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的景点有哪些地方(文明源头与上古茶陵7)(1)

茶陵的景点有哪些地方(文明源头与上古茶陵7)(2)

茶陵的景点有哪些地方(文明源头与上古茶陵7)(3)

茶陵多仙山

杜钢建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茶陵的山有一个特点,就是许多山上有寺庙,以仙命名。茶陵的仙既是寺庙又是山峰。茶陵的仙文化传承上古文明,直通外星文明。历史上的神仙文化大多是能够沟通外星文明的文化。

茶陵历史上著名的仙很多,有四仙说、七仙说、十余仙说等。茶陵历史上四大名仙有皇雩仙、邓阜仙、泰和仙、霹雳仙。七大名仙有云阳仙、皇雩仙、太和仙、霹雳仙、石峰仙、青苔仙、邓阜仙等。茶陵十余仙有云阳仙、太和仙、皇雩仙、石峰仙、青苔仙、九女仙、邓阜仙、慈母仙、兔峰仙、马灵仙、白石仙、杨柳仙等。这些仙都曾经是外星文明关注的地方。

云阳仙的风景名胜有祈丰台、神龟崖、张良试剑岩、五雷池、老君崖、赤松井、寿福潭瀑布、玉华洞、真仙溶洞等。古代建有南岳宫、赤松坛、观音庵、白云寺、紫云寺、遇仙亭等寺观庙宇十余座。云阳仙属于可以隐居、可以长生、可以教化的直通外星文明的神仙福地。根据明朝徐霞客《楚游日记》记载,云阳仙山环峰夹,竹树蒙茸,萦雾成冰,玲珑满树,如琼花瑶谷,朔凤摇之;如步摇玉佩,声叶金石。云阳山是南岳圣帝的行宫,每逢农历五月三十日至七月三十日,当地民众云集朝圣,秉烛夜游,隆重举行迎送南岳圣帝的庙会。云阳仙传承了远古和上古联通外星文明的文化。历代神仙中,南岳圣帝、神农氏、赤松子、云阳先生、少昊等都曾经活动于茶陵的云阳仙。

皇雩仙位于罗霄山脉中段九陇山、武功山、万洋山之间的山谷里,在茶陵县秩堂乡东坑村。仙庙坐南朝北,左有打鼓岭,右有钟形岭,前有香炉寨、狮子岩,后有螺堡坳和雩山仙人峰和青螺峰。皇雩仙建于唐朝德宗年间。明朝洪武癸亥(1383年)县尹尚晖、天顺己卯(1459年)刘贵昂等先后重修。经过拓扩旧规,寺庙上栋下宇,金碧辉煌,焕然一新。皇雩仙的雅致甚可佳爱。皇雩仙寺内有清朝大学士彭维新所题寺门楹联“一峰纾绾表螺髻,七窍灵通白石泉”。皇雩泉在寺侧,七窍泉汇为池,乃雩江源头之一。

根据当地关于皇雩泉的传说,原来此地干旱时没有水。后唐长兴年间(930—934年),茶陵灵岩寺开山祖师肖禅和云游到此,向谢大娘讨水喝。谢大娘家中没有水,把仅有的一碗稀粥给肖禅和喝。肖禅和从谢大娘家里取出七只碗,覆盖在崖壁下。后来揭开碗,出现了泉水。根据清代大学士彭维新《雩泉记》记载,当年秩堂人感念神仙肖禅和,特地在白砂泉边建造“肖师祠”。根据《茶陵州志》记载,宋孝宗时期(1163—1190年)朝廷派遣大臣到名山大川去祭祀求雨,后来向神仙肖禅和祷告,求雨成功。

南宋隆兴年间,茶陵出身的驸马谭斗南与公主省亲,根据皇雩仙的山水创作《里居山水图》呈宋孝宗。《里居山水图》上画有白砂泉和肖师祠。孝宗皇帝知道后,敕建祠泉旁,遣官报祀。雩仙肖禅和的祠堂升格成道观。宋孝宗赵眘用飞白体御书题写“皇雩仙”匾额,同时赐以诗纪其灵迹,镌石尚存,诗曰:“仙鹅飞去是何年,灵迹犹存古岭边。藤老龙蟠疑护法,山幽禽语似谈禅。手攀古木身忘俗,口吸清泉骨欲仙。邻叟不知唐世远,犹言谢母旧因缘。”以后茶陵的雩山、雩泉、雩山寺等前面分别冠以“皇”字。

