮·埃尔诺。瑞典文学院给出了如下获奖理由:安妮·埃尔诺以勇气和临床医生般的敏锐揭示了个人记忆的根源、隔阂和集体约束,从不同角度审视在性别、语言和阶层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的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安妮·埃尔诺并不算是一个说西方世界好话的作家,而是一个真正敢于正视现实,敢于扯下遮羞布将西方社会的问题暴露出来的作家。对于当今的世界“霸主”美国,她更是在代表作《悠悠岁月》中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世界大战反人类事件(2022年诺奖得主大骂美国)(1)

安妮为何要猛烈抨击美国?她又是如何抨击的?她的代表作《悠悠岁月》是一本怎样的书?欲知详情,且看下文分解。

美国通过参与两次世界大战而实现国际地位的质变,可以说是一个靠战争发家的国家。一战中,美国在战争打响32个月后才正式宣战,在战争结束前2个月才真正投入大规模作战。一战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利用中立地位同交战的双方做买卖,从债务国一跃成为债权国。

二战中,美国出台《租借法案》向同盟国提供物资援助,当众多参战国遭到严重破坏,美国却抓住战争的机会建成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工业基地。二战胜利后,美国取代了英国的地位,获得了按照自身利益塑造国际秩序的机会。

世界大战反人类事件(2022年诺奖得主大骂美国)(2)

二战后,美国通过建立联合国、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七国集团等组织,进一步稳固了自身的霸权。冷战结束之后,美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霸主地位更加稳固,开始以更加盛气凌人的姿态建立“世界新秩序”。

对于俄罗斯退出争霸舞台,美国一家独大到处指手画脚的世界新格局,安妮·埃尔诺在《悠悠岁月》中写道:

俄罗斯不再带来希望和恐惧,除了无尽的忧伤之外没有别的。它退出了我们的想象力,美国人不顾我们的意愿取而代之,犹如一棵巨大的树木把树枝伸到了地球的表面。他们越来越用自己的道德说教、股东和退休金、他们对地球的污染和对我们奶酪的反感来刺激我们。为了表示他们以武器和经济为基础的优势所固有的贫乏,一个通常用来给他们下定义的词汇是“盛气凌人”。一些除了石油和美元之外没有理想的征服者。他们的价值和原则——只相信自己——除了他们自己之外不会给任何人带来希望,所以我们梦想着“另一个世界”。

美国本就是靠战争发家,因此在世界总体形势趋向缓和的时代里,依旧拼命寻找或创作机会从战争中获利,成为了当今世界对外发动战争最为频繁的国家,如同一个战争机器。

世界大战反人类事件(2022年诺奖得主大骂美国)(3)

冷战结束之后,美国以“人道主义干涉”“反恐”等名义开展了索马里人道救援行动、伊拉克“禁飞区”计划、塞拉利昂维和行动、干涉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东帝汶维和行动、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空袭叙利亚等战争或行动。

1991年,美国以帮助科威特为名发动了海湾战争,极大地刺激并满足了其对外干涉的野心。1993年,美国以拯救人道主义灾难和重建国家为名进军索马里。1998年,美国以保护在伊拉克的美军士兵和伊拉克境内库尔德人的生命安全为名,发动伊拉克战争。1999年,美国以拯救人道主义灾难为名,发动科索沃战争。2001年,美国以打击恐怖分子为借口,发动阿富汗战争。2003年,美国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发动伊拉克战争。

美国的这些行动满足了其自身的利益,但却对受欺凌的弱国造成灾难性后果。比如1999年,美国对南联盟实行“人道主义干涉”,不但没有解决科索沃存在的问题,反而制造了更为悲惨的人道主义灾难。当地有200座城镇被炸,480个学校成为废墟,80万居民外逃,60万人失业,250万居民丧失了最低生活条件。

世界大战反人类事件(2022年诺奖得主大骂美国)(4)

又如对伊拉克的长期封锁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灾难,数十万儿童因为缺少食品和药品而死亡,但美国却说那是值得付出的牺牲。对此,安妮·埃尔诺在《悠悠岁月》中写道:

我们刚刚穿越的九十年代没有什么特殊意义,这是一些幻灭的年头。看到在伊拉克(美国使之挨饿并且经常威胁要“打击”)一些孩子由于没有药品而死去,在车臣、科索沃、阿尔及利亚等地发生的事情,最好不要去想阿拉法特和克林顿在戴维营的握手时所宣告的“世界新秩序”。

世界大战反人类事件(2022年诺奖得主大骂美国)(5)

美国总能找到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发动战争,使人们认为那些战争都是必要的,但实际上,那只是美国的需要,美国完全是满口谎言。对此,安妮·埃尔诺辛辣讽刺道:

现在有一种对战争的需要。一种与古老的悲剧联系起来的欲望。由于最糟糕的美国总统的恩赐,我们要去与“新希特勒”作战。和平主义者被打发到慕尼黑去了。人们对被媒体简化了的各种事情欣喜若狂,确信炸弹工艺的灵敏,相信一场“特种战争”、“聪明武器”和“外科手术式的打击”,一场“文明的战争”,散发出一阵好战而又合乎道德的强烈气息。

