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青春》传播文化

《人,诗意的栖居》

如果人生纯属辛劳,人就会

仰天而问:难道我

所求太多以至无法生存?是的。只要良善

和纯真尚与人心相伴,他就会欣喜地拿神性

来度测自己。神莫测而不可知?

神湛若青天?

我宁愿相信后者。这是人的尺规。

人充满劳绩,但还

诗意的安居于这块大地之上。我真想证明,

就连璀璨的星空也不比人纯洁,

人被称作神明的形象。

大地之上可有尺规?

绝无。

《故乡》

译 石 厉

正如船夫带着他的收获,

从遥远的岛屿快乐地返回恬静的河边;

我会回到故乡的,

假如我所收获的多如我所失落的。

从前哺育我成长的可亲河岸,

你难道能医好爱情带给我的烦恼?

曾经在其中玩耍过的树林,

如果我回来,还能再一次让我平静?

在那清凉的小溪边,我曾注视着泛起的水波,

河岸旁,我曾望着漂向远方的小船......

不久我又要回来了,又要见到那些

曾经与我相守的山峰,还有故乡

让人安全的、也是让人崇敬的轮廓,

就在母亲的屋子里,我和兄弟姐妹亲热地拥抱,

我将和你们交谈,你们缠紧我吧,

像绳索一样缠紧我,治好我的心病。

亲情如故!可是我知道,

爱情带来的创伤不会很快痊愈,

就是妈妈唱给我的摇篮曲,虽然一直安慰着我,

却也不能将烦恼从我的胸中驱走。

因为诸神从上天赐给我们火种的时候,

同时也赐给我们痛苦,

因此痛苦永存。我是大地的

儿子,我拥有爱,同时我也拥有痛苦。

《归 乡》

—— 致亲人

阿尔卑斯的夜依然晴澈,浮云,

凝聚着喜悦,将空谷深锁。

轻嬉的山风,飘忽无定,啸傲着,

一缕幽光,从冷杉垂落,倏然隐没。

喜极而颤的混沌,渐急渐骤,

稚幼却强壮,为云崖间情人的争斗

欢呼着,在永世的隔阂中酝酿、翻涌,

只因为晨光于其中不羁地绽露熹微。

只因为年华无边踵增,那神圣的

光阴,那岁月,被恣肆地重排、组合。

惟有雷鸟省察着时序,在山间、

在风里,翱翔着,呼唤着白昼。

此际雷鸟依然警醒,无畏地俯视深渊里的

荒村,志存高远,凌越巅峰。

早已预感到萌生,古老的泉,疾光电影般

陨落,溅落中,大地氤氲,

回声四野响彻,冥冥中有作坊

不舍昼夜,寄送着馈赠。

玉峰在高天闪着静穆的光,

皑皑的积雪上遍开着玫瑰。

更在光芒之上,高洁至福的

神,意兴盎然地舞动神奇的光。

这上界的灵,卓然幽处,神色皎然,

似乎乐于赠予生命,乐于

与我们一道,创造喜悦,时常地,这神灵

深谙尺度,深谙呼吸,也曾犹疑地、审慎地,

将极乐至福,恩赐给千城万户,慷慨地

开启大地,遮天的彤云,还有你们,

最可信赖的风,你们,温煦的春日,

用舒缓的手再次抚平伤痛,

这个造物之主,更新着时间,将

老去的人类止水般的心振作、激动,

在深渊里,将之开敞,将之澄明,

仿佛他热中于此,于是一个生命再次开始,

妩媚如花,仿佛,昔日的神灵今朝回归,

喜悦再一次涨满双翼。

我曾向他倾诉千言万语,因为,无论诗人怎样

冥思吟哦,都与神祇和他息息相关;

我曾向亲爱的故乡,千呼万唤,以免,,

神灵不期然地骤然将我们袭攫;

