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会弹钢琴的人很多,堪称“大家”的微乎其微;能真正领略音乐艺术真谛的少之又少;能用生命坚守,在某一领域成为开创式、灵魂式人物的可谓凤毛麟角。巫漪丽老师便是第三种, 87岁依然不离不弃,用音乐传播大爱,洗礼灵魂。当她身体颤颤巍巍的端坐在钢琴面前时,弹奏出行云流水般的音乐时,全场观众泪眼朦胧。

88 岁老人弹梁祝(87岁老奶奶弹奏梁祝)(1)

她用岁月沉淀艺术气质

1930年,巫漪丽出生于旧上海的知识分子家庭

她6岁开始学琴

学琴初期,便显现出在钢琴上的天赋

加上自己的努力

先后在上海儿童钢琴比赛和上海国际儿童钢琴比赛中获奖

也因此被舅舅推荐给钢琴大师李斯特的再传弟子、意大利著名音乐家梅百器

从此,成为中国老一辈钢琴家吴乐懿、朱工一、周广仁、傅聪同门师妹

也是梅百器唯一一名儿童级的徒弟

大师授课不会简单的教学生识谱、指法

而是分析乐章,讲解对音乐的独到见解

这对于不到10岁的巫漪丽而言,就是听天书

但这些场景的记忆成为日后她领悟音乐的启蒙

18岁,巫漪丽名满上海城,成为耀眼夺目的钢琴家

19岁,首次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演出贝多芬《第一钢琴协奏曲》,随后加入上海交响乐团及北京中央乐团,担任钢琴独奏和室内演奏

发自灵魂深处的琴音,余音绕梁。她因此被誉为“中国最好的钢琴伴奏”

1954年,她担任北京中央乐团第一任钢琴独奏家

1962年,32岁的她被评为国家一级钢琴演奏家,并受到周恩来接见

在这个日益浮躁的社会,对艺术的追求,成为许多年轻人寻求快速成功的捷径,让艺术背负太多的功利,这些人往往最后失去的比得到的多。

巫漪丽的艺术之路,从未扯上金钱、名利

反而用有限的生命钻研于音乐,用80年的岁月沉淀出自己独有的音乐气质

她虽演奏西洋乐器,却把岁祖国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的情怀,融入其中

她是著名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钢琴部分的首创及首演者

她改编的广东音乐《娱乐升平》更是广为流传

她每次演奏《松花江上》都热泪盈眶

她的每一次用乐器传递的声音都让观众无不动容

她被称为中国第一代钢琴家 、中国钢琴启蒙人之一

这就是巫漪丽,一个真正用岁月沉淀艺术气质的人。

88 岁老人弹梁祝(87岁老奶奶弹奏梁祝)(2)

她用音乐播撒大爱

巫漪丽出身名门贵族

外公李云书官衔四品分部郎中,是上海商务总会总理、上海总商会会董,曾资助孙中山辛亥革命

但她却受“文革”影响,颠沛流离,被迫客居海外

直至今年87岁高龄,身边却从不带助理和随从,只身一人独步天下……

1981年,巫漪丽赴美国去学习、进修

1986年再度赴美

1993年,经人介绍,巫漪丽在旧金山认识了新加坡女高音声乐家苏燕卿

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

随后,受邀去往新加坡为新加坡学生带去了一套新的教学法

改变了新加坡人“硬练死练、考级过关”为目标的教学法

她说,我教学生不是为了赚钱,不是速成班,跟我学习的学生都是连续学、长期学

也正因为此,20年里她只带了50多名学生

她还说,钢琴教学应发挥爱心与耐心

所以她从不打骂学生,那样只会让人失去对音乐的兴趣

又一次,她遇到一个视障人士,眼睛失明使他脾气异常暴躁

巫漪丽叫她弹了几个音阶,发现她乐感很好

便用音乐来帮助她

几年下来,她变得性情温和,美好而平静

她说,与其说是音乐的力量,不如说是爱的力量!

因为她,许多人爱上了钢琴,爱上了音乐

她的学生,有10来岁的少年儿童,也有60岁的花甲老人

这就是巫漪丽,一个真正用艺术播撒大爱的人。

她用生命触发艺术

1993年,巫漪丽定居新加坡。

每天的生活被练琴、学琴、教琴所占据

少有演出活动

但当被问起喜欢什么时,她说

“我喜欢演奏”

教学,可以传播知识,传递大爱

演奏,可以抒发情感,涤荡灵魂

20多年前,她的师兄、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朱工一,肝癌重病,唤她于床前,说:“巫漪丽,你不能单纯教学,你一定要继续演奏,因为在演奏中,才能真正释放你自己对音乐的感情和见解。”

巫漪丽感动不已,谨记于心

更加勤奋的练琴,为了更好更多的演奏

2008年,在贵人资金支持和美国茱利亚学院帮助下

她录制第一张专辑《一代大师》

专辑融汇她一生传奇和成就,一上市引起巨大反响

“以前没录过,等到要录的时候已经老了。”

话虽如此

巫漪丽依然行走在对音乐演奏的道路上

2013年,83岁的巫漪丽录制第二张个人演奏专辑《一代大师II》其中亦收录了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

像是对师兄在天之灵的告慰和承诺。

87岁时,当她颤巍巍的在舞台上弹奏时

行云流水般的音乐

犹如清风,扑面而来

但看她干瘪的手,不停颤动的嘴唇,佝偻的身子……

让人不禁潸然泪下

网友感叹:“原来生命触发的艺术,永远都是最美的!”

这就是巫漪丽,一个真正用生命触发艺术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