霹雳仙是外星文明直接显示非凡力量的地方。霹雳仙位于腰潞镇虎背山的峰顶。元末明初兵荒马乱,七地人刘保山组织乡民自卫,在虎背山扎营立寨。当年刘寨主率领农民军与军兵血战,忽然晴天霹雳,地土震裂,敌军惊慌而逃。由于外星文明的干预,当地民众得到保护。洪武十年(1377年),刘保山率士卒在虎背山顶建庙宇祭祀外星神灵。庙内供奉各种菩萨数十尊,有玉皇大帝、观音老母、三姊妹、十八罗汉、韦陀菩萨、梅山神、土地神及四大将军等。当年霹雳仙是外星文明显示非凡力量的通神场地。

赤松仙位于云阳山东麓的赤松谷口。云阳山是炎帝神农氏的雨师赤松子设坛向外星文明祈丰求雨的地方。黄帝时代赤松子还在赤松山和赤松谷活动。赤松子为神农氏雨师时,能够服水玉,避水火。根据《史记•汉留侯传》记载,张良在帮助刘邦取得天下后表示:“愿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耳。”

赤松仙有赤松丹井、灵雀亭、赤松岩、玉真洞。赤松岩中有捣药石杵、石臼和炼丹灶等灵迹。赤松仙道观门楣上“赤松仙”匾额是清末进士、曾任国民政府主席的茶陵人谭延闿亲笔题写的。茶陵民间穿蓑衣奔舞求雨祈丰的习俗,源于赤松子当年向外星文明祈丰求雨的活动。当地老百姓传承了赤松子沟通外星文明的传统。赤松仙也是茶陵古代求雨成功的圣地,即联通外星文明保护地球的圣地。

茶陵的景点有哪些地方(文明源头与上古茶陵7)(4)

杜钢建新著《文明源头与上古茶陵》

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大同书城购买

泰和仙位于茶陵县北端卧龙村。泰和仙属于武功山西南山脉,最高峰海拔1408米。人立峰顶,可以将茶陵和攸县的景致尽收眼底。泰和仙源于来自外星文明的东汉人尹真弦。尹真弦是能呼风唤雨为民救苦救难的半仙道士。他仙逝后骑白狗登上泰和仙。当地民众筹资在山顶修建道观,塑立神像,供奉香火。泰和仙道观由石墙铁瓦建造,唐朝天宝年间被赐封为“泰和仙”。

泰和仙方圆百里有72山峰、12涧溪和5深洞。泰和仙保存了清浊仙井、仙狗脚印、双乳峰、雄关岭、七仙游湖、观音岩、老虎岩等景观。根据记载,泰和仙有七十二槽,槽槽有宝;一槽没宝,盛产黄莲甘草。来自外星文明的东汉人尹真弦被贬至人间,使得泰和仙变成联通外星文明的重要场地。泰和仙山上原有的泰和禅寺于文革时被毁。泰和仙山上有一泉眼如同试金石一样,如果喝水人向善,则水清见底,如果喝水人不善,则水中爬虫四起。

杨柳仙地处茶陵县湖口镇杨柳村。杨柳仙道观建在丹崖峭壁上的石窟内。赫红色崖壁与道观白墙,相映成画,远眺仿佛空中楼阁。宋朝初期,来自江西龙虎山的老道主持杨柳山岩寺。杨柳仙是典型的丹霞石窟道观。在杨柳仙俯瞰悬崖峭壁和仰望蓝天白云,可以感受到在该仙境修炼时直通外星文明。

邓阜仙位于茶陵县高陇镇仁源村与火田镇江东村的交界处。邓阜仙历史上传说神奇。炎帝神农氏和雨师赤松子曾经在山坡上建筑石头高台。他们用石斧和芭蕉叶大扇治理狂风暴雨。当地有招阳台与和风洞等遗迹。唐朝天宝年间,来自洛阳的仙道邓珄芝云游茶陵,发现阜山宛如仙境。于是在阜山上建造道观,题名“邓阜仙”。邓阜朝阳是茶陵古八景之一。

慈母仙位于泰和仙山下的大英西山,海拔731米。清朝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众信士在石屋旁建庵,善捐山林百顷,粮田数十亩,塑造玉妃、云霄、碧霄、观音、财神、梅山、土地、仙姑等神像供奉。庵名“慈母仙”,易地名“仙姑岭”。至民国十二年,历主持二十一代。慈母仙求之则应,叩之即灵。当地民众有向慈母仙祈雨驱蝗和祛邪治病的民俗。慈母仙殿内有慈母神像,面带微笑,和蔼可亲。僧尼暮鼓晨钟,与神仙沟通。慈母仙保存有尼姑灵塔、狮子崖、升仙石、千年古梅、猿猴打伞、枫林竹海等景观。

