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母猪生产前怎么控制饮水(后备母猪生产过程中常见问题)(1)

现在后备母猪已经是影响猪场能否赚钱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是猪场每年需要40%后备母猪补充,二是后备母猪引发的问题给生产带来了很大损失。后备母猪的培养,其实和培养子女一样。聪明的家长,会从起跑线抓起,投入很多的精力、财力,全面夯实子女的素养;聪明的养猪人也会把后备母猪作为重点培养,使后备母猪体况与繁殖性能能同步发展。

现实中,许多猪场老板对待后备母猪也是这样,平时不重视,最后的结果是太多的问题出现在后备母猪身上。所以,猪场要发展,必须重视后备母猪的培养,从细节着手。

笔者在本文就后备母猪的生长发育特点、常见问题、原因分析以及解决方案4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

1、后备母猪生长发育特点

1.1 猪从胚胎至成年,体重、体躯各部位及各种组织器官的生长速度不同,从而构成了一定的生长发育模式。后备猪的成熟,不仅是个体的长大,更重要的是包括体组织、器官和机能的成熟和完善,尤其是生殖器官成熟以及相应的生理机能质的变化。

1.2 体重是体躯各部位及组织器官生长的综合度量指标,生长速度因品种而异。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在成年以前,猪体重的绝对增长速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而相对增长速度则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到成年时体重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1.3 猪骨骼、肌肉、脂肪的生长强度随月龄增长,骨骼最先发育,且最先停止;肌肉居中;脂肪前期增长很慢,后期加快。随着体重和体组织的增长,猪体的化学成分也呈规律性的变化,即随年龄及体重的增长,水分及蛋白质、灰分含量下降,脂肪则迅速增长。遵循这些规律,就可以在培育后备猪的过程中,按照不同阶段,控制饲料的营养水平和饲喂量,从而促进或抑制某些部位和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使培育的后备猪具有发育良好、体质健壮和性能完善的消化与生殖器官、结实的骨骼、适度的肌肉和脂肪组织。

2、后备母猪常见问题

2.1体重大不发情

一般后备母猪多在6月龄、体重80kg左右出现首次发情,但生产上时常出现大体重尚未发情的现象,甚至体重达到150kg仍未发情。不发情会使后备母猪利用率降低。据统计,现在集约化猪场,后备母猪的利用率在70%左右,这是很大的浪费。根据测算,淘汰一头后备母猪损失超过1000元,相当于购买一头后备母猪的费用,推迟配种一天损失(饲料加上少产猪数)在10元以上,不但损失大,更重要的是打乱了正常的配种产仔计划。

2.2 初产母猪难产

稍加注意会发现,难产的母猪里边,后备母猪占有相当大比例。难产对母猪的伤害很大,容易引发子宫内膜炎、产后无奶、淘汰、死亡等,一旦发生,对猪场造成的损失很大。

母猪难产后若是处理妥当,造成的损失不大;若是因难产助产而引发子宫内膜炎,可能母猪会被淘汰;若是因难产而死亡,损失的除了母猪外,还有仔猪,那损失就太大了。

2.3 初产母猪死胎比例大

初产母猪产死胎的比例较大,特别是在每年的10月份左右,使长时间的饲养变为无效。

2.4 初产母猪断奶后不发情

初产母猪断奶后不发情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所占比例较大,短者十天半月,长者一个月以上甚至更长时间。

2.5 初产母猪所产仔猪黄痢发生比例大

仔猪出现黄痢时,伤亡非常大,在所有发生黄痢的猪群中,初产母猪所产仔猪所占比例远大于经产母猪。

2.6 母猪三四胎时因肢蹄病淘汰

母猪在利用三四胎后,出现明显的肢蹄病,不得已淘汰。

后备母猪生产前怎么控制饮水(后备母猪生产过程中常见问题)(2)

3、常见问题析因

3.1 营养不到位

一是缺乏维生素A和维生素D时,母猪发情时间会出现明显推迟。二是缺乏钙磷时,后备猪身体较弱,在配种时会出现让公猪压倒的现象,而且三四胎母猪因肢蹄病淘汰也和这有关。三是后备猪对生物素的需要量很大,如果生物素缺乏易引起母猪蹄裂以及脚垫裂缝和出血。

3.2 身体发育不成熟

后备母猪与经产母猪不同之处还在于后备母猪的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体格小,身体贮备有限;胃肠容积小,无法采食足够的饲料,产仔后奶水不足;初产母猪容易发生难产,除体格小外,外界刺激也会引起应激性难产,多见于初产、胆小的母猪。如果配种日龄提前或体重未达到规定标准,上述问题会显得更加明显。

