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现代人的标准,清朝文人沈复无疑是失败的,无论作为父亲,还是丈夫,还是一个职场人士。而他生平最大的杰作是留下了一本叫做【浮生六记】的自传体散文。沈复大概也没有想到几百年后还会有很多人在看这本书,在讨论他和芸娘的爱情,在讨论他这个文艺青年的生活。

林语堂曾经说陈芸是这世界上最可爱的女人。从男性角度,芸娘无疑是最完美的妻子形象。不仅性格好,长得美,有文化,还会为丈夫积极寻找合适的小妾,试问哪个男人不喜欢这样的妻子。相比之下沈复的形象便是一言难尽。虽然【浮生六记】大半本书都在讲他和陈芸的生活,沈复也将两人之间的甜蜜描绘的格外动人,但这却是一个糖里有毒的故事。一切都是因为钱,谁叫贫贱夫妻百事哀。

浮生六记贫贱夫妻(婚前有情饮水饱)(1)

一:情不知所起,而又一往情深。

沈复初次见到芸娘那一年只有13岁,却是对芸娘一见倾心,暗暗在心里发誓非芸娘不娶。17岁那年,两人顺利成婚。即使是如今婚姻自由的年代,因为爱情结婚的人都并不是那么多。清朝的沈复却能和芸娘自由恋爱,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幸运。

芸娘从小家境贫寒,识字读书全靠自学。她“生而颖慧,学语时,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诵。”“一日,于书簏中得《琵琶行》,挨字而认,始识字。”后来,她虽然整日忙于刺绣,贴补家用,仍然会找出零星时间认字读书。时间长了,也就能写出“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这样的诗句。

芸娘作为女子对于首饰珠宝并无留恋,但看到破书残画反而特别珍惜,会修复好再分门别类,每每此时都犹如捡到了珍宝。正因她腹有诗书,和沈复爱好一致。两人结婚后的日常生活便是整日课书论古,品月赏花。此时的沈复大概心里所想的便是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一言以蔽之,芸娘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且非常懂得知足常乐的女人。她所喜欢的不过是“若布衣暖,菜饭饱,一室雍雍,优游泉石,如沧浪亭、萧爽楼之处境,真成烟火神仙矣”;她所向往的不过是“他年当与君卜筑于此,买绕屋菜园十亩,课仆妪,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画我绣,以为持酒之需。布衣菜饭,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也”;

而婚后很长一段时间,靠着沈复父母的庇护,沈复这个啃老族确实和芸娘过着十分温馨的日子。

浮生六记贫贱夫妻(婚前有情饮水饱)(2)

二:有情也不能饮水饱

两人本就心意相通,情趣相投。每日或是钓鱼闲坐,或是赏月吟诗。芸娘想要去庙会,却又苦于女子身份,不好意思抛头露面,沈复便带着她男扮女装去逛庙会。一起外出,捡了几个小石头也能拿到家里搭建盆景。普普通通寻寻常常的日子让这两人过的诗情画意,有声有色。

偏偏沈复是一个胸无大志的男子,而芸娘也是一个胸无大志的女子。沈复不思进取,芸娘也不会旁敲侧击。沈复自认是一个艺术家,爱好写字画画,只是他整日摆摊卖画,却生意惨淡,想来芸娘是他唯一的粉丝。生活日益困顿的沈复有多穷?冬天,女儿青君还穿着单衣,两腿冷得打哆嗦,只能靠着一身正气御寒,嘴上还要安慰父亲说不冷,果真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而因为贫穷,一直被疾病困扰的芸娘不愿用药,还要靠刺绣来赚钱养活这个家。

都说雪中送炭难,雪上加霜易。偏偏此时,芸娘又和公公婆婆有了间隙。两人被赶出沈家后,只能求朋友收留。沈复连妻子的饮食起居尚不能解决,两个孩子也只有早早地被打发了出去,14岁的女儿早早地去了朋友家做童养媳,12岁的儿子也早早地去做了学徒。

当生活连温饱都成了问题,又哪来的诗情画意。不过是芸娘认清生活真相后依旧热爱生活,沈复认清生活真相后依旧不思进取。

浮生六记贫贱夫妻(婚前有情饮水饱)(3)

三:恩爱夫妻不到头

芸娘因着弟亡母丧,悲痛过甚。又因着不受婆婆公公喜欢,没有做到一个好媳妇而内心煎熬。重重焦虑拖垮了她的身子,偏偏丈夫是个只会吟诗作对的巨婴,甚而没有钱给妻子看病。芸娘去世后,沈复还需要向朋友借钱才能安葬妻子,自此,人生不过只剩一地鸡毛罢了。

甜蜜也曾甜蜜过,困顿也曾困顿过。甜蜜只因为他能找到芸娘这样一个好的妻子,困顿却是因为芸娘找了沈复这样的丈夫。

芸娘是一个好妻子,然而沈复并不是一个好丈夫。他或许爱着芸娘,却并没有转化为他去赚钱养家的动力。谁都知道很多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所以动动嘴皮子说几句我爱你总是最轻松的。你说沈复也许不会赚钱,但别人也曾经外出经商赚到了不少,只不过把钱都拿去挥霍的一干二净,还找了一个像芸娘一样的妓女,每日醉生梦死,乐不思蜀。

虽然不能用现代的眼光去评判沈复找妓女的行为,然而忘记家中还过着苦日子的妻子,把钱花得一干二净,也只能说这个男人性格自私,性情凉薄。芸娘给了他充足的爱,也让他有足够的底气肆意妄为。

芸娘英年早逝,沈复偏偏要说是上天不长眼,让他们恩爱夫妻不到头。但明明如果沈复能努力些,老婆也不会早亡,女儿也不会当了童养媳,儿子也不会夭折。

【浮生六记】在芸娘去世后,变得索然无味。不再有妻子宠着的沈复,文字也失去了灵气。

浮生六记贫贱夫妻(婚前有情饮水饱)(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