蟠藤仙位于茶陵县高陇镇祖安村,即古茶乡的中心处。该地方也是茶陵三谭故里。蟠藤仙环境优美,有诗曰:“蟠藤胜景埒天台,满座烟霞拨不开,楚山楚水千秋景,帝子帝妃岁时来;泪洒斑竹今犹有,云暗苍梧独徘徊,惆怅溪头从此别,一轮明月照青苔。”蟠藤仙始建于宋末,属于谭氏家庙。蟠藤仙庵堂供奉娥皇、女英、麻姑三大仙姑及其福德正神。明代中期后迁建现址。蟠藤仙后辟为塾馆,以书院形式得以延续。谭姓子嗣在此祭祀读书。蟠藤仙留下神农、岳飞、徐霞客和清代三谭的遗迹。蟠藤仙是祭祀三大仙姑的圣地。三大仙姑在湖湘地区长时间留下神灵信息,经常会显灵。

九女仙在茶陵县虎踞镇乔下村山上。此地风景优美,四面山水尽收眼底。明朝末年,有九位姑娘跟随李自成转战各地。这九位女兵在茶陵境内洪山庙旁的山坡上被清兵包围,集体投洣水自杀。时有九只白天鹅从天而下,落在乔下岭。当地人建造庵子,塑像九尊,取名九女庵,也称九女仙。乔下村山峰称九女仙山,山下有湖称天鹅湖。

石峰仙在茶陵县严塘镇和井冈山市龙市镇的交界处,地处罗霄山脉中段,海拔1344米。石峰仙山顶有巨石,寺庙在宋朝时已经建在巨石中。石峰仙寺庙在文革中被损坏,保存有古代碑文。在石峰仙山顶可以俯瞰湘赣云海,江西高山从云海中露出。

青台仙位于茶陵与炎陵交界处的湖口镇厂江村境内,海拔1100米。此地有千年古茶树,树高4.5米。在千年古茶树周围,形成100余株的古茶树群。对面还有石蛙群。传说炎帝在此采药时被毒蛇所伤,嚼碎茶叶得以治疗。山神保护炎帝采药,放置一群青蛙吸引毒蛇。青台仙上古碑众多。此地还有一亿年前遗留下来的龙虾花,属于珍稀植物。

兔峰仙也称大坪山、兔子坪、甘子山,位于火田镇大龙村东部,主峰海拔1217.4米,系武功山脉的延支。兔峰仙山顶有开阔大坪,可容纳几千人休闲。唐天子李显当年被武则天贬为庐陵王,曾经游览此地。李显得到兔仙引导,在李家坪出家。

茶陵仙文化中直通外星文明的山峰还有会仙峰。根据《一统志》记载,会仙峰在茶陵州东20里。古代会仙峰上有罗汉像和石床等,皆天成。石床常与白云合。会仙峰也是外星文明在东南半壁称雄处。会仙峰下有石室即灵岩。唐朝陈光问隐此。陈光问登第后名曰化龙岩。

茶陵的仙文化属于古代直通外星文明的传统文化。随着外星文明不断与地球文明沟通,茶陵的仙文化也将进一步得到外星文明的关注。外星文明和地球文明的精华将重新聚汇于上古文明之都茶陵。

订购杜钢建《文明源头与上古茶陵》《文明源头与大同世界》、黄守愚《儒学新编》、《稻生一》,请点击大同书城“阅读原文”。

关于大同思想网:大同思想网是由大陆新儒家代表、湖南大学法学院原院长杜钢建、青年学者枕戈、天地人律师事务所邹红艳律师、岳麓书院唐宏站博士发起,并有学界代表人物郑佳明、陈明、秋风、林安梧、黄玉顺、伍继延、杜文忠、韩星、何真临、曾亦、韩秉欣、黄守愚等一大批学者支持的文化学术网,于2012年9月1日在湖南长沙成立。网站以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实践法治中国为当下目标,弘扬王道文化、中道思想、大同理想,并希冀中华文化的全面复兴。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大潮中,大同思想网已成为中国独具特色的国学网站之一。

欢迎向大同思想网公众号投稿:

datongsixiangwang@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