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坡天主教堂位于花溪区高坡乡高坡村29号大井寨。然而高坡街上三岔路口处,指向天主堂的路牌,箭头却标反了,实际应该是与灵应寺相反的方向,而不是同一方向。

君坝村白莲教遗址(高坡苗乡的天主教遗迹)(1)

该教堂始建于1936年,当时应属于巴黎外方传教会(Missions étrangères de Paris,缩写M.E.P.)下辖的贵州教区(后改称贵阳教区)管理。

君坝村白莲教遗址(高坡苗乡的天主教遗迹)(2)

1993年高坡天主堂进行重修后,左右拱券上仍有鸢尾花标志。

君坝村白莲教遗址(高坡苗乡的天主教遗迹)(3)

鸢尾花代表光明和自由,鸢尾花图腾对法国人来说象征信念、智慧与勇气。

君坝村白莲教遗址(高坡苗乡的天主教遗迹)(4)

天主教将鸢尾花与百合视为圣母玛利亚的象征。

君坝村白莲教遗址(高坡苗乡的天主教遗迹)(5)

作为偏远乡镇的高坡,居然有一座天主教堂,已经让人感到很意外了。

君坝村白莲教遗址(高坡苗乡的天主教遗迹)(6)

更让人惊奇的是,清明节过后,高坡台地上的多处坟地,均插满十字架。甚至难得找到一处用坟飘的墓葬。

君坝村白莲教遗址(高坡苗乡的天主教遗迹)(7)

尤其是在新安村克妈塘寨附近,村寨周边所有的墓葬,从晚清到现代,清一色均为天主教墓群。

君坝村白莲教遗址(高坡苗乡的天主教遗迹)(8)

这些墓葬可以证明,高坡自晚清就有很多天主教信众。

君坝村白莲教遗址(高坡苗乡的天主教遗迹)(9)

这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君坝村白莲教遗址(高坡苗乡的天主教遗迹)(10)

改哥分析:一是高坡离贵州最早的天主教中心——青岩比较近,传教士一天就能走到,来此传教频率可能更高;二是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高坡受汉文化影响比周边地区都弱,更容易接受外来文化;三是可能奉行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被永镇的“边夷”们相信有了洋人撑腰,就不会再被政府欺压了,这也是晚清天主教解禁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君坝村白莲教遗址(高坡苗乡的天主教遗迹)(11)

民国时期的天主教墓,直接把碑首雕刻成立体的十字架,这种墓碑在贵阳比较罕见。

君坝村白莲教遗址(高坡苗乡的天主教遗迹)(12)

青岩教案是一段贵州人比较熟悉的历史。但在晚清解禁外来宗教之后,天主教是怎么传播到高坡这种穷乡僻壤并且成为主要宗教信仰的,改哥还没有找到确凿的资料记载,或许法文版《贵州天主教史》上记录了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