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人物性格探析研究结论(浅析红楼梦中客居对女子性格的影响)(1)

红楼梦人物性格探析研究结论(浅析红楼梦中客居对女子性格的影响)(2)

作者:夏卫华 周金萍

《红楼梦》中有三位客居女孩,她们因为从小在贾府所处的客居状态之不同,而养成了各自不同的性格!从这三位可怜的女孩身上我们不难看出,从小的生活居住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多么深远!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一个特定时代整个社会现状的一个缩影。但对于失去父母、失去自己家庭的旧社会中的客居女子来说,她们的性格、她们的命运又将会有怎样的发展呢?

读过《红楼梦》的都知道,林黛玉是在幼年期就寄住在贾府的孩子。第三回说到:林黛玉抛父进京都。黛玉之父想托贾雨村带其女入京,如海道:“天缘凑巧,因贱荆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教育,前已排男女船中来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未及行……”

那女学生黛玉,身体方愈,原不忍弃父而往,无奈他外祖母致意务去,且兼如海说:“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及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黛玉听了,方洒泪拜别,随了奶娘及荣府几个老妇人登舟而去。在黛玉小时候第一次进京,她就知道贾府不是寻常之地,小说第三回就交代了:林黛玉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第十四回“林如海捐馆杨州城”中,人回:“苏州去的人昭儿会来了。”凤姐急命唤进来问情况,昭儿回到:“二爷打发回来的。林姑老爷是九月初三已时没的。二爷带了林姑娘同送林姑老爷灵到苏州,大约年底就回来……”凤姐向宝玉笑道:“你林妹妹可在咱们家长住了。”从此,林黛玉就真的长住在贾府了!直到她去世也没离开过贾府、大观园。

林黛玉显然属于“寄住性客居者”,她多愁、多疑、不自信。 她在年幼的时候就丧失了双亲, 成了毫无依靠的孤女, 只有一位有着微薄血缘关系的外祖母可以投靠。虽有着外祖母的疼爱,但终究还是孤苦伶仃、寂寞无助、寄人篱下。在薛宝钗还没进贾府、林如海还健在之前,她是这样的:今黛玉虽客寄于斯,日有这般姐妹相伴,除老父外,余者也都无庸虑及了。

第二十六回写黛玉因见宝玉突然被贾政叫去,不知是为薛蟠邀请,怕出啥事,于是晚间去看宝玉,正好之前宝钗也去了,晴雯因跟碧痕吵了架在生气,不知道是林黛玉来了,就赌气没给她开门。书中这样写到,林黛玉气怔在门外,回思一番:“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如今认真淘气,也觉没趣。”可见那时,高傲的林黛玉已知道忍耐了!

自己在贾府的客居现状天资聪颖的黛玉一直都心存芥蒂,第四十五回宝钗劝黛玉每日用燕窝熬粥养身,黛玉对宝钗说了推心置腹的一番话可以看出。“……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姐两个,他们尚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况我又不是他们这里的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如今我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后她又说“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

红楼梦人物性格探析研究结论(浅析红楼梦中客居对女子性格的影响)(3)

薛宝钗是随其母兄为了待选入京都的,话说薛蟠打死冯渊、夺了英莲,竟往京都而去,一为送妹待选,二为望亲,三因亲自入部销算旧账,再计新支——其实则为游览上国风光之意,合家到京。

贾政便使人上来对王夫人说:“姨太太已有春秋,外甥年轻不知世路,在外住着恐有人生事。咱们东北角上梨香院一所十来间房,白空闲着,打扫了,请姨太太和姐儿哥儿住了甚好。”薛姨妈正要同居一处,方可拘紧些儿子,若另住在外,又恐他纵性惹祸,遂忙道谢应允。又私与王夫人说明:“一应日费供给一概免却,方是处常之法。”王夫人知他家不难于此,遂亦从其愿。从此后薛家母子就在梨香院住了。直到薛宝钗嫁给贾宝玉,宝钗也没离开过贾府!