“9·11”之后,美国宣布向“恐怖主义”开战,并列出其自己认定的“邪恶轴心国”名单,伊拉克位列其中。之后,美国以伊拉克制造和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剑指伊拉克,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拉克。

世界大战反人类事件(2022年诺奖得主大骂美国)(6)

从战前宣传来看,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似乎也算是师出无名。毕竟,伊拉克如果真的公然藐视国际法则,私自生产并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甚至在背后支援恐怖主义分子,那么美国的行为虽然霸道,但也会具有一定“合法性”。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直至伊拉克战争结束,所谓的伊拉克制造和藏有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都搜寻无果,整个战争成了一个欺世骗局。

当年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联合国安理会作证时,曾举着一个试管称那是伊拉克正在研制的化学武器,并且声称:萨达姆用这么一点炭疽就能造成数万人死亡。然而战争打了八年多,美军却没能在伊拉克找到第二瓶“白色粉末”,而那些白色粉末也被调侃成“洗衣粉”。

世界大战反人类事件(2022年诺奖得主大骂美国)(7)

对于美国的霸道行为和欺世谎言,安妮·埃尔诺在《悠悠岁月》中愤怒地写道:

战争的目标模糊不清。炸弹在巴格达造成了尤数看不到的尸体。在二月份的一个星期天,随着一些溃败的伊拉克士兵迷失在沙漠之中,战争状态可笑地停止了。我们受到了任凭自己被占有的凌辱,让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在一些日子里被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宣传捏造的虚构所支配的屈辱。我们不想再听到谈论“世界新秩序”了。

事实上,如今明眼人都知道,美国进行对外干涉的战略决策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选项:该国家有石油吗?美国的经济利益受到威胁了吗?民意支持率下降了吗?能用新式武器吗?总而言之,一切都不过是为了美国的利益。

对此,安妮·埃尔诺在《悠悠岁月》中怒骂道:一切都令人压抑。美国是时代与他们根据需要和利益随意占领的空间的主人。到处都是富者愈富、穷者愈穷。年轻人嘲笑“欢迎来到一个狗屎世界”,以此进行短暂的反抗

世界大战反人类事件(2022年诺奖得主大骂美国)(8)

值得注意的是,安妮·埃尔诺的《悠悠人生》虽然深入、犀利地讨论了世界格局问题,但那纯粹是以作者的个人视角,是一个普通人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世界的思量,不能说毫无偏见,但无疑格外真实动人。

此外,《悠悠岁月》的大部分篇章其实展现的是生活在底层的民众与中上层民众的社会区隔(可以理解成阶级隔离),以及女性在当今时代的处境。因为笔触大胆,在作品中暴露女性的私密,也曾引起不小的争议。

安妮·埃尔诺出身底层贫困家庭,通过读书完成了从底层到中层的跳跃。但对于原本所出身的底层,安妮一直怀有一种“阶级变节者”的负罪感。“阶级变节者”指的是生于战后法国底层家庭的孩子,凭借自身努力获得高等教育学位及与之相应的体面工作,从而脱离原本的阶级,进入中层的资产阶级。

但是,安妮·埃尔诺只是一个个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出生阶级属性决定了受高等教育的几率,很多人根本没机会通过教育改变命运。因此,安妮·埃尔诺写道:中学多半是有产者常去的地方。对于贫富阶层的差异,安妮也花了很多篇幅去描写,触目惊心令人动容。

世界大战反人类事件(2022年诺奖得主大骂美国)(9)

此外,安妮还在《悠悠岁月》中展现了一个女人的成长历程,青春期性意识的萌动以及偷情、堕胎等隐秘事件都没有避讳。比如,对于少女在青春期的萌动,安妮写道:

她不和男孩子说话,却时时刻刻想着他们……她总是无法实现的那些想象出来的故事和相会,晚上都归结为被窝里的性欲高潮。她把自己想象成妓女,也欣赏照片上的金发少女,高班的其他少女……

还有成年后的婚姻生活、偷情以及堕胎等等隐秘,这使《悠悠岁月》等作品引发了争议。但安妮却认为,这些隐秘的事情是真实的,甚至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决定性事件,就应该将它们呈现出来。

世界大战反人类事件(2022年诺奖得主大骂美国)(10)

总之,《悠悠岁月》是一部非常深刻、精彩的作品,安妮·埃尔诺通过自己的经历来反映时代进程,用力扯下了“自由”“平等”等西方文明的遮羞布,表达了对真正的自由、平等和正义的向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生活、认识世界的独特视角,也能促使我们进行深入思考,对现实社会、日常行为乃至世界格局有更加深入地了解。

世界大战反人类事件(2022年诺奖得主大骂美国)(11)

限于篇幅,本文无法详尽介绍《悠悠岁月》这本书。所幸早在2009年,《悠悠岁月》就在中国荣获了“最佳外国小说”称号,由人文社出版发行。想要更加深入地了解《悠悠岁月》,欢迎阅读原著。现在只需戳下方链接即可得到,正版优质无删节,价格也很实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