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时节,徜徉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傣族自治州勐海县,让游客感受到“人见人爱、看了想来,大人来了各种拍、小孩来了各种嗨”的韵味。

为何来了勐海就让人不想走呢?且听一首歌曲娓娓道来:“美丽的勐海,稻花飘香,这里是你和春天对话的地方,明媚的阳光照耀着大地,四季如春美如天堂,流沙河畔等你相会,茶王树下把你盼望,青山绿水让人留恋……”

云南普洱文旅(云南勐海绘就诗)(1)

(勐海县城 中共勐海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美妙的歌声中,掀起轻盈的面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个真实的勐海县。

山清水秀 曲径通幽处

踏上勐景来的石板路,举目远眺,漂亮的傣家竹楼隐匿在葱葱郁郁的树林里,沿途云遮雾绕,仿如人间仙境,穿行其间,你还会发现,是藏在深山里的“桃花源”。

这个位于勐海县打洛镇的村庄保存了较为完整的傣族传统建筑形式、农耕格局、生活空间、民族宗教及文化习俗,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名至实归,有“中缅第一寨”的美称。

云南普洱文旅(云南勐海绘就诗)(2)

(美丽的勐景来 中共勐海县委宣传部供图)

古朴山乡,岁月悠长。勐景来景区的开发,始终遵循保护和传承傣族文化的宗旨。目前,勐景来村傣楼全部统一建筑风格,统一用料,很好的突出和延续了傣族建筑文化风格。从最原始的简易一代竹楼到如今兼具美观和实用的四代竹楼,傣族传统建筑的历史变迁在这里皆有迹可循。景区内建造了傣族文化陈列馆,收集了傣族劳作、生活的众多传统器皿和工具,对傣族的历史、泼水节、孔雀舞、贝叶文化等进行了全方位展示。

行走在勐景来景区,随处可见傣族老咩涛(傣族语言,对老年妇女的称谓,意为老奶奶)露出纯朴的笑容。景区内设置染布、榨糖、竹编、打铁、酿酒、高升、造纸、织锦、纺线、制陶等十余个沉浸式传统手工艺的展示和体验项目。

心相通情相融,志相同力相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及中共勐海县委组织部的引领下,勐景来景区党支部因地制宜,探索建立“警企村”党支部联建工作新模式,畅通沟通渠道,联动推进各项工作任务。以强组织、建阵地、聚人心、固边疆为抓手,开展“组织生活同过、党员骨干同育、警地党员同评、发展大计同议”四同活动,绘就各族群众共谋繁荣发展、共享美好生活的新图景。

茶叶香飘 共走致富路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三三两两戴草帽、背背篓的采茶人,穿梭在老班章的古茶园,爬在茶树上双手翻飞,敏捷地采摘茶叶……

老班章村坐落在勐海县东南部,有“中国普洱茶第一村”的美誉。村民几乎都以茶产业为生,古树茶园面积14000余亩,古茶树7100多亩。走进老班章,曾经低矮破旧的房屋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四角林立的白色柱子、宽敞干净的大院,玻璃建起的顶楼晒着茶叶,村民们富足安康。

如果把勐海县茶农的富足生活比作一幅画,那当地茶企业的发展得则是画中较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大益集团、陈升茶叶有限公司、雨林古茶坊等尤为出色。

大益集团在普洱茶发展史中名声响亮,普洱熟茶的诞生地也正是勐海茶厂。回首过往。有品类没有品牌几乎可以算得上是中国传统茶叶市场现状。而大益集团的出现,最早打破了这种有品类而无品牌的市场困境,实现了“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零的突破。“大益”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勐海茶厂被列为“中华老字号”,“大益牌”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大益牌”普洱茶被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

陈升茶叶有限公司采用“公司 基地 农户”的合作模式,先后在布朗山老班章村、勐宋那卡村、南糯山半坡老寨、古六大茶山易武等地建设原料初制加工基地,签订了30-50年的紧密合作协议,合作古茶园面积数万亩。

置身勐海县,迎一缕山风,煮一壶热茶,仔细品一口,是多么惬意。

云南普洱文旅(云南勐海绘就诗)(3)

(来到勐海,品一泡普洱茶,感受幸福的滋味 张耘榕/摄)

非遗经典 注入新活力

“不能唱歌老三岁。”岩瓦洛拿着四弦琴笑着说道。

岩瓦洛出生于勐海县打洛镇曼芽村,16岁开始拜师学习唱歌。两年后,全面地掌握布朗民歌演唱的技能,踊跃参加省、州、县、乡文化部门及其他部门的各种文艺活动,多次获得演唱及表演奖,其演唱的布朗族民歌被太平洋音影公司录制并发行。2006年被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和勐海县人民政府命名为州级、县级民族民间音乐传承人。

云南普洱文旅(云南勐海绘就诗)(4)

(弹着四弦琴唱歌的岩瓦洛 张耘榕/摄)

“小时候老人说不学唱歌就找不到老婆,我害怕,就拼命学。”岩瓦洛笑道。

岩瓦洛说,从前布朗族生活在崇山峻岭,长期以来信息闭塞,交通不便,文化相对滞后。由于没有本民族文字,布朗族弹唱一直是布朗族人民口授心记来传承的自己民族文化的主要方式。2008年6月,勐海成功申报《布朗弹唱》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5年4月勐海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布朗弹唱艺术之乡”匾牌。

时间沉淀,才能看清历史的坐标;登高望远,更能领略河流的方向。沐浴着党恩,热情洋溢的布朗族人民唱着歌,跳着舞,吊脚楼里一派幸福景象。

六岁的玉叫第一次正式拜师系统学习章哈。

传统民俗,深受青睐。在往后的二十余年里,玉叫深深地迷恋上了章哈并下定决心把章哈发扬光大:2017年,被命名州级传承人;2018年,成为西双版纳州首届章哈大赛发起人;2019年,西南民族大学将她的章哈传习所设立为(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茶文化)民族学教学与实践人才培养基地,创作并演唱的《勐海茶飘香》;参加全国曲艺公益展演和上海进博会公益演出,被聘任为西双版纳州傣族章哈召树屯与喃木诺娜培训班授课老师;2020年,获全国文化旅游能人、十大青年影响人物、勐海茶,勐海味传播传播大使……

崇文重教,古风绵长。2015年,玉叫在自家茶楼设立了章哈传习所,同时举办了第一期章哈培训班,多年来,她利用寒暑假举办章哈培训班,共教授了上百个徒弟。

云南普洱文旅(云南勐海绘就诗)(5)

(中共勐海县委宣传部供图)

勐海这片丰饶的土地孕育了绚烂多姿的各民族文化。

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下一步,勐海县全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色,民族文化突出的开放和谐幸福美丽勐海,推动勐海变得更好、更优、更美、更强。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