薛宝钗显然属于“ 借住性客居者”,她不肯管闲事、不肯得罪人,替凤姐管家期间亦不如探春管事,大观园抄捡后迅速离开是非之地。因为是借住亲戚家,所有吃穿用度都是自己家的,比较有主动权!虽然在黛玉口中,薛宝钗的情况与自己不同。第四十五回黛玉说完自己的客居状况,宝钗道:“这样说,我也是和你一样。”黛玉道:“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土地,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你不过是亲戚的情分,白住了这里,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一文半个,要走就走了。”不过,由此看来薛宝钗对自己的客居身份也是早有认识的!

第五十七回中,宝玉听说黛玉最近每天熬粥的一两燕窝都是宝钗送的,就想告诉黛玉她们俩都是客居者,不好一直用人家的燕窝,谁知上次没说完被赵姨娘打扰了。紫鹃想起这事来问,宝玉说:“也没什么要紧。不过我想着宝姐姐也是客中,既吃燕窝,又不可间断,若只管和他要,太也托实。虽不便和太太要,我已经在老太太跟前略露了个风声,只怕老太太和凤姐姐说了,我告诉他的,竟没告诉完他。如今我听见一日给你们一两燕窝,这也就完了。”

还有大观园抄检之后的第二天,薛宝钗就借口家中有事搬出了大观园,并且之后一直不肯入住大观园,也是她敏感于自己的客居身份使然!说是自己家仆人请假,母亲又生病,出去照顾两日,但却叫人不要给她留房子,这实际就是不打算再进住大观园的了。可见客居的薛宝钗是敏感的!

红楼梦人物性格探析研究结论(浅析红楼梦中客居对女子性格的影响)(4)

史湘云在贾府是没有固定住处的,她每次来都与不同的姐妹同处一室。例如第二十回,宝玉和宝钗玩笑,忽见人说:“史大姑娘来了。”宝玉听了抬身就走。宝钗笑道:“等着,咱们两个一起走,瞧瞧她去。”这一回中是第一次正面描写湘云出现在贾府。这次“湘云仍往黛玉房中安歇”。第三十一回 ,至次日午间,王夫人、薛宝钗、林黛玉正在贾母房内坐着,就有人回:“史大姑娘来了。”一时果见史湘云带领众多丫鬟媳妇走进院来……宝钗笑向周奶妈道:“周妈,你家姑娘还是那么淘气不淘气了?”周奶妈也笑了。迎春笑道:“淘气也罢了,我就嫌他爱说话。也没见睡在那里还是叽叽呱呱,笑一阵,说一阵,也不知哪里来的那些话。”从迎春说的话可以推断湘云到贾府后也跟迎春房间睡过。第三十七回,当大观园的姐妹们开海棠诗社时,宝玉催着老太太把湘云接过来,那次湘云一口应承第二天要作东开诗社。史湘云道:“明日先罚我个东道,就让我先邀一社可使得?”众人道:“这更妙了。”因又将昨日的与他评论一回。至晚,宝钗将湘云邀往蘅芜苑安歇去。由此可见湘云在贾府来往频繁,但居无定所,她人缘极好又很受欢迎,所以经常夜宿贾府!

史湘云显然属于“偶住性客居者”,因贾母喜欢,自小经常接家小住,在贾府没有固定房间,有时跟迎春住、有时跟黛玉住、有时跟宝钗住。虽然为人也谨慎懂事,但亦有直爽不受闲气的资本。有一次她拿戏子比黛玉,被宝玉劝住,她很生气,立即让丫鬟收拾东西要回家去。

史湘云从小父母双亡,寄养在自己的叔叔婶婶家,生活得也不如人意,得亏老太太喜欢她,经常接来贾府小住,才使湘云的童年、少年生活多添了不少乐趣!