也曾为你们,忧虑着的故乡的亲人,

圣洁的谢忱含笑为你们带回无数流浪的人,

父老乡亲!为你们,当湖水轻摇着我,

舟子陶然闲坐,喟叹我的航程。

潮平如镜,喜悦满盈归路,

如花绽放,城郭在晨光中

形影渐渐分明,缘沿葱郁的阿尔卑斯

顺流而下,归舟静泊在津渡。

堤岸温暖,山谷多情开敞,

香径晴翠,掩映着我的衣衾。

园囿相伴而立,蓓蕾晶莹地吐绽芳蕊,

莺歌婉转,迎迓着倦归的旅人。

一切都似曾相识,甚至擦肩而过的问候

也充满情谊,每一张笑靥都充满亲缘。

勿庸置疑,这里就是生身之地,你找寻的

故乡泥土,近在咫尺,已然与你相遇。

行歌的羁旅,赤子般,并未徒然凝立

在惊涛拍击的城门,而是在为你

探寻着敬爱的名讳,天眷的林道!

大地殷切的垭口,

诱引我远行在对远方的期待中,

那里,钟灵毓秀,那里,灵兽莱茵河

在平原上奔涌出卤莽的道路,

从云崖间冲出欢腾的山谷,

在那里,莱茵河穿越阳光灿烂的山坡,流向科摩,

或者,如昼夜徜徉,在坦荡的湖。

神圣的垭口!你更诱引着我

归乡;踏上开满鲜花的旧路,

我要去追寻大地和美丽的内卡河谷,

还有青苍神圣的林莽,橡树

欣喜地与白桦和山毛榉相亲而居,

青山深处,正待我魂销神迷。

他们在那里将我迎接,哦故城的声音,母亲之声!

哦你感动着我,唤起我久违的往事!

而他们依然如故!哦我至爱的人们!阳光与喜悦

依然焕发你们的容颜,你们的目光依然明澈。

呀,一切依然如昨!成长着成熟着,在此

活着爱着的一切,依然挚诚不改。

而世间至善之物,横陈在神圣和平

的彩虹下,被白发老人与垂髫少年珍存。

我迂阔妄语。喜悦满怀。而明天与未来,

当我们走过看过花树下生机盎然的田野,

我爱着的人们,我将在阳春的佳日里,

与你们一道倾谈、憧憬。

我曾听闻许多关于我们伟大天父的事迹,

曾因他而长久地缄默,他在巅峰之上

重振易逝的流光,宰制着崇山峻岭,

他应许我们上天的恩典,呼召

铿锵的歌咏,遣派众多良善的神灵。哦,别在犹豫,

来吧,永生的你们!岁月之神!你们,

故园之神,来吧!进入所有生命的血脉,

让普天同庆!分享上苍的恩典!

高贵我们!年轻我们!没有人性良知,

无时无刻不满盈喜悦,

这样的喜悦,一如此刻,情人久别重逢,

请将一切相宜地神化,如为他们造设。

当我们赞美饮食,我当呼谁的名?当我们

日落而息,告诉我,我该如何表达谢忱?

我可否称之为至尊?神不中意不相宜之物,

领会他,于我们的喜悦而言近乎微茫。

难道我们不得不时刻缄默;因匮乏神圣的名,

心在狂跳,话语却滞留在口?

时刻奏响的琴声,

或许会感动将临的上灵。

万事俱备,喜悦背后的忧虑,

也已经几乎得到纾解。

而这样的忧虑,无论情愿与否,歌者

必得在心灵中时时承受,别无选择。

[钱春绮 译]

《无题》

我每天走着不同的道路,时而

走向林中的草地,时而到泉边

时而到蔷嶶盛开的山岩上,

从山上眺望原野;可是,

丽人啊,日光下到处看不到你,

微风中消失了那些语言,

温柔的语言,从前我在你身旁……

是!你已远去了,幸福的面厐!

你的生命的妙音绝响了,我再也

听不到了,唉!你们而今安在,

迷人的歌唱,从前曾经用

天神的宁静安慰我心灵的歌唱?

