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那个“烦人的橙子”吗?这个橘子总是在烦着周围的水果、蔬菜。

一颗独立行走的橙子(行走的橙子)(1)

今天,有个“橙子”却变身旅行者,带着周围的一群人,同吃同住同旅行,共同帮助旅途中需要帮助的人,他们就是——“80公升”公益驴友团队。

一颗独立行走的橙子(行走的橙子)(2)

郭诚,网名“行者橙子”。今年30岁的他经营着一家传播公司,出了两本书。不过,他自己最“得意”的还是创建了“80公升”公益驴友团队,带领500多位青年驴友一边旅行,一边做公益。

一群“80后”的爱

郭诚说,自己从小喜欢旅游,出门在外遇到困难时,总有热心人伸出援手。“我想将这种爱心传递,于是萌生了创建一个公益团队的想法。”

2012年,“80公升”正式成立。郭诚说:“80L是户外大号背包的容量,也有‘80后’和‘Love’的意思。团员们每次出行都带着爱上路,在旅行中尽己所能地帮助他人。”郭诚说,“80公升”所做的公益并不是捐款捐物,而是扮演了信息传递的角色。(本内容为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乡村周末》)

一颗独立行走的橙子(行走的橙子)(3)

在巴西世界杯期间举办“我要去巴西”活动

每到一处,他们都会尽力寻访当地需要帮助的人,然后将其资料交给微尘基金、麦田计划等公益组织,由后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

一颗独立行走的橙子(行走的橙子)(4)

2013年,“寻找中国最极端活动”青海湖寻缘活动

这种在旅行中做公益的创意,很快吸引了一大批青年驴友的加入,包括旅行作家“流浪的猫猫”、导演蔡晓岑、歌手丁汀、摄影师穆杉伯男等。如今,越来越多的公益组织和企业、学校等,和“80公升”建立了合作机制。

给他们一个“家”

在所有受助群体中,郭诚和“80公升”对贫困儿童尤为关注。2012年10月,刚成立不久的“80公升”在甘肃陇南西和县旅行时,发现当地的草滩教学点只有1位老师和20多名学生,条件非常简陋,而老师最大的愿望就是给孩子们建一个像样的厕所。

一颗独立行走的橙子(行走的橙子)(5)

2015年,80公升成员在“西南望黔”活动中

回京以后,团员们整理了草滩教学点的情况,并将其转交给麦田计划和微尘基金。后来,一家企业向草滩教学点捐助了5万元人民币,帮助他们修复围墙、建厕所。

一颗独立行走的橙子(行走的橙子)(6)

2013年9月,在祖国最西端帕米尔高原红其拉甫

2013年,郭诚策划了“寻找中国最极端”的系列活动,到中国最东、最西、最冷、最热、最低点以及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等地,挑战自我、寻找“极端”的同时,帮助当地的贫困人群。

一颗独立行走的橙子(行走的橙子)(7)

2013年1月,“极冷寻暖”活动中,到寒冷的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尔道嘎镇寻访需要帮助的孩子。

在“极冷寻暖”之旅中,他们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图里河镇找到一个叫彭帅的15岁智障男孩。彭帅只能听懂三年级的课程,并且身患严重的肾病,但家境贫寒的他无钱看病。“80公升”团队详细地记录了彭帅的信息,将其转交给麦田计划,为其争取帮助。

“我们不直接给钱”

尽管初衷是好的,但在公益旅行的过程中,郭诚和“80公升”还是会遇到一些误解和质疑。“有些人会问,看到有困难的人,直接给钱不就行了?”

对此,郭诚坦然地说:“‘80公升’只是一个驴友团队,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公益组织,我们的力量有限,而且,直接给钱可能会助长惰性,尤其是对孩子,容易造成不良影响。”

一颗独立行走的橙子(行走的橙子)(8)

2015年,“80公升成员”在“西南望黔”活动中与贵州苗寨阿妈合影。

去年下半年,贵州毕节留守儿童的问题引起了郭诚的注意,于是,“80公升”团队动身前往毕节、安顺等地开展了一次公益旅行。

一颗独立行走的橙子(行走的橙子)(9)

2015年,80公升贵州西南望黔活动中合影

途中,一个留守女孩多次向他们索要钱物无果,女孩便愤怒了:“不给就滚蛋吧,以后再也别来了。”这件事让郭诚很沮丧,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开始反思,希望能做得更好。

驴友团队做公益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是我们可以去很多公益组织尚未涉足的偏远地区,而且借由一些资深驴友的影响力,更容易引起社会大众的重视。”郭诚说。

一颗独立行走的橙子(行走的橙子)(10)

2013年9月,“80公升”从喀什到塔什库尔干

“但我们毕竟不是专门做公益的组织,怎样为有困难的人提供有效、适度的帮助,还需要向专门的公益组织学习。”(本内容为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乡村周末》)

邮箱:cunbu2013@126.com

countryweek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