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已至,美好始长。

——致夏至

夏至中的夏是“夏天”的意思,至是“极、最”的意思,所以夏至的意思就是夏季白天最长的一天。为每年的阳历6月20日、21日或者22日中的一天。“东边日出西边雨”说的是夏至典型的气候特征,为这个节气增添了一丝捉摸不定的梦幻色彩。

夏至古时又称“夏至节”。此时正值麦收,先民们载歌载舞庆祝丰收,祭祀祖先。

英国、奥地利、丹麦等欧洲国家也有庆祝夏至的传统,被称为“仲夏节”。

在英国,每年夏至日会有成千上万的人自发聚集到巨石阵周围观赏日出,狂欢祈福。次日夜晚人们将庆祝仲夏夜。根据传说,这天晚上人们可能看到小精灵,进入魔幻世界。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就是据此而创作的。

夏天到了知了叫了吗(知了叫了夏至到)(1)

夏天到了知了叫了吗(知了叫了夏至到)(2)

夏至最为明显的特征便是——蜩始鸣。蜩(tiáo),古书中通常指蝉,也就是俗称的“知了”。

夏至到了,知了便开始鸣叫了。

蝉生活在温带至热带地区,已被记录的约有3000种,常见的如蚱蝉、蟪蛄(huì gū)、鸣鸣蝉等。

蝉鸣唱是为了求偶,通常只有雄蝉才会鸣唱。它们会发出三种鸣声:应和其它雄蝉的鸣叫,交配前的求偶声,被捉住或受惊吓时粗厉的鸣叫。在人类听来颇为聒噪的蝉鸣对雌蝉来说却是美妙的乐曲。它们循声找到自己的伴侣,交配产卵,之后便慢慢走向生命的尽头。

夏天到了知了叫了吗(知了叫了夏至到)(3)

夏天到了知了叫了吗(知了叫了夏至到)(4)

虽然蝉夏日大合唱的时长很有限,但它们并非只能活那么久。可以唱歌的是成虫,在尚未开始吟唱前的漫长岁月里,幼虫都躲在地下。

不同种类的蝉在地下穴居的时长不同,有一些潜伏3年,有一些潜伏5年,最长的可潜伏17年。这些数字虽差别很大,却都是质数。科学家相信,这样能减少它们和其它蝉一起出土的概率,防止相互争夺资源,还能帮助它们躲避天敌。这样看来,蝉还是颇有天赋的数学家呢!

夏天到了知了叫了吗(知了叫了夏至到)(5)

夏天到了知了叫了吗(知了叫了夏至到)(6)

在潜伏期,蝉的幼虫会不断汲取植物根部的汁液以维持生命。待时机成熟将要羽化之时,它们往往会选择雨后泥土柔软的黄昏或夜间,掘土而出,本能地爬上树干或叶片,历时一小时左右完成蜕壳,从幼虫羽化为成虫,最早就叫全禅脱壳,后来被文学化了,叫成金蝉脱壳,充满了古人智慧和文学之美。这就是“金蝉脱壳”的由来。

古代文人很爱“蝉”。《寒蝉赋》赋予了蝉“文、清、廉、俭、信”五种君子般的品德。作为华贵高洁的象征,蝉羽和貂尾一并成为了古代王公显贵官帽上的饰物,合称“貂蝉”,后来管理宫中头饰、冠冕的女官被称作“貂蝉”官——传说中的四大美女之一貂蝉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夏天到了知了叫了吗(知了叫了夏至到)(7)

夏天到了知了叫了吗(知了叫了夏至到)(8)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扩张,夏天的“知了声”似乎愈来愈少了。杀虫剂广泛使用,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人为捕捉等种种原因都令这种高调的小虫儿处境堪忧。特别是土地硬化的普遍现象更是截断了蝉的生命之旅——城市地面铺上了水泥、地砖和柏油路,蝉的幼虫既无法躲进土里好好生长,也没法钻出地面羽化飞行。自2010年以来,作为中药材的蝉蜕市场价格已一路走高至四五倍。

又到了蝉鸣声声的时节——夏至。蝉蛰伏了那么久,只为生命最后的高歌绽放,怎能不声嘶力竭,尽情宣泄。也许,它们正大声呼喊求救,期待有生之年重回绿水青山。

我国的二十四节气,每一个节气都有深厚的历史典故及对应的农作物特点。而想起夏至,便是小时候,一家人吃完脆甜的大西瓜,夜深人静了,听着知了的叫声,做着仲夏夜之梦!

夏天到了知了叫了吗(知了叫了夏至到)(9)

夏天到了知了叫了吗(知了叫了夏至到)(10)

...THE END…

​风吹年年,年年有风慢慢即漫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