多么久远!哦,多么久远!青春

衰老了,甚至在当时对我

微笑过的大地也面目全非了。

哦,别了!我的灵魂每天离开你,

又回到你身边,我的眼睛为你

流泪,它又炯炯地向着

你所停留的那边眺望。

《献给命运女神们》

万能的女神们!请假我一个夏季,

一个秋季,让我的诗歌成熟,

那么,我的心儿,满足于

这甘美的游戏,就乐愿死去。

这颗心灵,在生时不能获得它那

高贵的权利,死后也不会安宁;

可是,有一天,这神圣的事业,

深藏在我心中的诗歌获得完成,

那么,冥府的沉寂,欢迎你来吧!

我将会满足,即使我的乐器

没有伴我同住;我只要有一天

过着神的生活,我就更无他求。

《浮生的一半》

悬挂着黄梨

长满野蔷嶶的

湖岸映在湖里

可爱的天鹅

你们吻醉了

把头浸入

神圣冷静的水里

可悲啊,冬天到来

我到哪里去采花

哪里去寻日光

和地上的荫处?

四壁围墙

冷酷而无言,风信旗

在风中瑟瑟作响。

《在我的童年时代》

在我的童年时代,

一位神常常救我

脱离人们的叫骂和鞭笞,

于是我安心而友好地

跟林中的花儿嬉游

天空的微风

也来跟我嬉戏。

就象草木向你

伸出温柔的手臂,

你使草木的心

感到高兴

父亲赫利俄斯!你也曾使我

心里高兴,而且,

神圣的路娜!我做过你的宠儿,

象恩底弥翁一样。

哦,一切忠实的

亲切的神袛!

但愿你们知道,

我的心多么喜爱你们!

虽然那时我还没称呼

你们的名字,你们也从未

叫过我的名字,象人们相识时

彼此称名那样。

可是,我对你们的认识

比我向来对世人的认识更深

我理解灏气的静寂,

我从不理解世人的语言。

沙沙的森林的和音

陶冶过我,

我在花间

学会了爱。

我在神袛的怀抱里长大。

[顾正祥 译]

《诗人的胆识》

富有生命的事物不都与你息息相关?

命运女神不是亲自培育了你的天职?

因而,就这样毫无戒备地

闯入生活吧,不用顾虑!

纷繁的世事都能成为你的素材,

请面对欢乐!又有什么能

挫伤你的心!你所到之处

会遇到什么意外?

因为,在静悄悄的海滨,或是在银色的

澎湃而区的浪波里,或是在默默的

深水区, 活跃着游泳

健儿的身姿,而这也是我们的写照。

我们,人民的诗人,喜欢置身于生命

在呼吸与运动的地方,乐观,倾慕一切,

信任一切,不然,我们该怎样

向众人歌唱这位自己的神?

当献媚的波涛最终也吞没

一位勇者,在他终于职守的地方,

于是诗人的歌声

沉默在蔚蓝的殿堂;

他欢乐地死去,寂寞的人民痛惜

他的诗林,痛悼他们的心爱者之亡,

枝叶间常传出他那

献给少女的感人的歌。

晚间,如有我们中的某一位路过

他的诗兄沉沦的地方,想必若有所思,

面对这前人之鉴,

沉默之后,他步履更健。

《致青年诗人》

亲爱的弟兄,也许我们的艺术正在成熟,

因为它像少年的成长酝酿已久,

不久趋于静美;

但请心地纯正,如古希腊人一样!

对诸神要热爱,对世人要心怀善意!

切忌自我陶醉,切忌冷若冰霜!勿流于说教,勿平铺直叙!

若是大师使你们怯步,

不妨请教大自然。

《故乡吟》

船夫快活地回到平静的内河,

他从遥远的岛上归来,如果他有收获;

我也会这样地回到故乡,要是我

收获的财产多如痛苦。

你们哺育过我的可敬的两岸呵,

能否答应解除我爱的烦恼?

你们,我孩提时代玩耍过的树林,要是我

回来,能否答应再给我宁静?

