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少菊 摄影|程世达

15平米红木家具茶室禅意设计(室庐清靓待晴雨)(1)

闽江边的高楼里,有这样一间混搭趣味的私人茶室。

宗纯茶室

宗纯从茶道具的收藏步入茶的世界,习茶,品茶,藏器,赏物,经年不倦。在这间他与朋友阿牛共同打造的私人茶室中,可体验风格多样的茶饮空间,可赏各式饶有意趣的器物。

地址:福建福州

春节前一周,我与摄影师程世达老师一道拜访宗纯的私人茶室。在路上,就着程老师前一段时间的拍摄先做了解,有了关于这间茶室的初步印象——带着生活气,充满耐看的小细节。

及至步入茶室,一室温暖,驱走了冬日细雨天的清寒,也真切感受到了居家般的氛围——这间茶室原本就只做主人待客的私人空间,没有商业化的痕迹,只葆有一份属于亲近朋友的温度,不至于太亲密,却绝不疏离,刚刚好。

主人宗纯比我想像中年轻,理着光头,一身黑灰色极简素服,自带素人玩家的博雅气场。

最初宗纯在此待客品茶,多是在大厅中两米长的大桌处。这里很有一些中式书房的布置意趣,长桌,书架,茶席,挂画……一应器物详备。却有不少朋友反映,在这喝茶,却还像是到了一个茶馆中,主客分据长桌两边,待客之人疲于招待,做客之人也难于亲近。渐渐的,这处便空闲了出来,整个大厅空间更多地成为品赏器物的场所。

15平米红木家具茶室禅意设计(室庐清靓待晴雨)(2)

而偏居大厅一隅的临窗处,倒成了宾主尽欢的茶饮之地——设一小圆桌,置三张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海派”沙发(新换的软包,只在扶手处还依稀可见旧日的磨损痕迹),低置的吊灯,没有明显的主客区隔,便于轻松交流,氛围也更加融洽。

15平米红木家具茶室禅意设计(室庐清靓待晴雨)(3)

宗纯煮上一壶茶,我们的交谈,也从这里正式开始。

“第一谈”

事实上,在与朋友阿牛(陈吉树)一起完成这处茶室空间之前,宗纯早在2007年就与其他朋友有过一次合作,置了一处名为“第一谈”的茶饮空间。那是宗纯涉足茶道具收藏的第四年,也是他理了光头的第一年。

关于光头,有个小故事:那年夏天,他到武夷山九曲溪坐竹排,撑竹排的艄公看着他的板寸说,你理个头发怎么不理干净,还留个底呢?

不知为何,宗纯想想觉得也有道理,回来后便理了个光头,一直到今天。

15平米红木家具茶室禅意设计(室庐清靓待晴雨)(4)

15平米红木家具茶室禅意设计(室庐清靓待晴雨)(5)

第一谈可说是宗纯第一个收藏阶段的成果展示空间。那时的他,酷爱紫砂壶。

宗纯的本职工作在电讯行业,初始时免不了走访一些客户,可以说最初他对茶的了解是在工作业务中积累下来的,爱上紫砂壶也在自然之中。“发现这个东西很好玩,不同的造型、颜色、容量,里头的信息量很大,而这些都是未知的,最关键的是你对这件事还很有兴趣。”这一投入,便算入了行。

紫砂壶之外,宗纯还购入了不少茶道具。相比饮茶这种较为抽象的“感受”活动,对于具象茶器的体悟,在那时显然更得宗纯的喜爱。至2007年,在茶道具的收藏方面,宗纯交了不少圈内的朋友,手上也积累了不少收藏,几个朋友一合计,就想着做一个茶空间——既可以满足朋友间的闲暇相聚,也可利用当时的收藏,着重做一些关于紫砂茶器方面的正确分享。第一谈,就此诞生。

15平米红木家具茶室禅意设计(室庐清靓待晴雨)(6)

遗憾的是,尽管第一谈在当时做出了一些成绩,却只持续了一年的时间。那时与宗纯一起合作的朋友们,都有着各自的本职工作,而第一谈带着一半的经营性质,要继续维持,多少难得兼顾。2008年,几个朋友只得商量着,将其终止。

碰撞的美丽

第一谈虽然结束,但宗纯对于茶,对于茶道具的喜欢却并未因此停下。同时,他还于繁忙的工作之外,开始了老家具与瓷器的收藏。

15平米红木家具茶室禅意设计(室庐清靓待晴雨)(7)

与老家具的缘分发生在2010年左右。那时,宗纯开始准备布置他自己的一套房子,但在市场上找了很久都未能找到令他满意的家具。心想,既然新家具不适合,那不如换个思路试试?他去了一个收藏老家具的朋友那儿找感觉,结果一下子就迷上了。至今,宗纯已收藏了不少中式古典家具,对于黄花梨、紫檀这些名贵木制家具,他少有涉猎,却迷恋高年份的柴木家具,多是他喜欢的清水皮壳。

虽然在这处新的茶室要开始布置的时候,宗纯就已有了很丰富的中式家具收藏,但打从一开始,他就未曾想过要全部使用这类家具。一是囿于空间本身的格局,它不若古时空间之宽敞,一应中式家具并不能完全适用当下的这处环境,也就未能很好地体现出中式古典家具的质感与文化;二是他不大愿意将其打造成一个纯中式的空间,在他看来,这不仅带着一定距离感,而且相似的空间太多了,其实大同小异。

