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读书

千年饮食文化的不同(岭南食文化百年变迁)(1)

饮食

如果你对岭南的饮食风味倍感兴趣,读《燕食记》肯定不会让你失望。如果你想了解岭南近百年来的历史风云与沧桑变幻,《燕食记》同样能透过人间烟火,俯瞰人间百态,给你带来一种内心的悸动。

所谓“燕食”,语出于《周礼·天官·膳夫》,东汉末年儒家学者郑玄曾加以注释,谓“日中与夕食”,也就是古代帝王、大夫、士、庶人日常的午餐和晚餐。

这是曾获“茅盾文学奖”的青年作家葛亮的一部最新长篇小说,一旦拿起来,你就会不由得产生一口气读到底的冲动感。

这本书有一种古典小说的恬静与儒雅,分为上下两阙,主要讲述了从清末起至当代的两位厨师荣贻生、陈五举,关于美食的传承与发展。

这是一场有关美食的饕餮盛宴,品读之后,你会有齿颊留香的悠长回味。而美食背后爱恨交织的人间恩怨,令人唏嘘,也令人感叹。

千年饮食文化的不同(岭南食文化百年变迁)(2)

广式早茶

这是一场有关美食的饕餮盛宴

都说“民以食为天”,无论贫穷亦或富贵,人生一世,最至关重要的,无非是为一口吃的。

在热爱生活的人的心里,吃是绝不能将就的。越是简单的食材,越是考验厨师的功夫。

书里有关美食的种种描述,详实而细致,一道道美食跃然纸上,让人不由得口水流了一地。我不妨在这里随便列举几个吧。

一碗粥,怎一个讲究了得

一碗看似毫不起眼的白粥,却取了个动听的名字:“熔金煮玉”。仔细观察,才发现并非一般的白粥,里面有切得极薄的冬笋片。慢慢品尝,一种似有若无的甘香,从舌尖游到喉头,让人欲罢不能。

原来这貌似简单的粥,实则暗藏玄机。它是用新收的竹溪贡米(比其他稻早熟七八天),配上白云山上的日夕泉〈必须要在黎明的一个时辰打水,水质格外洁净甘洌),米入水浆如乳,不粘不糯,粒粒分明。其中的笋则是埔田的“岭南珍”,只用重阳的头茬笋,蜜渍了用蜡封好,以保证取用时新鲜如初。

这一口下去,生津养胃,能让人尝出久违的“活气”。

如此这般的讲究,让我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红楼梦》里小尼姑妙玉用来招待宝黛二人的茶。收集梅花上的雪,置于高级瓷器“鬼脸青”内密封,又埋在地下五年。如此泡出来的茶水,顺滑且甘甜,入口更入心。其泡茶的细腻功夫,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此两者,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千年饮食文化的不同(岭南食文化百年变迁)(3)

美食呈上

一块月饼,渗入味蕾深处

荣贻生是香港著名茶楼“同钦楼”的当家大按,他手打的莲蓉月饼,可谓冠绝港岛,一饼难求。因为他家的月饼是限量销售的,在黑市上,更是被炒到百倍身价。

怎样形容这种月饼的味道呢?书中如此描述:“一口下去,能让人全身起一阵细小的战栗。软糯的莲蓉与枣泥,并不十分甜,却和舌头交缠在一起,渗入味蕾深处”。

这种舌尖上的美味,让人一辈子都难以忘怀。当年,荣贻生的师傅叶七曾教他,要想打好莲蓉,并非去除莲心的苦味,最关键的,是在一个“熬”字。深锅滚煮,低糖慢火。

假如将一口锅比做一艘小艇,木锅铲就是船桨,慢慢的炒啊、炒啊,就像船桨带着小艇一路向前。时辰到了,火候到了,自然就会稔软了,滑了、黏了、稠了。这其中的过程,偷不得一点懒。

至于鸳鸯月饼,更是高难度的制作。其饼馅一半是莲蓉黑芝麻,另一半是奶黄流心,犹如阴阳,既包容相照,又壁垒分明。

这是一款创新之作。荣师傅曾熬了许多个通宵研究,结果都以失败告终。后来,还是徒弟陈五举在厨神大赛上受到启发,灵光乍现,以豆腐做分隔,才一举获得了成功。

制作月饼,讲究的是用心。一个“熬”字,既是对制作美食的要求,又何尝不是对人生的感悟呢?