在清凉的小溪边,我看过水波激荡,

在大河之旁,我望着船儿驶航,

我就要重返旧地;你们,守护过我的

亲爱的山峰,还有故乡的

令人起敬的安全疆界,母亲的屋子

乃至兄弟姐妹们的亲爱的拥抱,

我九月向你们致候,你们的拥抱

像是绷带,会治愈我的心病。

你们旧情如故!但我知道,我知道

爱的烦恼不会那么快痊愈,

世人所唱的抚慰人的摇篮曲

没有一首唱出我内心的痛苦。

因为诸神赐给我们天国的火种,

也赐给我们神圣的痛苦,

因而就让它存在吧。 我仿佛是

大地的一个儿子,生来有爱,也

有痛苦。

《还乡曲》

你们,和煦的风!意大利的使者!

和你,白杨夹岸的亲爱的河流!

你们,连绵起伏的山峦!呵,你们,座座

阳光普照的山巅,你们还是这般模样吗?

你呵,宁静的家园!无望的日子过后,

你曾闯入远方思乡者的梦里,

你呵, 我的家舍,和你们昔日的游伴——

山丘上的树木,对你们我记忆犹新!

悠悠岁月呵,岁月悠悠,童年的宁静

已逝,逝去了,青春,爱情和欢趣;

而你,我的祖国!神圣而又

坚韧的祖国,看吧,只有你永存!

为使他们与你同忧患

共欢乐,你亲爱的,教育你的儿女们,

还在梦中告诫那些四处

漂泊彷徨的不忠之人。

每当年轻人火热的胸中

好高骛远的愿望得以平息,

并能正视自己的命运,

觉悟了的他会更乐意为你献身。

再见吧,青春的岁月!还有你,

爱意绵绵的花径,以及你们,条条流浪者的小路,

再见!故乡的 天空呵,请重新

收容和祝福我的生活吧!

《乡间行》——致Landauer

来吧,朋友,去空旷旷的野外!今天虽只

透出一丝晴光,天空把我们封闭在里面。

既不见山峰矗立,也不见林木森森,

天不作美,四野里也听不到颂歌阵阵。

逢上这阴天,小巷小路都无精打采,我仿佛

觉得,这是个铅一般沉闷的时辰。

尽管如此,我们并为扫兴。有执着信念的人

一刻也不怀疑,白天将会是其乐无穷。

因为我们从天国获得的不算贫乏,

它一时不给的,最终还会恩赐给我们。

但愿我没枉费这番口舌,但愿我们不虚此一行,

但愿赏心悦目的东西并非海市蜃楼。

我继而甚至希望,倘若想作的事

我们已着手进行,倘若正想开口,

找到了要说的话,心灵的 窗户已经打开,

从狂热的头脑里产生出远见卓识,

天上的花将与我们的花一起开放,

睁开的目光将感受到闪光的一切。

它虽然不是很强大,却属于生活里

我们所需要的一部分,显得欢乐而又恰如其分。

但愿还会有几只吉祥的燕子

在夏日来到之前飞到这乡间。

让它们在祝辞声中为那些土地举行落成典礼,

贤明的店主在这儿兴建旅店。

供客人品尝佳肴,观赏美景,即富庶的乡村,

都能如愿以偿,无拘无束地尽情地

品味,又歌又舞,使新店成为斯图加特市的欢乐之冠,

因而我们要带着美好的心愿攀上山岗。

愿五月的和煦春光勾勒出一幅更为美好的图画,

展示在有教养的客人面前,

或按惯例,如有人愿意,因为这是古老的习俗,

众神曾多少次微笑地观看着我们。

请建房大师从屋顶上作祈祷,

至于我们,已经尽了我们的本分。

这是块宝地,当新春佳节

敞开山谷的胸怀,当内卡河奔流而下,

一片片嫩绿的牧场森林,一枝枝添了新翠的

树木,一朵朵洁白的花,在熏风中摇曳,

山腰上飘下白云朵朵,葡萄藤

朦朦胧胧,在芬芳的阳光下取暖生长。

[简介]