第三十二回讲到袭人让湘云帮忙给宝玉做鞋子,宝钗知道后笑着对袭人说:“你这么个明白人,怎么一时半刻的就不会体谅人情。我近来看着云丫头神情,再风里言风里语的听起来,那云丫头在家里竟一点儿作不得主。他们家嫌费用大,竟不用那些针线上的人,差不多的东西多是他们娘儿们动手。为什么这几次他来了,他和我说话儿,见没人在跟前,他就说家里累的很。我再问他两句家常过日子的话,他就连眼圈儿都红了,口里含含糊糊待说不说的。想其形景来,自然从小没爹娘的苦。我看着他,也不觉伤心起来。”

第三十六回最后一段,史湘云穿的齐齐整整的走来,告辞说家里打发人来接她。史湘云眼泪汪汪,见有他家人在跟前,又不敢十分委屈。还是宝钗心内明白,他家人若回去告诉了他婶娘,待他家去又恐受气,因此倒催他走了。湘云又把宝玉叫到跟前,悄悄的嘱道:“便是老太太想不起来我,你时常提着打发人接我去。”据此看来,史湘云客居在贾府的确比寄住在婶婶家快乐、幸福!

史湘云在贾府也真是非常受欢迎的,尤其是宝玉待他如亲妹妹一般。第三十七回讲到大观园里起了个海棠诗社,宋嬷嬷去给湘云送东西,湘云得知她们开了诗社,急的了不得,回来学给袭人听。宝玉听了立身便往贾母处来,立逼着叫人接去。贾母因说:“今儿天晚了,明日一早再去。”……次日一早,便又往贾母处来催逼着人接去。直到午后,史湘云才来,宝玉方放了心……

关于史湘云的客居在第七十六回,她与黛玉凹晶馆联诗时就有提到,当湘云谈到她们的不如意时,黛玉笑道:“不但你我不能趁心,就连老太太、太太以至宝玉探丫头等人,无论事大事小,有理无理,其不能各随其心者,同一理也,何况我们旅居客寄之人哉!”

客居的环境对人的性格发展是有必然影响的。所有的客居者都必须要“隐忍”——隐藏情绪、忍让别人!要想做到这两点,姑娘们就必然要改变自己的真性情。比如林黛玉因“隐忍”而敏感、悲苦,只好整天以泪洗面!

薛宝钗因“隐忍”表现得沉着、圆滑!寡母软弱, 只知一个劲儿的垂泪悲叹。寄居贾府, 虽说礼遇有加, 但“终究是外人”, 人情事理少不得小心应付。黛玉可以恣情任性, 说骂就骂,想讽就讽, 随时可以生气, 立马就能珠泪喷涌。宝钗不能, 她必须“以理御情”, 必须学会压抑。

史湘云因“隐忍”而表现得乖巧、活泼!在史湘云听天知命的无奈中,仍有着一份面对宿命的隐忍、坚强。史湘云与林黛玉不同, 首先是她对环境怀着侥幸心理与依赖情绪, 然而, 旧式大家族的渐趋衰落以及它本身的虚伪性使她不可能获得更多的温情与爱抚, 她终于发现自己的孤独了。最终,乐观率真的史湘云也没能逃脱悲惨的命运安排!

总之,在旧社会, 人性是被束缚的, 人们的思想、灵魂是被禁锢的;人们都要恪守封建礼教信条。不仅贾府和大观园中以上三位女孩,旧社会里所有的女性都只是附属品和客居者,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和主动权!

中国艺术研究院微信订阅号群落推荐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旨在提供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资讯传播、政策宣传、知识普及、资源展示、学术交流等服务,为业界、学界和公众搭建交流、互动、分享平台。

文艺研究

《文艺研究》杂志创办于1979年5月,由文化部主管、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是大型综合性文艺理论月刊。《文艺研究》以“引领学术潮流,把握学术走向,加强学术交流,扩大学术影响”为办刊总方针,强调现实性与学术性、前沿性与基础性、学理与批评的有机统一,提倡中国视野、中国问题、中国气派,广泛容纳文学、艺术各领域不同观点、不同方法的优秀研究成果。

媒介之变

从移动互联网世界的剧烈媒介迭变,观察未来世界的面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