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起义的贺龙

在辛亥革命中,腐朽无能的清政府被革命者推翻,中国进入到了新的历史阶段。然而,在孙中山先生去世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为了实现自己的独裁野心,公然违反了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期望,密谋向共产党人举起屠刀。

历史上三位元帅是谁 一人被授衔元帅(1)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震惊全国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窃取了革命的胜利果实,同时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进行了大屠杀。此时,中国共产党意识到了国民党反动势力的黑暗,决心用自己的力量完成中国革命,于是便有了著名的三大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而这三大起义总指挥的最终结局也并不相同,其中一人被授衔元帅,其余二人则让人唏嘘。

第一个起义总指挥便是贺龙,他亲身参加了南昌起义,并取得了胜利。贺龙本身并不是共产党人,而是出身于旧式军队。只不过,他并没有被身边腐朽黑暗的环境所污染,而是独立自主地寻找拯救中国的路线。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他意识到国民党是靠不住的,于是便站在了共产党的阵营。

历史上三位元帅是谁 一人被授衔元帅(2)

当时的贺龙身为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师长,在军队里很有号召力,在他的带领下,众人决定在南昌就地起义,反抗国民党。而起义前夕,周恩来、张国焘、李立三等中共领导也与贺龙进行了深入交流,见贺龙的革命态度极其坚决,而且也是在场的人里最擅长军事的人,大家一致同意由贺龙担任八一南昌起义的总指挥。

历史上三位元帅是谁 一人被授衔元帅(3)

7月31日的深夜,贺龙的第20军第2师率先行动,将睡梦中的国民党军俘获。随后,起义军打开监狱,放出了被关押的100多名党员同志,并歼灭了3000余名赶来的国民党军。这场被载入史册的伟大起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的标志。建国后,贺龙被授予共和国元帅军衔。

广州起义的叶挺

叶挺是我党在革命初期最重要的军事人才,他出身于广州的一个贫农家庭,从小就经历了被地主欺辱的日子,这段经历也为他日后投身革命埋下了伏笔。

历史上三位元帅是谁 一人被授衔元帅(4)

后来,叶挺开始寻找救国救民的良方,并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1925年,叶挺凭借自己多年来在军队里打出的名声,成为了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参谋长,后来又成为独立团团长,参加了北伐战争。

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叶挺意识到,中国共产党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才能真正实现中国革命。于是他密谋策划了广州起义,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黑暗统治,而南昌起义的胜利也给了叶挺充足的信心。1927年12月11日,叶挺带领组建的第4军教导团在广州宣布起义,开始攻占广州市区的各个要地。

历史上三位元帅是谁 一人被授衔元帅(5)

叶挺深知,要想革命成功,就必须要依靠群众的伟大力量,于是他动员了许多广州的工人,组成了赤卫队,一起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这些工人平日里受尽了资本家和腐败官僚的压迫,在受到叶挺的号召后,他们纷纷拿起铁锹、扳手、木棍等简易武器,和国民党军殊死血战。

在广大工人同志的共同奋斗下,广州起义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不到两天的时间就占据了大部分市区,而在叶挺的主导下,革命军宣布成立广州苏维埃政权,颁布《广州苏维埃宣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正式走上了独立武装革命的伟大道路。

历史上三位元帅是谁 一人被授衔元帅(6)

国民党反动派对新生的广州苏维埃政权极为仇视,不惜花费血本购买英美的先进武器,向革命军发动围攻。由于寡不敌众,广州革命军最终一个个倒在了血泊中,叶挺也被迫流亡海外近10年,直到抗日战争爆发,他才回到国内。

历史上三位元帅是谁 一人被授衔元帅(7)

为了拯救中华民族,叶挺担任了新四军军长,负责在华中、华东一带开展抗日活动。新四军的壮大让国民党十分不安,他们为此策划了“皖南事变”,扣押了叶挺。虽然5年后叶挺被释放,但就在他准备乘机飞回延安时,遭遇了空难,最终不幸离世。叶挺的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秋收起义的卢德铭

提及秋收起义,很多人都会联想到毛主席,不过论秋收起义的总指挥,还有一个名字可能让很多人都感到陌生,那就是卢德铭。卢德铭是黄埔军校第2期的优秀毕业生,他曾经在叶挺的独立团担任连长,本身已经接受了共产党的红色思想。在国民大革命中,卢德铭跟随叶挺一路北上,攻占了长沙、武昌等地,威名远扬。

历史上三位元帅是谁 一人被授衔元帅(8)

在国民党发动反革命政变后,共产党人便开始了武装反抗的进程。1927年9月,卢德铭在毛主席的授意下,成为了江西秋收起义的总指挥。他带领部队很快打下了预定的目标——朱喜厂和平江县龙门厂。

历史上三位元帅是谁 一人被授衔元帅(9)

原本按照起义的规划,接下来的目标是攻占长沙等大城市,建立红色政权。但此时起义部队遭遇了国民党军的重兵围剿,损失惨重,攻打长沙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这危难关头,毛主席力排众议,决定放弃攻打长沙,转而进入国民党力量薄弱的农村,继续革命斗争。卢德铭听后认为这是起义部队的最好路线,他便按照毛主席的路线带领部队向井冈山一带进军。

9月23日,秋收起义的部队按照预定计划前进,但由于后续部队遭到敌军的包围,一时间众人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此时卢德铭冷静地作了安排,他让其余同志继续前进,自己回头营救后续部队。在卢德铭的指挥下,后续部队很快就冲破了敌人的包围圈。

历史上三位元帅是谁 一人被授衔元帅(10)

但此战中,卢德铭不幸中了敌人的子弹,生命危在旦夕。虽然随行的军医努力拯救他的生命,但这位优秀的红色指挥者还是离开了人世,时年22岁,他是三大起义中唯一牺牲的总指挥。虽然秋收起义没有完成攻占长沙的目标,但这次起义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伟大道路,为后续的革命事业奠定了基础。因此,卢德铭对革命的贡献依然是不可磨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