弗里德里希尼采生平(诗意栖居弗里德里希)(1)

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Johann Christian Friedrich Hölderlin,1770-1843),德国著名诗人。古典浪漫派诗歌的先驱,曾被世界遗忘了将近一个世纪。图宾根大学神学院毕业。当过家庭教师,爱上了雇主的妻子。小说《希波琳》(1797~1799)是以她为模特儿创作的。1798年后,因情场失意,身心交瘁,处于精神分裂状态,1802年徒步回到故乡。1804年在霍姆堡当图书管理员。1807年起精神完全错乱,生活不能自理。作品有诗歌《自由颂歌》、《人类颂歌》、《致德国人》、《为祖国而死》等。

约翰·克里斯蒂安·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Johann Christian Friedrich Holderlin1770~1843),德国诗人,1770年 3月20日生于内卡河畔的劳芬。父亲是当地修道院总管,在他出生后的第3年去世,母亲是牧师之女,1774年改嫁。荷尔德林先后在登肯多尔夫、毛尔布龙修道院学校学习。1788年进图宾根大学神学院,他曾阅读柏拉图、索福克勒斯、莎士比亚等人的作品,研究卢梭、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康德等人的哲学思想,与谢林、黑格尔结为朋友。他最喜爱的作家是卢梭。 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激发了他和同学们的热情,曾组织诗社,写诗歌颂人权。

1793年于神学院毕业,资格担任神职。但他后来并未担任牧师职务,因为他接受的基督教教条同他潜心研究的希腊神话并不相容。他把希腊诸神看成是真实存在的力量。对他来说,诗人 的职责就是在神和人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同年结识弗里德里希·席勒,他的那些诗歌如《许涪里翁》都发表在席勒的刊物《新塔莉亚》上,这些诗深受法国大革命精神的鼓舞,歌颂自由、人类、和谐、友谊和大自然。 1794年去耶拿,曾多次访问席勒,并听费希特的课。次年回到尼尔廷根。

1796年初他到法兰克福银行家贡塔尔德家当教师。在此后两年多的时间内,与女主人苏赛特·贡塔尔德之间发生了爱情。完成小说《许佩里翁,或希腊的隐士》,小说和诗中的狄奥提马,就是女主人苏赛特。1798年,与贡塔尔德发生争吵,被迫离开法兰克福,住在附近的洪堡,试图创办期刊《伊杜娜》(日耳曼神话中的青春女神),并创作悲剧《恩沛多克勒斯之死》。1798年2月12日,荷尔德林给他的兄弟写信:“我们生活的时代不是诗人氛围。”在写这封信的六个月之前,荷尔德林还曾在给他的朋友纽佛(Neuffer)的一封信中写道:我给予自己的唯一乐趣在于,偶尔在纸上写下发自一个热情的灵魂的几行字;但你知道,这种乐趣是转瞬即逝的。在我的职业里,人们获得的结果在本质上都太隐秘了,让人难以感受到它的力量。

1801年初荷尔德林去瑞士的豪普特维尔,第 3次做家庭教师,不久回到尼尔廷根。在这期间创作了一些挽歌和赞歌。同年去法国的波尔多,又做家庭教师。1802年回到斯图加特,精神失常。他翻译的索福克勒斯的作品于1804年出版。同年友人辛克莱接他去洪堡从事图书馆工作。1806年进图宾根精神病院医治。后期住在木工齐默尔的家里。诗人施瓦普、乌兰德和凯尔纳于1826年出版了他的诗集。1843年 6月 7日逝世。

