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捋一捋紫砂中的「灌浆壶」,常常在说的假紫砂中的一种。

我国最早的民国时期,引进了注浆成型法,到五十年代全面普及,在那时,此种工艺多是用于瓷器的。

怎么区分灌浆壶和手工壶(怎么正确看待灌浆壶)(1)

▲紫砂全手成型

而紫砂壶的制作,一直是传承古法,以手工拍打泥片成型的,因此无法大批量的生产。

到1958年,正是响应号召,「大跃进」如火如荼的时候,研究紫砂壶的大批量生产也被提上紫砂工艺厂的日程,当时,高永君与汪寅仙以注浆法用以紫砂,最后试验没有成功。

怎么区分灌浆壶和手工壶(怎么正确看待灌浆壶)(2)

▲灌浆成型

究其原因,紫砂的泥料颗粒大,吸附性不够,因此无法注浆成型,而在七十年代,徐秀棠与吕尧臣两人再次研发,在泥浆中加入玻璃水,终于试验成功。

怎么区分灌浆壶和手工壶(怎么正确看待灌浆壶)(3)

▲顾景舟先生

而在当时,顾景舟是公开反对这一技术的,他认为紫砂壶的做工、气韵、传承都在手工上,而灌浆的紫砂壶,失去这样的魅力。

而这一技术在研究成功后没多久,便被宣布停用了。

徐秀棠先生在后来写到放弃用此技术的原因:

「烧成后的外观效果与紫泥极相近……断面有玻璃相,不透气,失去了紫砂壶储香透气的优良特点」

怎么区分灌浆壶和手工壶(怎么正确看待灌浆壶)(4)

▲仿曲壶的灌浆产品

这也是灌浆壶为何被称为假紫砂的原因,其目数极细,并且加入玻璃水,这样的紫砂壶失去了其特有的透气性,在当时,由紫砂厂出品的灌浆壶很多都被退货了。

怎么区分灌浆壶和手工壶(怎么正确看待灌浆壶)(5)

▲半手工曲壶

注浆产品不适用于高档艺术品的生产,后来,这项技术在紫砂中多用于茶宠的制造,灌浆的紫砂壶是没有其手工价值的

怎么区分灌浆壶和手工壶(怎么正确看待灌浆壶)(6)

而对与灌浆壶的判断,很难有一种确切详尽的方法,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供壶友们参考:

1. 紫砂壶的表面非常光滑

因为灌浆成型的目数非常细,所以没有一般的砂感。

2. 壶内壁各部件接处有凹陷

灌浆法成型的壶是泥浆流动,所以烧制后外壁凸处,内壁必有凹陷。

3. 价格一般比较低廉

因为灌浆的制作成本比较低,所以这类的壶的售价一般也不会高。

怎么区分灌浆壶和手工壶(怎么正确看待灌浆壶)(7)

本账号原创图▲原矿砂感

以上可供参考,但并不绝对,因为有的壶可能只是壶嘴是灌浆等,一般刚接触的壶友还是很难分辨的。

下面我们说说全手半手:到底是什么是全手工?如何看待半手壶?

成型工艺的区别

壶友们对于商家的全手工或者是纯手工的理解有些误解,「全手工并不是说完全靠手捏制出来的」,而是需要借助工具的。

全手工是相对与半手工(模型)而言的。

怎么区分灌浆壶和手工壶(怎么正确看待灌浆壶)(8)

▲手工拍打定型

全手工:指借助工具通过拍打身筒、捏制壶流把,通过滋泥连接各部位,最后明针修整后完成壶坯。

怎么区分灌浆壶和手工壶(怎么正确看待灌浆壶)(9)

▲ 初成型后才能上模具

半手工:指拍简单打身桶后,放入模具,直接借助模具完成身桶的定型。

流把钮也借助模具完成后修整,而后用滋泥连接各部位,最后明针修整完成壶坯。

从上述看出,两者的成型工艺区别就是借助模具,整体的工艺流程都是相对复杂的,明针修整也是必不可少的。

怎么区分灌浆壶和手工壶(怎么正确看待灌浆壶)(10)

▲皆要明针修整

其中全手工是完全通过手工拍打完成定型,其难度要比借助模具的半手更高,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也要更多。

半手之名

很多壶友对一听半手工(模型),可能就有一些偏见,这里还要说一下,所谓的半手模型并不等同于灌浆的模具

怎么区分灌浆壶和手工壶(怎么正确看待灌浆壶)(11)

▲顾景舟 半手 洋桶

壶友们认为半手之所以不好,是形制一样的,千篇一律,颇有匠气,没有收藏把玩价值。

但是并不绝对,全手壶远比大家想象的难做,做的不好的全手,线条、力度有的还不如工艺达标的半手。

那么,用了模具是不是做壶就很方便了呢?其实不然,半手工壶也同样有大量的手工成分,与全手工壶唯一的区别就是在身筒和盖子的成形方式上。这里只以身筒的制作过程为例给大家做个简单对比。全手工壶用泥片围起身筒后,一个手垫在泥片内侧,一个手拿竹拍子在外侧拍打泥片,边拍边调整修饰慢慢成形。半手工壶用泥片围起身筒后跟全手工制作时一样,也需要先用竹拍子大致拍出一个壶的身筒(根据壶形不同该扁的扁该圆的圆,大小要与模具匹配),然后套上左右两片半模箍紧,用手或工具伸进去把里面已经大致拍好的身筒抵靠模具内壁并修饰规整,简称挡胚。而其他部分如壶嘴、壶把、盖钮的制作过程,与全手工壶是一致的。由此可见,半手工一点也不简单,一定程度上也能体现作者的制作功力。

怎么区分灌浆壶和手工壶(怎么正确看待灌浆壶)(12)

▲汪寅先 半手 曲壶

并且如顾景舟的洋桶、汪寅仙的曲壶也都是半手工,半手壶借助了工具,有的是为了提高产量,有的是为了更好定形。

所以我们看待全手、半手壶一定要理性,全手固然好,每把壶都是经细细打磨而出的,但是也不要无端贬低半手。

作为实用器来说,全手和半手的价格都是有明显差别的,这也是工艺成本的体现。

怎么区分灌浆壶和手工壶(怎么正确看待灌浆壶)(13)

本公共微信订制壶-玩家张总拍摄

还是那句话,一把壶的好坏是看其精气神韵是否充足饱满,壶型是否做的规整、比例是否和谐、泥料是否好、做工是否细致。

只要满足以上几点,无关成型方法,那就是一把好壶。个人认为:当今的紫砂壶不要过分的追求是否全手工、半手工,而是应该要追求泥料是否纯正,传统器形的美感是否到位,壶做的有无欣赏之处,似乎更好一些。殊不知,从有紫砂开始就已经有模具诞生,所谓供春“斫木为模”也就是用的模具。所以,不管怎样做紫砂壶(手拉胚与灌浆成型的除外),只要能表现制作者的艺术水准,文化底蕴,以及对紫砂艺术的认知和理解的作品,又得到广大紫砂爱好者的青睐的作品,我认为都是好的,受推崇的艺术品。所以追求全手工当然是必要的,但如果一味的追求,就易造成对艺术综合评定的偏激,亦容易走入歧途。也就不能真正领会一个制作者内心独白和对紫砂艺术的真正领悟。

好了,希望此文能帮大家更全面的理解紫砂成型工艺,如果有其他意见和建议也都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

怎么区分灌浆壶和手工壶(怎么正确看待灌浆壶)(14)

感谢关注,欢迎转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