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符姓(三国士族二太原王氏)(1)

太原王氏可以追溯至春秋,分为太原郡祁县王氏与太原郡晋阳县王氏两支(早期史书并未记载祁县王氏和晋阳王氏有血缘关系)。唐朝时为山东士族的七姓十家之一。

1、王机:(?―315年)太原晋阳人,曹魏东郡太守,曾参与构陷曹植,致使曹植获罪。堂兄弟王昶,子王沈,孙王浚。

2、王昶:(2世纪-259年)东汉代郡太守王泽之子,早年入曹丕幕府,拜散骑侍郎,迁兖州刺史,撰写《治论》、《兵书》,作为朝廷提供施政参考。后任司空、都督荆州、豫州诸军事等,因为和王基一起伐东吴,击败吴将施绩(朱然之子)被任命为征南大将军、仪同三司,晋封京陵侯。又助平定文钦、诸葛诞两次淮南叛乱

3、王浑:(223年~297年),王昶之子,魏晋名将,曾参与晋灭吴之战,西晋官至司徒,安抚东吴遗民,拒绝见司马玮,避免参与八王之乱。《唐会要》尊为“魏晋八君子”之一。

4、王沈:(?—266年),王机之子,曾是曹爽故吏,曹髦欲起兵讨伐司马昭,王沈、王业向司马昭告密,导致曹髦被杀,因告密之功封安平侯,接连迁任尚书、豫州刺史等职。又整理贾逵以来的法制禁令,使得九郡之士移风易俗。后来,都督江北诸军事,镇守魏吴边境。

5、王尚:王浑长子,王浑击退薛莹等军后因父功而获封关内侯,早死。

6、王澄:王浑三子,王浑平灭东吴后获封亭侯,既有辩才又有才思文采,曾任清要显达的职位。

7、王氏:王浑之女,“古代四大美男”中卫玠的母亲。

1、王浚:(252年~314年)王沈之子,历任员外散骑常侍、右军将军,迁东中郎将、许昌镇将,参与毒杀太子司马遹,迁宁北将军、青幽二州刺史。长期驻防北方疆土,镇抚北方边族。击败成都王司马颖,永嘉之乱爆发。王浚面对天下无主,萌生不臣之心,又与段部鲜卑交恶,势力逐渐衰弱。建兴二年(314年),陷入后赵石勒圈套,兵败被杀,时年六十二岁。

2、王济:王浑次子,王昶之孙,司马昭女婿,才华横溢,风姿英爽,气盖一时。迎娶常山公主,累迁 骁骑将军、侍中。爱好骑射,勇力超人,涉猎《易经》、《老子》、《庄子》等。文词俊茂,名于当世,与姐夫和峤及裴楷齐名,曾参与晋武帝司马炎继承人风波,被贬,四十多岁去世。

3、王湛:(249年-295年)王昶之子,王浑、王深、王沦之弟,曾历任秦王文学、太子洗马、尚书郎、太子中庶子、汝南内史。

4、王承:(约273-318),王湛之子,任东海太守,为东晋第一名士,东海王司马越之子司马毗的老师。

5、王述:(303年~368年)王承之子,东晋卫将军、尚书令,在政清正严明,力阻桓温迁都。追赠侍中、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简。

6、王坦之:(330年~375年)东晋尚书令王述之子,年轻时与郗超齐名。投靠会稽王司马昱,出任从事中郎,迁大司马长史,袭封蓝田侯。迁侍中、左卫将军,联合谢安等人抗衡桓温。桓温死后。联合丞相谢安辅政,授中书令、丹阳尹,出任北中郎将、徐兖二州刺史。追赠安北将军,谥号为献。另外儿媳桓伯子,桓温第二女,但不知嫁给王愉还是王恺。

7、王愉:(?~404年)王坦之之子,早年担任要职,迁骠骑司马,加号辅国将军,历任江州刺史、会稽内史、尚书左仆射,后反对刘裕专权,联合司州刺史温详,图谋作乱,事泄被诛,子孙十余人皆伏法,幸儿子王慧龙被救逃后秦,又归北魏,成为北魏名将,多次打败刘宋,算是为王家报仇。

8、王国宝:(350年~397年5月29日)王坦之三子,太保谢安女婿,品行不端,不受岳父谢安重用,受姻缘关系,投靠琅琊王司马道子(晋孝武帝司马曜同母弟,后被桓玄击败毒杀)为其宠臣,后被王恭讨伐,司马道子为自保杀之,桓玄上台后将王国宝的家人流放到交州。

9、王恺:王坦之长子,袭爵蓝田侯,太元年间为侍中,领右卫将军。王国宝死后,出为吴郡内史,不久被任命为丹阳尹,击败桓玄军队,死后追赠太常。

10、王濛:(309年~347年),高祖父为王机,迁司徒左西属。迁中书郎,深得辅政大臣、会稽王司马昱倚重,累迁司徒左长史,女儿王穆之嫁晋安帝为皇后,孙女王法慧为晋孝武帝司马曜皇后。

11、 王恭(?~398年),王濛之孙,起兵讨伐王国宝和司马元显,对抗宗室司马道子的势力。隆安二年,终因刘牢之叛变,战败被杀。桓玄上台执政后,追赠王恭为侍中、太保,谥号忠简。

唐高宗李治的皇后王皇后就是太原王氏出身。

另外还有祁县王氏,就是王允那边,侄子是淮南三叛之一的王凌。​​​东海王氏有王朗、王元姬(王朗孙女)。 东莱王氏有王颀(魏国汝南太守)、王弥(王颀之孙,东晋叛军领袖,归附刘渊,被封东莱郡公,被石勒所杀)、王基(魏将,参与平定淮南三叛,东武县侯)。高平王氏代表有王粲、京兆王氏有王修、其他的王氏大部分是太原王氏分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