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家庭会造就自卑的性格(家里两个儿子的为什么他们性格会差别那么大)(1)

​当我家生下第二个男孩以后,我的心情是有些落寞的。 抚养两个男孩子,意味着重复一件已经从事过的的工作。 一样的蓝色衣服、一样的汽车玩具、一样的男孩子游戏、一样的男孩子性格。 但随着弟弟一天天的长大,我才发现他们是如此不同的两个人。 这么说吧,我家的两兄弟,除了性别一样,基本就没有其他一样的地方,甚至连外貌都很不相像。 在我和其他二胎妈妈交流过后,我才发现,无论二胎家庭里两个宝宝的性别是否相同,他们的性格都是很不一样,甚至是截然不同的。 我们家大哥,安静、温暖、专注、小心,有点完美主义倾向,我给他的标签是“小暖男”。 我们家二哥,活泼、外向、开朗、调皮,情绪来得快也去得快,我给他的外号是“小钻风”。 我很多朋友家的老大,性格和我家大哥类似,他们的做事注意力都很集中,学习东西也特别快,大部分都很听妈妈的话,从小就很好带;而很多朋友家的老二则和我家二哥性格相像,是个调皮捣蛋的小能手,一不小心就会炸毛,但是通常很好哄,大多数时候都是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只有我一个好姐们家两兄弟不是这样的:他们家老大是“小钻风”,而老二才是“小暖男”。

什么样的家庭会造就自卑的性格(家里两个儿子的为什么他们性格会差别那么大)(2)

​ 《正面管教》这本书里,提到孩子出生顺序时有这样的描述:“置身一个 家庭就好像在演一出戏。出生的不同顺序就好像戏中的不同角色,各有其明显而独特的性格特征。” 我恍然大悟——那么多多子女家庭里的孩子性格有差异,这并不是巧合,而是注定的。 就比如我们经常说,在一个家庭里,爸爸如果扮了红脸,妈妈就只能扮黑脸。 同样的,老大有了一种性格,老二就只能“进化”出截然相反的性格。 而这种差异化可能就来自于出生顺序的排位。 2 通常情况下,老大的性格最容易预测。 他们是家里孩子的领导者,他们挑剔;讲究规则和条例;负责,甚至到了专横的地步;保守而不愿意承担风险,是个完美主义者。 我们家大哥就是这样的。在一群孩子玩游戏的时候,他通常是决定游戏内容和安排游戏规则的人。他也是除了我以外最维护家庭规则的人,一旦制定的规则被打破,他会积极要求惩罚那个犯错的小孩子。 同样地,一旦谁做了好事他也会要求我马上奖励那个人。他会自觉承担起调节其他孩子之间冲突的责任。无论做什么事情,他都无法接受自己失败或者比其他人差——这让他承担了很大的压力,有时甚至不敢去挑战自己。 而对于家里老小心理的描述,第一个关键词就是“娇惯”。他们会觉得自己必须不断被人“娇惯”、被人服务,才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和重要性。 而且,他们一直在寻找关于自己的定位,使得自己显示出有别于老大的特征。 我们家弟弟,在和哥哥争夺玩具的时候,弟弟会使出“琼瑶式”哭法。 大哥的倔强让他不会这样放下身段撒泼,弟弟可不管,他就会扑倒在地,嚎啕大哭,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此外弟弟还特别调皮捣蛋。 同时他比“严肃”的大哥要随和很多,所有会得到更多人的喜爱。 3 哥哥的完美主义压力往往来自父母。 因为我们关注和纠正他的一言一行,所以他就变得非常循规导语和挑剔。 而我们也经常对他说“你是哥哥要做好榜样”,“你是哥哥你得乖”,所以他就越发力求完美。 弟弟的“调皮捣蛋”也因为他对自己的定位,他觉得自己不能像大哥那么“乖”啊,我得是另外一副样子,这样父母才会关注到我。 对于一个小孩子他没有太多选择,所以他只能选择“不乖”来获取关注和“爱”。 意识到这一点后我有点心痛:如果不是我一直在二哥面前强调大哥很乖,他或许也不会选择去做乖的反面——不乖。 进一步说,造成孩子性格差异的,或许不是出生顺序,而是家长对待不同出生顺序的孩子的态度、家长不断给每个出生顺序的孩子“贴标签”,才造成了孩子性格的差异。 这样来看,影响孩子性格形成的并非出生顺序,而要看父母的行为,以及孩子在家庭中的感受。 这一切导致了最后的结果,要么相亲相爱,要么互相伤害。 4 父母要努力消弭出生顺序对孩子的影响,力求每一个孩子的性格都能得到天然充分的发展。 根据我实际的经验,做了一个表格: 出生顺序带来的性格气质 不该做 该做 老大 挑剔、循规蹈矩、完美主义、好胜 给他更多压力 “你是哥哥,你要做好榜样!” 刻板纠正他的一言一行 “请穿好拖鞋,说了多少次了!” 告诉他你永远爱他 ”妈妈对你的爱是独一无二的,无论你做了什么,我永远爱你支持你。“ 用“游戏力”解决问题 “有个怪兽要来抓不穿拖鞋的小孩子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