《许佩里翁,或希腊的隐士》是荷尔德林的一部书信体小说(第1卷1797,第2卷1799)。初稿片断曾在1794年登载于席勒主编的《新塔莉亚》上。小说有强烈的抒情色彩。许佩里翁是一个希腊青年,生长在18世纪土耳其统治下的希腊,每当回忆起古代雅典的光荣,他就为祖国被侵略的耻辱而忧伤。他渴望与大自然融合,但感到对倏忽即逝的人们来说,不可能做到与一切生命之源的自然永久结合。他认识了狄奥提马,恢复了信心,并参加1770年反对土耳其的解放战争。在战争中看到士兵的抢劫烧杀行为。狄奥提马又不幸死去。他变得孤独、悲伤。在悼念她时,忽然听到她的声音,使他重又得到宁静。狄奥提马(即苏赛特)体现了荷尔德林对美的理想。小说第 2卷有著名的《许佩里翁的命运歌》和最后第 2封信中对德意志民族的批判。

荷尔德林未完成的悲剧《恩沛多克勒斯之死》有 3种残稿 (1796~1800),写公元前5世纪哲学家恩沛多克勒斯投身埃特纳火山口的传说。恩沛多克勒斯被驱逐出境,他的弟子揭露了祭司们的罪恶。市民召他回来,要把王冠献给他。他拒不接受,要投身火山口,以说明只有毁弃旧事物,才能使新事物诞生;只有通过革命,才能使民族和人类重生。第2、第3稿残存无几,或虽有提纲,未曾写出。第 3稿的构思变动很大,作者放弃了恩沛多克勒斯个人的悲剧罪责,指出他的自我牺牲是历史矛盾在他身上的体现,并预示着矛盾的解决。这样就使悲剧带上神话色彩。关于《恩沛多克勒斯之死》的哲学思想,他曾在洪堡时期写过《恩沛多克勒斯的基础》一文。这个时期他还写过一些理论著作。 荷尔德林翻译的索福克勒斯的两部悲剧《奥狄浦斯王》和《安提戈涅》的译本获得很高的评价,并且上演。

席勒认为荷尔德林的诗过于内向、主观。19世纪的评论家仍停留在席勒的评价上。20世纪初很多重要的遗稿被发现。同时,时代的剧烈变动使人们对他的诗作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直到现代,他的诗作对人们的思想和感情还在产生着影响。他的作品语言新鲜、自然、真纯、简洁;诗中的比喻形象,含蓄,引人深思。 荷尔德林早期(图宾根时期)的诗受席勒的影响,以有韵的八行诗节为主。这些诗曾被称为“人类理想的颂歌”,它们的风格和布局,很象席勒的《欢乐颂》。每一颂歌以某一理想,如自由、友谊、博爱等为对象。它们反映了法国大革命前后德国青年的热情以及对卢梭哲学思想的向往和对封建社会的反抗。

他对未来社会的歌颂,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以及他的哲学思想的不妥协性,是他后期的小说、悲剧和诗歌的重要主题。荷尔德林的诗,有古典颂歌体诗(即“哦德体”)、挽歌体诗和自由节奏诗。他的颂歌体诗使用两种格律:阿尔凯奥斯诗律和阿斯克勒庇阿德斯诗律。这两种格律有人比之于音乐的大调与小调之分。阿尔凯奥斯诗律如《致命运女神》; 阿斯克勒庇阿德斯诗律如 《海得尔堡》。荷尔德林颂歌体诗中的德语与古典诗律结合成浑然一体,它们兼有形式节奏的完美性和思想感情的深刻性。

荷尔德林1800年后创作的挽歌体诗和自由节奏诗有着令人神往的美。这些瑰丽的无韵诗篇以诗句的节奏为特色。挽歌是按照古典格律以双行诗句构成的长诗,音调和谐,格律严谨。如《梅农为狄奥提马而哀叹》、《漫游者》、《返回家乡》、《斯图加特》、《面包和葡萄酒》等以及六音步诗(荷马史诗格律)《爱琴海群岛》。晚期的自由节奏诗表达了诗人对德意志民族和人类历史的关怀和信念,被称为“祖国赞歌”他曾经以希腊文化为典范,憧憬着古代神与人的交往。后又由怀念日耳曼的过去转向民族的未来。他在诗篇中把基督塑造为古代英雄和天神的最后一个伟大形象,预言民族与社会的得救,自然与艺术的交融。因而有人把这部作品比喻为崇高的交响音乐。“祖国赞歌”。包括《和平的节日》、《给大地母亲》、《在多瑙河源头》、《漫游》、《莱茵河》、 《独一无二的一个》、 《帕特莫斯》、《怀念》、《伊斯特尔》、《记忆》。研究者不断地在探讨这些诗篇的意义,它们是荷尔德林创作的顶峰。

