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作品中,点画线条是最基本的因素,所谓书法的“味道”(笔意)更多体现于点画线条的变化。

点画线条的变化又主要集中于线条的粗细和起笔收笔的方圆。

粗细变化反映了提按变化;

方圆变化反映了使转的变化。

孙过庭《书谱》云:“楷书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性情,草书以使转为形质、点画为性情”。

楷书提按明显,但线条的方正导致变化幅度减小,若幅度太大就会出现“蝇头鼠尾,蜂腰鹤腿”笔病。再是楷书书写的速度较慢,容易因过分留意提按,造成线条的“板、刻、结”。楷书也会因提按产生线条粗细的变化,如隶楷过度的《泰山经石峪》,《张猛龙》等,强化了行笔过程的提按变化,丰富了线条的变化和美感。

书法的12种特殊笔法你会几种(书法的格调高不高皆因提按)(1)

泰山经石峪

书法的12种特殊笔法你会几种(书法的格调高不高皆因提按)(2)

张猛龙

草书书写(使转为性质点画为性情)比行书快,提按的变化自然没有行书或行草从容(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性情),如怀素的狂草,不得不以减弱提按的变化(线条粗细变化幅度减小)来换取飞转流动。张旭《千字文》,孙过庭《书谱》等。这也是大草与小草笔法上的一个分界点,大草圆转多,小草提按多,前者变易集中于线条弯度,后者则在点画粗细。

书法的12种特殊笔法你会几种(书法的格调高不高皆因提按)(3)

书谱

作为由楷书变化过来的行书,何尝不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性情!粗细变化的程度可以基本决定行书点画结体变化的程度。不是说方圆使转对行书无关紧要,而是说决定行书变化的主要是线条粗细变化,方圆使转更多反映了行书的性情。

如王羲之《兰亭序》,点画粗细的变化最为明显(唐·冯承素摹本),乃“天下第一行书”(详见下文“晋尚韵”)。即使把它们单独放大为榜书也一样很美。

书法的12种特殊笔法你会几种(书法的格调高不高皆因提按)(4)

兰亭序冯承素

隶书提按变化小,篆书提按几无。篆隶本为使转笔法之祖,篆尚婉而通,书法的人的情感形式之外化,情感是流动不息的,使转笔法的奥义就在于此。书法线条不能弯曲圆转,气脉不通,生命力也丧失。

书法的12种特殊笔法你会几种(书法的格调高不高皆因提按)(5)

邓石如隶书《作太元传》

包世巨:书道妙在性情,能在形质,然情性得于心而难名,形质当于目而有据,故拟察皆形质中事也。

我们往往说某某作书高古,某某作书俗,格调高与不高,很多人说得高深莫测,其实皆因使转、提按两种笔法不同而已,如历来人们都认为唐楷不及钟、王楷书,唐人新巧而晋人古雅,究其实质,晋人多用使转之法。

充分理解提按与使转,好多人写了一辈子的书法,可能其实质也没有理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