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晓晓莺啼远林 李林晓晓莺啼远林(1)

“其实来到练功房,今天不一定就能学到什么,但是不练功,我自己心里是过意不去的。”李林晓说着话,眼睛就转向了练功房中央的绿色台毯上。三个小时的采访中,她的视线总会在不经意间落向台毯,采访到最后,她索性挪到台毯上边走边说——只要看着那里、站在那里,她整个人就轻松自在了起来。

可以理解她对台毯的执着。因为持续高烧,林晓已经六天没有练功了,转过年来就是她的首次个人专场,采访第二天就是此次演出的第一次统排。京剧是一门聚沙成塔的艺术,岁岁年年重要,一朝一夕也重要。“一天不练功,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功,同行知道;三天不练功,观众也就知道了。”林晓身体一直不错,哪想到这一病就病得爬不起来,虽然也能看些过往的录像,琢磨琢磨戏码,可终究不如自己亲自上场练习来得真切。病愈之后,还需要一段时间恢复状态。说到这里,她的神情严肃了起来。

不过,这种严肃转瞬即逝:林晓明白,她所从事的这门艺术,从来都不是“临阵抱佛脚”能抱出来的。个人专场是一次“大考”,是对自己自8岁求学以来,23年初心不改、孜孜以求所得成果的集中展示。她要做的,就是拿出自己最好的状态,来证明这一切。

李林晓晓莺啼远林 李林晓晓莺啼远林(2)

迟来的叛逆期

“你看那时候的照片。”手机相册里的那个女孩儿,染着头发、肤色微黑,爽朗地笑着与著名美籍华裔导演陈士争、英国著名摇滚乐队Gorillaz(街头霸王)的灵魂人物Damon Albarn 、Jamie Hewlet、美国林肯艺术节艺术总监Nigel Redden在一起合影。那时候的她还是李丽,2013年作为音乐剧演员出演美国林肯艺术中心艺术节开幕大戏《MONKEY: JOURNEY TO THE WEST》。

眼前的这位程派青衣新秀,皮肤白皙,黝黑的齐耳短发,笑容淡淡,袅袅婷婷,身着民国风格的绿色大褂,和五年前的她简直判若两人,名字也于去年9月改为李林晓。然而她的改变却不只在外貌和名字。

2010年从中国戏曲学院毕业后,林晓顺利进入了北京京剧院,师承迟小秋。2012年,她回到中国戏曲学院,继续攻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师承李文敏。学习期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抱着尝试新鲜事物的态度接触了京剧以外的艺术世界,在世界顶级艺术殿堂林肯艺术中心的舞台上,作为音乐剧演员,连续演出28场,2600人的剧场,观众反响热烈、座无虚席。相比林晓所见识过的京剧舞台,这种反响带给她的兴奋前所未有。凭借京剧科班出身的功力,伫立纽约市中心,以另外一种身份让更多人认识她、了解她,这让林晓既开心又沉郁。想到观众群日益萎缩的京剧舞台,她踟蹰着,为什么自己所从事的艺术不能焕发如此生机。

演出结束后,不少合作单位向她抛来了橄榄枝,邀请她在美国继续进修或演出。林晓也动摇过。她知道戏曲学院的毕业生到剧团几乎没有实践机会,尽管她选择深造读研,但她心中最惦念的还是京剧舞台。那段时间正是她的茫然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想做什么——拍摄广告、参加影视剧表演、学设计、做与艺术有关的其他行业?她还年轻,梨园之外,是有她的发展空间的。想要离开不是因为赚钱少、没人看戏——林晓痴爱京剧,如果有可能的话,她想一直唱下去。然而在行业里浸淫几年之后,她却迷茫了:自己追求的是有尊严的从艺之路,但求艺之路何在,自己该怎么走——那段日子,求艺路上迷惘的林晓心灰意冷,而音乐剧表演暂时让她找到了自己新的价值、看到了自己另一种可能。

李林晓执着于探索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和艺术风格,她的求艺之路较常人显得坎坷许多。起初她是班里嗓音最差的学生,几次被老师劝退,但是听话用功使得林晓稳步前进,优秀的林晓永远是家长们话里“别人家的孩子”,在其他孩子积极探索新鲜事物的叛逆期,她待在练功房里,日复一日的练功学戏。可“叛逆”可能会迟到,却不会缺席。工作后萌生改行的想法并不是她第一次的“叛逆”,刚上大学的时候,她就完成过一次由“梅”改“程”的惊人之举。

