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盱江西岸,离县城十余里的地方,有座麻'姑山,相传很早以前这山不叫麻'姑山,而叫丹霞山。在唐开元年间,因本山道士邓紫'阳奏立麻'姑庙而得名。

传说山中有个庄户人家生有一女,取名麻'姑,麻'姑长得聪明、漂亮,十几岁就常同嫂'嫂去采菇、打柴。其嫂狡猾使计骗取麻'姑同情得一千年茯苓,想要独食,机缘巧合下麻'姑食之,故此飞升成仙。麻'姑升仙后,太上老君授以攘除灾厄之法,能掷米成丹。麻'姑每年显灵,为穷苦乡亲除病消'灾,频赐丰年。唐玄宗时,人们建麻'姑庙,纪念这位仙姑,老百姓把上好的米叫麻'姑米,上好的茶叶叫麻'姑茶,上好的酒叫麻'姑酒,把这座丹霞山,也改名叫麻'姑山了。

丹霞山的十大特征(丹霞山为何又称麻姑山)(1)

而麻'姑,又称寿仙娘娘、麻'姑元君、虚寂冲应真人, 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仙,建昌(今江西抚州南城)人 ,也是中国民间信仰的女仙,属道教人物 ,道场位于麻'姑山现属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麻'姑山即为三十六洞天之第'二十八洞天,全称为“麻'姑山丹霞宛陵洞天”

据史料记载记载,麻'姑为女性,曾修道于牟州东南姑馀山(今山东烟台市牟平区),中国东汉时应仙人王方平之召降于蔡经家,年十有八'九,貌美,头顶有发髻,余发垂至腰,其衣有文章,而非锦绣,光彩耀目,不可名状。自谓在人间经历过三次“沧海桑田”,还说现在的蓬莱之水也浅于旧时一半,恐怕将来还会再次变为陆地。这就是“沧海桑田”这一典故的由来,故古代常以麻'姑喻为高寿人物的存在。又流传有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辰,麻'姑于绛珠河边以灵芝酿酒祝寿的故事。古时民间为女性祝寿多赠麻'姑像,取名麻'姑献寿。

丹霞山的十大特征(丹霞山为何又称麻姑山)(2)

相传麻'姑本事惊人,一是能穿着木屐在水面上行走,曾历经三次沧海桑田,二能掷米成丹以救黎民疾苦。其"东海三为桑田"和"海中复扬尘也",成为后世有名的"沧海桑田"和"东海扬尘"典故的来源。也是因为麻'姑亲见"东海三为桑田"的长生不老的仙人,故后世多以麻'姑为长寿的象征。有明代画家所作的《麻'姑献寿图》画出了麻'姑在绛珠河边以灵芝酿出的美酒来为王'母祝寿的情景而颇为著'名。自此民间都以《麻'姑献寿图》或《麻'姑掷米图》来做为给女性祝寿的礼品,而给男性祝寿则送南極仙翁的画像。作为祝寿的礼品。

"麻'姑献寿"的故事在民间更是广为流传。这些优美的神话传说,以及广大民众朝拜麻'姑的传统经历,形成了脍炙人口、流传广泛的麻'姑文化。2006年,麻'姑仙女传说《沧海桑田》也被列入江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麻'姑作为吉祥长寿的象征,还成为了绘画等工艺美术的创作题材,因此这些佳作屡见不鲜。如今麻'姑发祥地江西省南城县,利用麻'姑山的甘泉,人们也酿出了有名的"麻'姑酒"。此酒透明醇厚,果香浓郁,确实有益身心,也远销于国内外。而独'具特色的麻'姑文化,在整个古文化系列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也是民俗文化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丹霞山的十大特征(丹霞山为何又称麻姑山)(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