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和科研院所是科技创业创新的动力源泉,也是栖霞宝贵的科创资源。

g60科创走廊高校(整合高校资源加快成果转化)(1)

近年来,仙林大学城管委会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创新名城建设的政策措施和相关工作要求,着力汇聚区域内各高校科教优势和创新优势,积极支持高校科创载体建设和区域创新生态营造,引导各高校创业项目进园孵化、科研项目进园转化,探索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新路径,助力紫东科创大走廊建设。

政策叠加,科技创新加速突破。

去年,仙林大学城出台政策,连续三年出资共6000万元用于奖励科技创新,2020年重点扶持和奖励高企培育招引、知识产权工作、科创载体建设及文化设施建设四个方面。

作为南京师范大学在仙林地区建设的重要科创载体,南师大科技园收获颇丰:园区获评省级大学科技园,园区内的合伙人众创空间获评市级、省级众创空间;在科创载体年度绩效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两家企业获评高企……

“园区第一年实现产值6000万元,第二年做到了1个亿。”南师大科技园栖霞分园负责人江雪说,园区正式运营至今不到两年,在最短时间内形成了规模,不仅拿下了多个省级资质,还引进孵化了企业近50家,其中高企6家、上市挂牌企业2家、获得投融资企业7家,在孵企业与南师大的关联度达60%以上,园区企业申报知识产权数量达280件。

“大学城的奖励资金及时到位,让我们对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他表示,今年将围绕扩大在孵企业基数、培育标杆企业、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加强融资运营四个重点开展工作,力争通过几年努力,把园区打造成为省内校地共建的标杆园区。

g60科创走廊高校(整合高校资源加快成果转化)(2)

南师大科技园内企业

“去年我们的科创奖励政策出台后,引起了驻区高校和相关单位的广泛关注。2020年度各项科技创新工作完成情况和各单位申报政策兑现情况充分证明,大学城制定的叠加政策效应已充分显现,助推仙林地区各项科技创新目标取得了新突破。”仙林大学城管委会科教服务处负责人说,奖励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各级科创主体的积极性,成为激活区域创新创业的“动力源”。

去年,仙林地区高企总数突破200家,同比增长44.5%;发明专利授权893件,同比增长37%;PCT专利申请105件,同比增长144%;新认定市级以上科创载体14家。

厚植“森林” 科创“小苗”涨势喜人。

像南师大科技园这样蓬勃兴起的校地合作科创载体,仙林大学城每家高校都有。去年,大学城管委会整合高校资源,打造“一总园多分园”的创新谷。按照“创新在高校、创业在园区”发展路径,与各驻区高校共同成立仙林科技城创新创业园,在南大科学园设总园,并设11个高校分园。

这些高校科创载体吸引了一批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培育了一批重量级的校友企业,已集聚各类入孵企业、创业项目500多个,为厚植“科创森林”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科创资源。

g60科创走廊高校(整合高校资源加快成果转化)(3)

在这片“森林”里已经冉冉升起了一批引人注目的新星和一批未来的瞪羚、独角兽企业 。

南京国准数据有限责任公司

在南大科技园,年轻的南京国准数据有限责任公司已经为多家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建设运营了大数据应用项目,去年仅以26人的规模,实现了1300多万元的年收入。

g60科创走廊高校(整合高校资源加快成果转化)(4)

“比如我们为《高僧传》这本古书做了语义数据库,使古文数据‘活化’,便于进行文本分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陈杰杰说,国准数据为C端用户提供数据分析,为B端用户提供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库与大数据平台建设和数据区块链化等服务。依托南京大学等高校的技术背景,公司发展速度惊人。“今年我们将完成高企认定和公司股权改造,拓展国外业务,年销售收入预计可达3600万元。”陈杰杰说。

南京风清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风清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同样为南大学子所创办,致力于解决令许多家庭和企业头痛的甲醛超标问题。“我们研究出可在常温常压下降解甲醛及VOCs的纳米材料,现在已经推出了产业化商品虎凤蝶醛空甲醛祛除剂。”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产品在电商平台上线后广受欢迎,一年时间销售额已达千万元。

g60科创走廊高校(整合高校资源加快成果转化)(5)

g60科创走廊高校(整合高校资源加快成果转化)(6)

g60科创走廊高校(整合高校资源加快成果转化)(7)

“作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园区已引进入驻由院士团队领衔的南京大学大地探测与感知研究院、南京大学生态环境标准研究院、南京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总院、南京大学—华为校企联合实验室、南京大学—SK集团智能型解决方案创新中心和百余家师生创业企业。”园区相关负责人说。去年,南大科技园不仅获得了园区运营相关奖励,还培育了4家高企,获奖20万元。

协同协力,校地联盟再谋新篇。

打造“一总园多分园”科创园区联合体,是去年9月仙林科技城发展联盟第九次理事会上定下的校地融合重要举措之一。联盟定期召开理事会,就科技创新工作开展会晤、商讨,每年解决一批校地共同关心的重大事项,推动一批科技成果项目、新型研发机构加快落地。

在去年首次出台“1 4”科技创新政策的基础上,今年的理事会议继续“加码”,扩大了奖励政策范围,加大了奖励力度,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进一步加快科创载体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科创森林”、加速推动技术交易、强化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

就今年的工作,联盟理事长、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胡金波建议,联盟成员应积极落实和主动争取各项激励政策,推进各项科技体制改革措施先行先试、率先落地,在科技体制改革成果上形成示范推广;进一步推动校地融合,完善“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新兴产业”的全链条创新体系,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在数字科技若干领域上形成创新发展;应强化发展特色,突出创新优势,自觉肩负建设“创新、文旅、产业、生态”新城的使命,让紫东核心区成为令人向往的安居乐业之地。

此外,联盟成员要进一步加强协商合作,紧密联动,做到目标同向、责任同担,提升协同力,建强仙林、建优紫东。

来源:栖霞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