师从具有“天津旦角之母”之称的京剧名师孟宪瑢,林晓自幼工梅派,更是凭借天赋和多年勤学苦练的取得了一些的成绩:14岁时,她便凭借梅派名剧《西施》夺得中国戏曲小梅花大赛金奖和天津市少儿京剧大赛特等奖。17岁便参加了CCTV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获得荧屏奖。18岁考入中国戏曲学院主动提出想要改唱程派的想法,学院专家领导不甚支持。程派艺术特色鲜明,成才率低,在气韵声腔上幽咽婉转,表演风格细腻沉郁,眼神、身段、步法、指法、水袖上都与其他流派相差甚远,学习不易。当时系主任劝她,“如果说你改不成功的话,未来唱不上头路,二三路活儿也唱不上。”程派婉转的唱腔和独特的气质让她深深沉醉,纵使改派失败林晓也甘心情愿。启蒙恩师孟宪瑢经过深思熟虑后随亲笔致信时任中国戏曲学院院长赵景勃教授,支持林晓改习程派。

2007年大学一年级下半学年,作为教学实验,林晓的习程之路开始了,凭借着不服输的劲头,往后的三年半时间,她没有休息日,没逛过街,吃饭只用20分钟时间,剩下的时间全都投入到练功房中,不停地练,不停地录音,反复对比揣摩。在陈琪教授的培养下,林晓在2008年首次以程派青衣的身份在CCTV第六届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中亮相即获得“荧屏奖”;求学期间林晓得到国家京剧院一级演员张曼玲老师与京胡演奏家、京剧程派作曲家万瑞兴的指点。两年后,她再次以《锁麟囊》《春闺梦》《贺后骂殿》三出程派经典名剧收获CCTV首届全国在校学生京剧电视大赛金奖——实现了求艺路上的华丽转型。

李林晓晓莺啼远林 李林晓晓莺啼远林(3)

笨鸟先飞

“火丁老师常说我‘极笨’,但老师也常说自己‘笨’”林晓笑道。

遇到张火丁后,林晓坚定了追求京剧艺术的信心和决心。启蒙恩师孟宪瑢老师将她介绍给了自己曾教过的学生张火丁。“火丁复出了,你去看看她排戏,我想让你跟她继续学习。”

林晓还记得第一次见张火丁时是2014年:当时张火丁正在排练,除了与合作者认真交流艺术,没有说笑,不多言语。林晓远远地瞧着,不敢靠得太近,那块台毯、那个人有什么神奇的力量,让她敬畏。从艺多年,林晓被许多老师指导,梨园行看重师承,但她对择师有自己的秉持,她崇拜程砚秋先生的艺术观,敬仰赵荣琛先生对待程派艺术的探究精神,她始终认为表演艺术是艺术家艺品人品的综合体,火丁老师就是她梦寐以求想要追随的先生。

五年来,李林晓随张火丁学习了程派传统剧目《锁麟囊》《春闺梦》《荒山泪》《坐宫》和新编代表剧目《白蛇传》《江姐》《梁祝》,每天都在调整自己的体态、正视自己的功法,给人物表演外在做减法内在做加法,融化到唱念做打四功五法……她将过去二十年学过的东西打碎,又重新一点一点地捏了起来,逐渐捏得有模有样起来。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者也。对李林晓而言,张火丁老师不只是授业恩师,更是她从艺做人的榜样。张火丁对她说:“我教你艺术,你要做的,就是潜心修炼”。潜心不只在言,更在林晓观察到的老师每天的行动中。她发现,老师的心格外宁静,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想艺术相关的事情,不为外界所动,一直在做本心最想做的事情,塑造出来的舞台艺术形象与自身契合。

李林晓的迷茫云开雾散,她坚定了自己的方向。“老师就像一束光,看到她,我的前路就不会迷茫”。谈起恩师,李林晓的眼睛格外明亮,嘴角不自觉的上扬。2015年,随火丁老师赴美于林肯艺术中心演出《白蛇传》、《锁麟囊》,同样的剧场同样的化妆间,老师的表演使世界顶级艺术殿堂的列为观众折服,林晓真正感悟到了中华传统艺术魅力所承载的沉甸甸使命感。

