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两天,一则真实展现上海抗疫真实场景的短视频《上海的这波操作“很上海”》、《上海的这波操作“很肉麻”》,在朋友圈广泛传播,观看量超过2300万,转发量达到了300多万。

为什么这两个短视频为什么这么燃?又为何能引起如此多上海人的共鸣呢?有不少网友在视频下方直呼:“这就是上海的底气,我爱上海。”“上海是中国的骄傲!”“我不是上海人,但我也骄傲。”……为此,记者找到了这两则短视频的总策划孙炯亮,听听这燃情视频背后的故事。

适合发上海的朋友圈(刷屏朋友圈很上海)(1)

用了一天时间制作“很上海”,没想到这么火!

“这个视频的火爆程度,出乎了我的想象。”孙炯亮是一名影视公司的老总,在这一轮疫情影响下,他和同事们都在居家办公,“当我看到’大白’们给居民们送快递,维持核酸检测采样秩序,还要为社区里的老人配药……这一幕幕的震撼,要不是你真实感受到,很难用语言去形容。”

亲历疫情之下,上海城市中流淌的股股暖流,孙炯亮和他的同事们也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我们要做点什么”。于是,孙炯亮和同事们决心用一个短视频来展示当下真实的上海。

那素材哪里来呢?事实上,孙炯亮是编导出身,又长期从事新媒体影视行业,累积了大量有关上海的素材,短视频里标志性的陆家嘴“三件套”等镜头,就是从他们公司庞大的资源库里挖出来的。那上海真实抗疫的那些细节,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适合发上海的朋友圈(刷屏朋友圈很上海)(2)

“其实,我们现在每一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抗疫。”编导李昂表示,一方面团队都会有意识记录下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大白”们,另一方面也在网上搜集各种各样的素材,“在新媒体时代,每一个人都是记录者,上海人拿起手机拍下的感人、有趣的场景,都穿插在短视频里。”

做一个精良的视频并不容易,不仅耗时长,还有后期制作。可“很上海”这则视频仅仅用了一天就完成了,孙炯亮说,“从编导、编剧、配音,都是由我的同事雷振鸣、李昂、阿业共同完成的。因为疫情之下,也很难找专业配音人员,我们团队大多都是上海人,那就自己来。”

适合发上海的朋友圈(刷屏朋友圈很上海)(3)

大家分工合作,效率特别高。“更重要的是,每个上海人都在用真情实感,想讲好疫情下的上海故事。”孙炯亮是个杭州人,但长期在上海工作、生活,早已融入魔都脉动的他,对这则视频显得格外用心,“大家对短视频的标题,倒是讨论的好几稿。”

“一定要亮眼!一定要代表上海!更要给大家鼓鼓劲。”在讨论群里,雷振鸣、李昂、阿业都在积极贡献自己的智慧,孙炯亮说,“既然是上海,那就一定是’很上海’……”最终的成片题目定位《上海的这波操作“很上海”》,这则短视频最终通过孙炯亮的微信视频号进行发送。

&nbsp>

适合发上海的朋友圈(刷屏朋友圈很上海)(4)

根本没有预料到会如此火爆的孙炯亮,发完视频后就投入到其他工作中去了。可他的微信聊天框却疯狂地跳个不停,以为发生什么大事的他,赶紧拿起来一一点开,内容都是他发出去的短视频,直到此时孙炯亮才意识到这则可能要火了,“可我真的没有想到会这么火!现在每天还有100、200万增长的播放量。”

马不停蹄又做“很肉麻”,为上海加油!

“很上海”的火爆,让孙炯亮和同事感觉应该再追加做一个视频,那就是——疫情下的“大白”。“’很上海’讲的是上海精准防控,而’大白’才是疫情下最辛苦、最值得感谢的人。”孙炯亮说,“我的太太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最近被抽调到社区做核酸检测。”

如今上海的封控小区、48小时核酸筛查,几乎人人都遇到了“大白”。他们既是医务工作者,也是社区一线工作人员,还有更多的志愿者。“我们看不见他们的脸,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他们身穿防护服,就是我们身边最坚强的后盾。”孙炯亮说,“上海前几天又是暴雨、又是大风,很多大白根本顾不上家里,要出门为居民服务。”

