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天桥钢结构效果图(浅谈济南的冬天框架结构)(1)

济南的冬天

一提到老舍,人们就会想到他的京味语言。幽默简洁,具有浓厚的北京韵味。

其实,老舍先生的这一篇小短文,一反以往厚重、富有沧桑感的现实主义风格,以轻快、自然的笔调描绘了一块冬天里的宝地。

写作背景

老舍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 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山东被他称为“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框架结构

这篇文章层次清晰,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一自然段,通过三处对比(与北平相比,无风声;与伦敦相比,无重雾;与热带相比,无毒日)得出济南的冬天总体特点:温情。而“温情”也成了这篇文章的线索。

第二部分为二到六自然段,其中第二自然段是写济南全景,三到五自然段写济南的山(分别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和城外远山)。第六自然段写济南的水。

济南天桥钢结构效果图(浅谈济南的冬天框架结构)(2)

阳光朗照下的山

济南天桥钢结构效果图(浅谈济南的冬天框架结构)(3)

薄雪覆盖下的山

济南天桥钢结构效果图(浅谈济南的冬天框架结构)(4)

城外远山

作者笔下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山,都有各自不同的特色。阳光朗照下的山,给人以温暖的感觉;薄雪覆盖下的山显得那么秀气;城外远山像一副水墨画,素淡雅致!

美!

作者笔下的水,即便是在冬天,也显得那么温暖,“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而水藻则把终年贮蓄得绿都拿了出来,整个的成了一块空灵的蓝水晶。这里,不仅写出了水的暖,水的绿,还写出了水的清。

济南天桥钢结构效果图(浅谈济南的冬天框架结构)(5)

济南冬天的水

最后一自然段是第三部分:“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不仅结束全文,还与前文相呼应。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老舍对济南冬天浓浓的依恋。

一切景语皆情语!

带着情感去写文章,文章才会有灵魂!

框架就是文章的骨骼,骨骼清奇稳健,才会引人入胜。所以写文章之前一定要把框架列好,将骨骼支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