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护理】飞向床尾的痰痂

头掉下来了哄睡故事 飞向床尾的痰痂(1)

叙事护理是叙事医学的一部分,是把后现代心理学中的叙事治疗理念方法与临床护理相结合,所产生的一种新的心理护理模式与方法。

叙事护理不是以改变病人为目的,强调的是对病人生命的了解与感动。4月14日,市中心医院护理部举办首届叙事护理案例分享会,遴选出12个作品在微信公众平台展示,运用叙事护理的技术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帮助患者及家属重塑面对疾病和问题的态度,重燃心中的希望。

飞向床尾的痰痂音频:00:0006:16

故事的主人公是曾经住在13床的患者刘大爷,刘大爷69岁,因声音嘶哑二十余天,于今年1月16日以“喉恶性肿物”收入院。1月22日在全麻下行气管切开 垂直部分喉切除术。

刘大爷入院以来情绪低落,不愿与人交流。术后因不能说话,术后疼痛,咳嗽咳痰等问题,他的脾气突然暴躁起来,经常摔东西,甚至拒绝气管内滴药,每次巡视病房,我总想跟他叙叙事,但看他身体还很虚弱,我想过两天找个合适的时机,跟他好好聊一聊。

头掉下来了哄睡故事 飞向床尾的痰痂(2)

术后第三天,突然从他的病房里传来一阵嘈杂声,我闻声赶了过去。只见他拍着床档,发出急促的咳嗽声。他的女婿冲我大声吼道,“曹护士快过来看看这是怎么回事,老爷子咳嗽的厉害,脸都憋红了!”“大哥,您别着急,我先帮大爷吸吸痰。”在吸痰的时候判断可能有痰痂形成,于是,快速气管内滴药湿化痰液,鼓励他大胆的咳嗽,刘大爷用力一咳,一块暗红色的血性痰痂冲出气道飞向床尾,他的呼吸顺畅起来,口唇颜色也转红润。

看到这一幕,家属吓得站在一旁不做声,我给刘大爷吸上氧气,用消毒湿巾擦干净床尾的血性痰痂说“你看,多危险啊,术后前三天血性渗液较多,如果不能保证气道湿化效果,未及时进行气道吸引,又不主动咳嗽咳痰,一旦堵塞气道,稍有不慎就有生命危险。”

这些话刘大爷也听了进去,缓缓睁开双眼,看向了我,我把写字板和笔递到他的手中,问他:“大爷,您这几天总是对家人发脾气,又不配合治疗,能不能用个词语来描述一下您这几天的心情啊?”刘大爷思考了一下,写下了“害怕”两个字。我又问他:“是因为害怕咳嗽咳痰引起的刀口疼痛吗?”刘大爷微微点点头,欲言又止。

大哥见状把我拉出病房,小声对我说:“曹护士,我岳父手术那天,是我大舅哥的忌日,哎、老爷子心里又难过又害怕,担心自己也不行了。我岳母躺在家里不能自理,这次他生病既害怕来医院,又不放心家里。现在看着他痛苦的样子,我心里也不好受,刚才冲您大声嚷嚷,真是不好意思啊!”

我先给大哥打气说“大哥,您作为女婿,能这么细心的伺候岳父,跑前跑后,真是令人敬佩啊!您先别着急,有困难咱们一起想办法。冲您这份孝心,我给您点赞!”

当我了解了刘大爷“害怕”背后的故事,我的内心变得无比柔软、语气变得无比温柔,“大爷,您不要害怕咳嗽咳痰,您要想这是好事,是我们身体在向外排毒呢,如果因为不耐受气管内滴药,我们可以增加雾化吸入的次数,只要保证气道湿化效果,您能自行咳痰就可以了。另外,咳嗽引起刀口疼痛也是正常现象,我们可以找大夫开止疼药。这么多年我们照顾了很多像您一样的病人,他们都恢复的很好。您只要好好配合治疗,一定能够早日康复,而且您的手术将来也不影响说话。”听我这么解释,刘大爷表情安稳了许多。

我趁热打铁鼓励他:“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家里人都盼着您能快点好起来呢,您有这么孝顺的女儿女婿,真是有福气,我们一起加油渡过这个难关!”刘大爷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脸。

头掉下来了哄睡故事 飞向床尾的痰痂(3)

之后,我们调整了气道湿化方式,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刘大爷适应了气道湿化,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好多了。我给刘大爷颁发了一张鼓励的奖状,两周后刘大爷顺利出院。

本案例不同程度的运用叙事护理发核心技术,外化、解构、改写、外部见证人和治疗性文件。

我没有急于向刘大爷说教,而是对他的女婿讲解专业知识,让刘大爷产生想主动沟通的欲望。通过对问题的命名,用“害怕”把刘大爷与暴躁的他的打击,情绪分开。通过与女婿的对话,解构其“害怕”背后的另一个情绪问题,是儿子的去世对他的打击,挖掘出他对生命的渴望和对疾病愈后的担心。让刘大爷明白护士是和他并肩作战,一起面对“害怕”的人,引导他积极应对疾病,完成了改写。

头掉下来了哄睡故事 飞向床尾的痰痂(4)

通过这个案例不禁让我深深的思考,当病人和家属因害怕、焦虑等情绪导致乱发脾气,不配合治疗,甚至迁怒于护士,我是否有足够的耐心放下成见,放下手中繁忙的工作,去倾听、去陪伴、去寻找、去共情、去安慰。

学习了叙事护理,让我明白,护士不能仅把患者看作一个简单的生物体,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患者的社会角色、人生经历和内心世界。相信这种叙事能力的养成,对我们今后成为一名有温度的健康“守门人”有着巨大的意义。

供稿:咽喉头颈外科 曹雪婷

编辑:陈圆

审核:宣传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