适合发上海的朋友圈(刷屏朋友圈很上海)(5)

有一张海报,让编导阿业特别感动,“居民们居家隔离的那个家,是无数大白回不去的那个家。”“肉麻”在上海话中是“心疼”的意思,这则视频里讲述了“须臾不敢停歇”的“大白战士”以及与居民之间发生的感人瞬间。

同样,这里的素材既有孙炯亮团队自己拍摄的,也有网友们发在网上的素材。让编剧雷振鸣很感动的一个镜头,就是隔离居民用一根杆子把矿泉水,递给深夜在路边休息的大白。“这种人与人之间善良的互动,如此闪光,如此打动人。”孙炯亮说,“还有核酸检测的工作,很多居民只有自己做核酸的经验,但不知道免费核酸的速度背后,有多少人在默默付出。”

&nbsp>

适合发上海的朋友圈(刷屏朋友圈很上海)(6)

“肉麻”的镜头对准了一个个积极配合居家隔离的市民,他们隔空过生日、在阳台上挥舞双手……为了如常的生活能够尽快到来,上海人在一起加油!对此,孙炯亮深有体会,因为太太在一线抗疫不能回家,每天只能通过视频互相安慰、给予力量。

网友们的评论也是清一色的:“上海加油!”“上海人有腔调!”

在孙炯亮和同事们眼里,上海人无疑是最棒的城市!他们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视频传递给了更多可爱的上海人,“为上海抗疫工作,做出一点小小的贡献。”

适合发上海的朋友圈(刷屏朋友圈很上海)(7)

那会不会有第三集呢?孙炯亮表示,暂时不会有了。因为在精准防疫下,他和部分同事的小区已经解封了,马不停蹄的工作开始了,“希望如常的生活,能够尽快到来!”

特殊的履职,第一次做自己的“甲方”!

说不尽对上海的爱,道不明对上海的相信。正是上海这座城市,让孙炯亮在上海成家立业,“我是杭州人,地缘相近,对上海很喜欢。于是,大学毕业后就从事编导工作,后来又创业,现在主要是拍摄各种视频、电影等工作。”

选择在普陀创业的孙炯亮,如今拥有一个20、30人的团队。“这是我第一次做自己的’甲方’。”孙炯亮自嘲道,“做了多少年的乙方,每次都是按照甲方要求去做视频、改视频。没想到自己一次通过的短视频,居然得到了如此好评。”

最近,孙炯亮和同事们也在外拍摄一些当下社区抗疫的真实镜头,“这既是工作,也是责任,大家都拍得格外认真、细致。”在孙炯亮看来,现在发生的当下应该好好记录,因为这一部由上海人共同参与的抗疫史。

适合发上海的朋友圈(刷屏朋友圈很上海)(8)

如今除了创业者,孙炯亮不仅是普陀居民,更是普陀区政协委员。“这次做的两个爆款短视频,我想也是我的一次特殊履职。我希望通过这个视频,搭建与更多市民、网友,沟通交流的平台。”

真实最抚凡人心。“无论是’很上海’,还是’很肉麻’,很多视频素材源于真实的防疫基层,来自我们所在普陀区,长征镇、天地软件园等等,这些真实的画面,展现了精细化管理下大家的共同努力。”孙炯亮认为,作为新媒体人,通过一技之长,可以唤起更多市民的共鸣、传播正能量就是最好的守‘沪’方式。”

这一次的正能量的大流量,也给孙炯亮新的启示。在抗疫的非常时期,大家的情绪需要一个出口,更需要众志成城共度难关,哪怕是一个普通老百姓,都非常愿意拿起手机拍下让他们最感动、最难忘的一刻,虽然他们并不是“大白”,但他们也一样在爱护、守护着这座城市。

谈及未来,孙炯亮表示,如果有合适的选题,还是会毫不犹豫地再做自己的“甲方”。“是上海,也是普陀,让我成就现在的自己。这里有很宽松的营商环境,也有愿意干事的一批兄弟姐妹。我和同事们永远为上海打Call!”孙炯亮说,“这场抗疫,上海必胜!”

来源:周到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