15平米红木家具茶室禅意设计(室庐清靓待晴雨)(8)

“我比较喜欢混搭的感觉,这样会比较有亲切感。我觉得很多东西,其实是在碰撞中才会产生一种美感。太过于纯粹的空间,会让人内心感受到一种孤独。可能我自己的内心还不够强大吧。”宗纯笑说。

正是因此,尽管这处茶室空间中,还是可见一些中式家具——如几件炕几,几件桌案,一方角柜,但却不是绝对的主角。还有更多来自北欧的胶合板家具、东南亚的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老柚木家具,他们不仅平衡了这处狭小空间的绝对“中式”意味,还承担着展示、储存各式器物的职能。

入门左转的那间日式风格茶室,如今更多地就承担着器物展示陈设的功用。这是一间结合中式设计,却也基本还原日式茶室结构的榻榻米空间。

15平米红木家具茶室禅意设计(室庐清靓待晴雨)(9)

原本最早的时候,宗纯是希望将之用来举办交流茶会的,但实际完成后,使用率却并不高。宗纯自己曾学过日本茶道的相关课程,对于在榻榻米上维持一小时的跪坐姿势自是不在话下,但他的朋友们却少有可以做到的。是以,后来喝茶大多仍用大厅中的圆桌沙发空间,这间日式茶室并其中各式家具与器物,便慢慢成为交流典藏的一处空间,倒也更为特别。

“玩得明白”

漫步这间闽江边的高楼茶室,除可以看到宗纯持续最久的各式茶道具收藏,随后的老家具陈列,以及始于2012年的瓷器收藏外,还能在这里找到新旧、中外的各式工艺品与古道具——购自东南亚的柚木兔,来自日本的暴力熊,英国带回的老画框并广告页,网上拍来的日本装饰版画,日本代购的匠人铜制灯盏……那些带着各自地域、不同时期工艺性的质朴物件,在这里找到了一个平衡。

15平米红木家具茶室禅意设计(室庐清靓待晴雨)(10)

“来到这里的一些朋友时常会问我,你究竟是玩什么的?其实,我涉猎的面很广。因为入门晚,错过了很多很好的时机,那我希望能把收藏的面放广一些,甚至更接地气一点。加之对空间陈设感兴趣,现在更多的是从一件器物是否适合这一空间来做考量。如果以藏品的价值高低来佐证一个人在某一类收藏领域的位置,那我显然不是属于玩得好的。我想我是属于玩得明白,玩得有趣的那一类人。”

事实上,宗纯的收藏中原也不乏贵重器物,但后来在收藏或是购入一件器物时,宗纯所思考更多的是,这件器物能否能与之一直生活在一起,又能否在生活中将其功用很好地发挥出来。而非去考虑这些器物买回来若干年后能否升值、能给自己带来多少财富。“尽可能让一个空间达到平衡,不违和,不迁就,我觉得对我来说这是种乐趣。”

15平米红木家具茶室禅意设计(室庐清靓待晴雨)(11)

宗纯希望这处空间能在趣味性上更强一些,是以他没有置入自己最倚重的宋代建盏收藏,而更多从实用角度出发,以合适与否作出取舍。因此,尽管其中一些点缀装饰或许从收藏的角度而言没什么太大的价值,但就是这些,让整个空间更加丰富,也更有温度。走着,看着,某一个角落的某一件器物或许就能让你眼前一亮,惊喜不已。

嗜茶“宅男”

2017年初,这处空间就已完成了所有设计、装修与布置。没有出差或不忙于工作的日子,总能在这里找到宗纯——收藏之外,不爱运动的宗纯,也就只着迷于喝茶了。“我在家里,在办公室,在这里也都是喝茶,现在在这里的时间会多一些。”

在福州的闲暇时间,宗纯与阿牛有时会约几个朋友到这里喝茶,兴致一来还会一起喝至凌晨一两点。更多的时候,他喜欢一个人呆着——以往,宗纯周末最大的乐趣是去逛一下古玩早市,在早已转变购藏方式的当下,他更爱到这处茶室来消磨时间。

15平米红木家具茶室禅意设计(室庐清靓待晴雨)(12)

宗纯总还觉得,或许现在还不算这个空间最好的一个状态。“可能需要再过个几年吧。有些东西需要再稍微整理一下。等闲下来了,再来好好调整一番。”尽管现在,他也时常抱着要整理、调整空间的想法过来,却总在坐下来开始喝茶后,忘了整理的初衷。尤其是在有阳光的午后,一个人的茶饮更是惬意。

早前宗纯的一位媒体朋友采访他的这处空间时,一定要让他给茶室取个名字,他便用了王世襄先生的一本书名——“自珍集”。如今再问,他只笑笑,“有点不好意思再用了”。倒也没另取名字,也无需再另取名字。

或在大好晴日,哪怕落雨时分,到达这里,置上一壶茶,看窗外闽江之水悠悠流淌,品赏满室雅玩,就已足够。

总 编 | 邓雪松

主 编丨林育程

执行主编丨程香

资料来源 | 《中国古典家具》2016年12月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