千年饮食文化的不同(岭南食文化百年变迁)(4)

一盘红烧肉,可解浓浓的乡愁

上海人戴明义一家,举家偷渡到香港。因为擅长做菜,尤其是浓油赤酱、焦亮糖色的红烧肉,让他在邻里间渐渐有了名气。因为生计的问题,在众人的帮衬下,他就开了个小面馆,以红烧肉和辣酱当浇头。

那鲜嫩软糯、肥而不腻的红烧肉,加上浓郁的酱汁,让人恨不得把碗碟都舔得一干二净。

偶然间,他的小面馆被寓居香港的邵公发现。这位出生于上海滩,年轻时穷困,如今富贵发达的老人吃腻了山珍海味,一旦品尝到了正宗的上海本帮菜,浓浓的乡愁刹那间解了几分。

当他喝到与年轻时一模一样滋味的肉丝黄豆汤时,更是不由得老泪纵横。

看到这里,不由得让人动容。可见,食物是带有记忆的,无论走到哪里,故乡的食物,不但体现在舌尖上,更镌刻在每个人的心中。

2.爱恨交织的人间恩怨

这本书以美食为由头,其中寄托的,更是一份情思。诚如书的封面上所写的“江南岭南风日好,世道味道总关情”。

所有的故事,落到最后,无非是一个“情”字。

人生路上,会面临许多抉择。在这部小说中,厨师陈五举,就曾经面临着一个重大的选择。

千年饮食文化的不同(岭南食文化百年变迁)(5)

燕食记

陈五举是个孤儿,很小便在茶楼里当企堂,也就是招呼客人、添茶续水的工作。因为人勤快,又有眼力,被当时大红的同钦楼大按荣贻生相中,而收为徒弟。这在当时看来,的确是个莫大的荣誉。

要想跟随名师学艺,过程可没那么简单。他先是被分到小按部,接受了两年基本功的学习,同时,也是对他人品的暗中考察。

正当陈五举以为,自己将无缘月饼而略感失落时,却收到了荣师傅的通知,从此正式拜师,并接受严苛的学艺训练。

按照行业的规矩,这手打莲蓉的绝技,只能传给一个徒弟。为此,荣师傅顶住了许多压力,因为他认定,只有陈五举这样既有悟性,又忠厚老实的人,才能将这门绝活流传下去。

当荣师傅在徒弟陈五举的协助下,研发成功了新产品鸳鸯月饼时,他的内心,有着莫大的快慰。他相信,自己可以适时退出,而将与这间茶楼休戚相关的荣誉,逐渐过渡到徒弟身上。

但让他意料不到的是,陈五举却因为那个给了他创作灵感的女孩,整个人沦陷在爱情之中。那女孩,就是上海本帮菜“十八行”老板戴明义的女儿戴凤行。

本来,这两个年轻人情投意合,在事业上又有共同的追求,不管怎么看,都是天作之合,相当般配。可是,凤行却提出了一个苛刻的条件,在同钦楼和她之间,陈五举只能选一个。因为,十八行需要有人入赘,共同经营。

这样的选择题,未免太残酷。无论选哪一边,对另一方,都是天大的伤害。陈五举的内心,经过了怎样的一番煎熬,无人得知。最终,爱情战胜了师徒之情,陈五举只能退出同钦楼。他给师傅的心头,留下了难以平复的重创。

千年饮食文化的不同(岭南食文化百年变迁)(6)

临行之际,陈五举架上铁锅,最后一次为师傅炒莲蓉。为了表达心中的歉意,他还郑重发誓:“师傅传给我的东西,我这后半世,一分也不会用”。

此后的每一个年节,陈五举必定带上妻子,去看望师傅。可是,任凭他在门外站上几小时,师傅总是闭门不见。但不管师傅见与不见,陈五举还是固执地,几十年如一日地,去往师傅的家。

那荣师傅的内心,果真是铁打的,轻易不动摇吗?其实,我想他早已被徒弟的诚意所打动,只是拉不下面子而已。

在小说的最后,陈五举应邀参加了一场厨神争霸赛。在比赛的前两个回合,双方不分伯仲,打了个平手。直到决赛的最后一刻,陈五举才知道,自己的对手,竟是师傅。

多少年过去了,陈五举信守着自己当初离开师父的诺言,即使再难,也不使用师父传给他的技艺半分。

比赛的最后一题,是“鸳鸯”,正是师徒二人曾经共同制作过的鸳鸯饼呵。关键时刻,师傅却故意卖了个破绽。意图很明显,他是早已放下了恩怨,希望徒弟有个辉煌的战绩。

可陈五举,却执拗地执起师父的手,轻轻按摩。最后,他执起师傅的铲,炒起了莲蓉,做起了离开后就再也没有碰过的活。

那鸳鸯饼,包容相照,又壁垒分明。这是一场无人胜出的比赛,一切,都在不言中。

酸甜苦辣,回味悠长。这,是食物的滋味,更是人生的滋味。

(题外话:特此感谢快乐心,赠予这本好书。浓浓情谊,尽在不言中。)

/网图侵删/

千年饮食文化的不同(岭南食文化百年变迁)(7)

燕食记

作者简介:

茉莉花开,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闲暇时,读读书,写写字,便是人间好时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