李林晓坚定心念,摒弃与京剧无关的一切事宜,不再去探索花花世界,一心要学戏练功。每天早上九点半,她准时在练功房跑四十分钟“圆场”,绕着台毯一圈圈走台步,快慢脚步、各种技巧,千万遍的摆造型找姿势,周而复始堆砌点滴细节,无论寒暑,每天湿透三身练功服。北京京剧院五点半关门落锁,她经常是那个最后离开的人。有时候需要保安三催四请,她才依依不舍地结束一天的练习。2019年,管理练功房的大爷退休了,无人再催促林晓,她经常忘记时间,当把所有要练的功练完,已是晚上九点半。

“京剧就是慢功夫,大众往往都觉得京剧就是一个符号,实际上她有更深层次的对人灵魂的塑造和洗礼,这不是简单可以完成的事。火丁老师言传身教,汗洒氍毹千百遍,用实际行动无私传授,践行艺术家的传承责任,老师臻化致美舞台表演是勤恳耕耘所收获的果实。”李林晓除了随师修炼别无他求。

一个问号

“一步一个脚印走出的路,才是从艺者最应该坚守的路。”

演出即将来临,李林晓有压力,压力不小。为了这场演出,她付出了很多。北京京剧院推行项目制运营管理机制,鼓励演员主动规划自身艺术发展、探索市场。项目制给李林晓提供了举办个人专场的机会。作为自己专场演出的项目负责人,所有一切都需要林晓自己去决策、推动落实。从去年四月份开始,练戏、排戏之余,创意、团队组建、策划、文案、流程、海报……“大有孕育生命之感。”为了更好的舞台呈现,只要发了工资,她就攒下来给自己定制剧装,一套戏服就要一两万。在五年的静心修炼过程中,林晓没有什么人际交往,此次专场演出更没有赞助商,她只得求助与亲人帮自己圆梦——凡此种种,对一个专业管理者而言都不甚轻松,对专业京剧演员挑战和压力就可想而知了。对林晓来说,缓解压力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台毯上练功——欣慰的是,2019年2月16日《白蛇传》、17日《春闺梦》的专场演出非常成功,这是她来到北京京剧院工作九年以来,首次以个人名义担当主演的汇报展示。

李林晓喜欢程砚秋先生文集中《我之戏剧观》文中的一句话,“如果我们演的剧没有这种高尚的意义,就宁可另找吃饭穿衣的路,也绝不靠演玩意儿给人家开心取乐。”演员要尊重自己的艺术,首先就要拿出真本事来。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社会热点一会儿一变,新词热词一天一个,林晓没有太关注这些东西,她也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关注。相较而言,用一个月的时间磨一句唱词、练一个动作,她却甘之如饴。她觉得自己的时间太少了,必须要把每分每秒都与台毯对话,才能不愧对于自己的内心。唱京剧,就是一个人书俱老的过程。在最人生最美的青春时节放弃其他的可能性,随着这门艺术一点一点的将自己的生命和艺术生涯同时推进、融为一体,在这个过程中为京剧程派艺术的传承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李林晓只想做红尘滚滚中那个痴心逐梦、矢志不渝的人。

虽志存高远,但林晓明白,求艺之路绝非坦途。沉寂多年后自己能够呈现怎样的状态?观众是否认可?能否为一路走来关心陪伴她的老师亲友们交一份满意的答卷?“现在都是问号”。不着急,李林晓还有时间,有时间慢慢学习、步履不停,一步一步地走好她的艺术之路。

李林晓晓莺啼远林 李林晓晓莺啼远林(4)

本文转载自《国家大剧院》杂志

作者:午月 责编:曹真真 美编:周琳

-END-

李林晓晓莺啼远林 李林晓晓莺啼远林(5)

图片提供 | 李林晓

推荐阅读

收住人生的华丽,也割断人生的悲凉

我与张火丁的合作是无可替代的

聊聊给张火丁编腔的那些事儿

末世的两支哀歌

少年人的豪气是放着光的

这个杀手心太软

世间最让人痛心疾首的是好人得了恶报

休恋逝水 早悟兰因

“众生相”最精彩不过“奴下奴”

读她百年前的模样,如闻铿锵的回声

如果不愿当其为一种品质,算作技能也好

最容易被伤害,也最容易被原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