哲学家海德格尔在1934/1935年的冬季学期专门开了一个学期的荷尔德林研讨课,后来又陆续写了一些以荷尔德林为主题的纪念文章。这些文章结集出版,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荷尔德林诗的阐释》。海德格尔之所以选择荷尔德林作为他阐释哲学思想的参照系,诚然有其历史背景,这一背景在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所著的《海德格尔传》(商务印书馆,1999年)中有详细的介绍,这里就不再赘述。从思想上来讲,海德格尔之所以选择荷尔德林作为他的阐释对象,是因为海德格尔认为,荷尔德林是最纯粹的诗人,他受诗的天命的召唤,直写诗的本质,他既是一个诗人,又是一个思想家:“荷尔德林今后,这就是说,从来日想入曾经,是个诗人,因为他吟咏过了吟咏之本质。他可以这样做,因为他同时是歌唱家和思想家。

荷尔德林的《长成恩培多克勒斯的根基》,《消逝中的形成》,《论宗教》以及《俄狄普斯王》、《安提戈涅》两译著中包含的深义,谁要是稍微加以思考而说了,他就是一位思想家,而这个思想家又超出了这个名称许多,尤其是当他如此思考着同时又是一位歌唱家而且甚至是思考着吟咏出来的歌唱家。荷尔德林是否如此‘同时’不仅是一位哲学家,而且甚至更多,而且惟一无二。”(海德格尔:“哲学的本质”,载于《存在主义哲学资料选辑》,上卷,第330页,商务印书馆,1997年)在“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一文中,海德格尔更为明确地阐释了他之选择荷尔德林作为诗与思的对话的原因:“为了揭示诗的本质,我们为什么要选择荷尔德林的作品?为什么不选择荷马或者索福克勒斯,不选择维吉尔或者但丁,不选择莎士比亚或者歌德呢?按说在这些诗人的作品中,同样也体现出诗的本质,甚至比在荷尔德林过早地蓦然中断了的创作中更为丰富地体现出来了。……我之所以选择了荷尔德林,并不是因为他的作品作为林林总总的诗歌作品中的一种,体现了诗的普遍本质,而仅仅是因为荷尔德林的诗蕴含着诗的规定性而特地诗化了诗的本质。在我们看来,荷尔德林在一种别具一格的意义上乃是诗人的诗人。所以我们把他置于决断的关口上。”(《荷尔德林诗的阐释》,第36页,商务印书馆,2000年)海德格尔的目的并不是要阐述文学作品,揭示诗歌这种文学形式的本质,理解某首诗歌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而是要进行一场诗与思的对话,是要从哲学上显现存在的意义。因此海德格尔阐释的方式与一般人进行文学上的阐释方式完全不同,海德格尔特意从荷尔德林的诗歌中摘出5段诗句。这5段诗句的前4段分别阐述了诗、语言、人、思与存在之间的至情至性、至亲至近的关系,最后,落实到第5段诗句:“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荷尔德林的作品表达了自己使祖国摆脱专制主义的理想,他对古希腊的不倦的追求是对德国现状的批评。他主张对一代新人进行教育,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全面而和谐的发展。他的作品多带有乌托邦色彩的古典主义的内涵,同时又注重主观感情的抒发,流露出忧郁、孤独的情绪,反映出理想和现实之间的不可调和,具有浪漫主义的特色。荷尔德林用他的作品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之间架设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诗人在他生前以及19世纪未被重视,死后几乎被遗忘了近一百年,到20世纪初被重新发现,他作品的价值重新被认识。 并在欧洲建立了声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