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德县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辖县,位于乌兰察布市东北部。北连镶黄旗,西和南面与商都县隔山相望,东部与河北省康保县接壤。

化德县属于乌兰察布市吗?塞外名城化德县(1)

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乌兰察布市东北部,阴山北麓东端,内蒙古高原中部南缘,属阴山山地与乌兰察布高原的过渡带。全县总面积2568平方公里,辖3镇3乡,87个村委会、9个社区,325个自然村,在册人口16.3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66万人、农村人口12.71万人,农村常住人口5.09万人,是一个蒙、汉、满、回、朝鲜等多民族居住的农牧结合县。域内平均海拔1500米,属浅山、丘陵荒漠地貌。

2013年,化德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5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0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7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35亿元。 化德县地处阴山北麓东端,内蒙古高原中部南缘,属阴山山地与乌兰察布高原的过渡带。整个地形西高东低,由西北向东南缓缓倾斜。山地、丘陵、川地相间,呈现“远看是山,近看是川”的景象。最高点是西北部公腊胡洞乡境内的大脑包山,海拔1791米;最低处是七号镇境内的孔督营子,海拔1244米。 化德县境域从战国至两汉属匈奴漠南之地,三国两晋时隶属鲜卑,隋、唐、五代隶突厥、契丹。

化德县属于乌兰察布市吗?塞外名城化德县(2)

辽朝为西京道奉圣州属地,金朝先后为西京路宣德州、抚州属地,元朝为蒙古游牧地,属兴和路管辖。

明朝时仍为蒙古游牧地。

化德县属于乌兰察布市吗?塞外名城化德县(3)

化德县

清朝乾隆年间,又增设四牧群,称察哈尔十二旗群,化德为商都牧群地。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以后,化德境内开始放荒拓垦。

1914年6月14日,设察哈尔特别区域,今化德县归其管辖,1928年,察哈尔特别行政区改为行省,今化德县隶属之。

1934年3月,设化德设治局,隶属察哈尔省。化德县名蕴含"以德化民,德政化民"之意,其名称是按崇礼、尚义、康保、化德依次排列下来的,四县联称为崇尚康德。

1936年5月12日,"蒙古军政府"在嘉卜寺成立,并将化德县改为"额尔德木索雅勒图浩特"(汉名德化市)。暗含德王(德穆楚克栋鲁普)可以"逢凶化吉,普度众生"之意,为其政权涂上一层迷信色彩。同时,德王将"察境蒙政会"会址迁到嘉卜寺(今化德县长顺镇)。

1945年8月13日,苏蒙联军解放化德,建立化德县人民政府,属冀察十九专区。

1947年1月改设商化联合县,1947年9月改为商化康联合县,1949年1月23日成立化德县人民政府,属察哈尔省察北专区管辖。

解放后,1950年8月,化德县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盟管辖。

1959年10月,隶锡林郭勒盟管辖。1960年9月13日,与镶蓝旗合并为上都镶黄旗。

1963年5月28日上都镶黄旗撤销,恢复化德县建制,仍属锡林郭勒盟管辖。

1969年11月,化德县由锡林郭勒盟划归乌兰察布盟。

2003年12月,改隶乌兰察布市。

化德县属于乌兰察布市吗?塞外名城化德县(4)

境内土壤为粟钙土、草甸土、盐土三种类型。粟钙土面积约为372万亩,占全县面积的98.2%。活土层一般在30厘米左右。

各类草地面积234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1%,属干旱、半干旱型草原植被。主要牧草44科153属235种,其中禾本科、豆料、菊科等饲用植物84种。人工草场到2004年达44.4万亩。

化德县地处中温带,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5℃,年均降水量330毫米,雨水大都集中在6~8月份。年均无霜期102天。春秋季节多风,年均大风日数67天。冬季寒冷漫长,夏季干热短促。年均日照3078.7小时,太阳辐射强。干旱、大风、霜冻为主要灾害性天气。

化德县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境内有10余条季节性河流,水流域面积约2214平方公里。雨季河水潺潺,天旱河床干涸。境内有汛期季节性淖泊约100多个。积水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有民乐淖、勿兰淖、二计淖等。地下水主要分布在朝阳盆地、七号、德善宽谷洼地,其余地区地下水资源贫乏。全县可开采利用的地下水资源为2276.5万立方米。

化德县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金属、非金属矿藏有钨、金、银、铁、铜、硅藻土、石英、萤石等20余种。石英石储量在2亿吨以上,是发展硅铁生产的丰富资源。硅藻土储量在102万吨以上,品位为国内“三杰”之一。

野生植物资源有44科153属235种,其中药材资源140多种,花卉资源20余种。野生动物有狐狸、野兔、刺猬、黄鼠、青蛙、蛇等60多种,禽类有胡燕、乌鸦、喜鹊、野鸽、野鸭、鸿雁、沙鸡、百灵鸟等30多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