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江罗氏奖学金(廉江河唇中学前身)(1)

廉江市河唇中学

罗泮林 (1884-1950),名芹昌,字泮林,廉江罗氏石云族辈排第十四世孙,廉江市河唇镇担水塘村人。曾任平西乡乡长、海安海关局局长。

泮林公自幼聪颖,读书刻苦用功,青年期就读于高州中学,立志振兴中华文化,发展教育事业。

毕业后,他先在吉水大车等地乡村私塾任教,后在家乡担水塘村建造一幢“树德轩”学舍,开办一所新学校,专为一些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学生传授更多国文知识(深造)。附近乡镇吉水、石角、禾寮、塘蓬都有学生慕名远来求学。

30年代初,廉江各区都纷纷办区立小学,泮林公看到太平地区文化落后,便积极奔走组织师资,创办了太平区公立高级小学,并担任校长。

1934年,他辞去太平高小校长职务,到廉江各区学校任教。

1941年,泮林公再次返回太平地区着手筹建太平初级中学(即今河唇中学前身)。为了解决长期办学的经费问题,他凭着自己在太平地区的崇高威望,千辛万苦,说服四大姓各方人士,把九洲岛江“义渡会”和太平店“太平寺”的部分田产,划拨给学校作为校产。当年秋季开始招生,他担任校长。1944年冬,他辞去太平中学校长职务。

1948年秋,泮林公再次出任太平中学校长至解放。解放后,他把学校移交给人民政府才回家休养。1950年,仙逝驾鹤西去,享年66岁。

据当年在太平中学读书的学生回忆,泮林公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名师校长。他兼授国文,课堂上严格要求每位学生认真学习。每次国文作文,都会精选几篇以上写得较好的文章精批细改,然后“贴堂”观摩,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此外,他事无巨细,以身作则,带动教师,精益求精地办好学校教学。

泮林公为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兴学堂,广招生,开民智,功在千秋。他是近代廉江太平地区开启民智的一代宗师!

今天,让我们一起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