3.3 抗体水平低

不仅体现在仔猪黄痢,猪瘟抗体水平有时也低,致使哺乳期间发生猪瘟。原因是后备母猪没有经历过大肠杆菌感染,体内没有相关抗体,而经产母猪经过大肠杆菌感染,体内有足够的抗体水平。猪瘟抗体和其它抗体也有同样情况,即经产母猪抗体普遍高于初产母猪抗体,这在生产中应引起足够重视。

3.4 后备母猪运动不足

如果后备母猪运动不足,负面影响在初期表现不明显,但在产三四胎后,容易出现体质变差的现象。

4、后备母猪常见问题应对细节

4.1体重大不发情解决方案

外来品种发情症状不明显。这本身就是一个细节,如果仍然按照国内品种饲养方式对待引入品种,效果是不会理想的。比如说,外来品种的发情时间比本地品种要晚,六月龄才开始出现发情,而本地品种至少要提前一个多月。所以饲养外来品种时,到八月龄时不发情的母猪仍有一定数量。另一个是发情症状不明显,如果不注意观察,很容易漏过,这也是生产上的常见的现象。这里的细节是外来品种与本地品种的差异。

本地母猪查情,可能凭眼观就可以确定。但外来品种查情,除眼观外,还需要动手、动腿,是否有黏液需要动手,是否静立反射则需要动腿。动手和动腿会增加工作量,但相对于淘汰一头后备母猪,付出远大于回报。

光照。对肥猪的生产性能影响不大,但对母猪有一定影响。据资料介绍,延长光照时间到16小时,使荣昌母猪的初情期提前18.5天,间情期缩短1.5天,窝产仔数增加2.8头,断奶后首次发情时间提前5.5天。可以看出,猪虽然属于非季节性发情动物,但通过延长光照时间,能提高繁殖性能。所以,对临近发情期的后备母猪来说,只能增加光照时间而不能缩短光。另外,有试验证明,同样接受18h光照,光照强度45~601x较101x光照下的小母猪生长发育迅速,性成熟提早30-45天。

正常情况下,10头母猪的空间,一个100瓦的白炽灯照明即可,每天照明16小时,仅用电1.6度,成本只有1元,每头猪分摊1毛;如果采用光照刺激可使每头母猪发情提前3天,那则可减少近20元的饲料成本。

后备母猪生产前怎么控制饮水(后备母猪生产过程中常见问题)(3)

公猪刺激。养猪人都知道公猪刺激能促进母猪发情,但不少人对于刺激方式、刺激程度等有所忽视,公猪刺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注意后备母猪与公猪第一次接触时的日龄,若是杂种后备母猪为150-170日龄。纯种及晚熟母猪为170-190日龄。

二是注意公猪的年龄及性欲。青年公猪不能产生充分的外激素,因此用于诱导后备母猪发情的公猪最小年龄应在10个月以上且有很高性欲。研究表明,用高性欲的公猪诱情比用低性欲的公猪可使后备母猪发情提前9-15天,并且与公猪接触20天内的发情率明显增加。

三是注意公猪的接触方式。把公猪赶到母猪栏外,要比把公猪赶到母猪栏里要容易。但是这种隔栏接触方式对于多数后备母猪来讲刺激强度不够。我们认为,把后备母猪赶到公猪栏要优于把公猪赶到母猪栏。

四是注意公猪接触次数。根据研究,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公猪催情效果,应使后备母猪每天有两次与公猪同栏的机会。这里的细节是两次,而不是一次。

五是注意公猪诱情持续时间。为使每头后备母猪获得良好的催情效果,必须做到以下两点:1)保证公猪与每头母猪都有充分的接触时间;2)保证公猪有充分的空间与母猪接触。研究表明,每天有10-15分钟的充分同栏接触,就能充分促进后备母猪的发情。

这里强调的细节是10-15分钟。

运动催情。对于大体重仍然不发情的母猪必须采用运动催情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但运动到多大量可以促进发情,却被很多人疏忽了。有人把猪赶到运动场让其自由活动,有人象征性地赶猪在路上走,效果往往不理想,原因是运动量太小,不足以刺激母猪发情。如果是驱赶运动,最好由人追着猪跑,一直到猪和人都累得喘气时,应激的作用也就起到了。另一法是用车装着猪,在坑坑洼洼的路面上行驶,经过十到二十公里,再卸下放回原圈饲养。这两种办法都有一定的催情效果,这里的细节是必须有足够的运动量。

激素催情。使用这种方法必须熟悉不同激素的性能。雌激素有助引起发情但不能促排卵,孕马血清有助促进母猪卵子成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是促进母猪排卵,前列腺素只能溶解黄体,所以综合使用效果会更好些,如孕马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雌性激素等结合使用,比如:第一天孕马血清1000单位,母猪不一定有发情表现;第四天雌激素适量,猪会很快表现发情症状;配种前一天,使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0-2000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