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村往事的散文(乡村记忆庄稼地里的那些活儿)(1)

说庄稼活儿,先得说庄稼人。

庄稼人,不单单是会在地里割几回麦子,过几个豆秋,就成了庄稼人。地里的活儿叫锄镰一张,抡的起大锨凿钩,拾得起耧犁铪子钯。场上的细活,扬场,簸簸箕,都要精。扬场一条线,簸箕一端,谷糠各边。一声哟呼,牛得停,马得站,震的住牲口,服得了众人。这才是庄稼人,才是真正的庄稼汉!!

对庄稼人服气,对庄稼汉敬佩,是我在上中学时他们给我留下的心印!!

关于乡村往事的散文(乡村记忆庄稼地里的那些活儿)(2)

一年两秋,麦秋和大秋。还是学生的我,为了挣工分,早起,就到生产队挣二分天了,星期天和两秋的假,都去队里干活,一年下来,虽然还是缺粮户,但是,我的家,总算不让人说,“这人家光知道分菜分粮,一个干活的也没有"的闲话了。那一年,我十五岁。后一年,我的身体长壮了不少,总有使不完的劲。记得,是大秋收秋,南洼百余亩的"丰产方",(大概是个丰收年)棒子长的特壮。为不耽误公社的拖拉机上午来耕地,大队组织全村劳动力,集结在丰产方前,一字排开的人群,在大呼小叫的呼喊声中,挥起手里的镐头,开始了抢收抢种的争夺战。我也是这人群中的一员。刚开始,我是跟"三哥"的铺。三哥人很精明,农活也精,还当过小队长,他能清楚北洼哪一块地的碱场,也能估量出南洼哪儿地面有几个坟茔。他站的地头,往往能少干好多活,三哥的刁滑可见一斑。因为自己年龄小,他又是本家哥哥,所以,他叫我跟铺,我好感激,还好,手脚麻利的他,很快窜到前面,我也在后面紧跟,时间不长,我就跟了上来,不知怎了,随着镐头玉米桔的碰撞,根子上的土都会打在我的身上脸上,尽管生气,我低头咬牙坚持着。一遭地下来,旁边的铎伯看不下去了,"三秃,你也太欺负孩子了,过来,跟我的铺。”

整个早晨,拐了四遭地,我始终没说话,但是前两遭是跟铺,后俩遭,我是挑铺。我是百余名劳力中第一个倒完四遭地的那个人。

想来,我知恩铎伯,是他的品行,在我心里印上了庄稼汉的形象。也感激三哥,是他激发了我身体的潜能和斗志。

关于乡村往事的散文(乡村记忆庄稼地里的那些活儿)(3)

从那一年开始,大田里的活,我心里不怵。记得,是在这一年的深秋,地里的活只剩下削红荆、倒茬子的散活。晚上记工时,队长宣布,北洼双眼桥的高粱茬,四十个,记十分工,明天不在队里集合。

天蒙蒙亮,我来到地里,金柱哥恰好刚到,稍做喘息,哥俩就各干各的了。我还记的成一捆茬子的过程,叫做五根一把,四把一铺,俩铺一个。算出来了吗?四十根茬子,就是一捆。四十梱,就是一千六百棵高粱茬,倒完,梱好,十个一码,堆好。这才是十分工的活。太阳还没太高,完了十分工的活,我并没有误了去上学。

关于乡村往事的散文(乡村记忆庄稼地里的那些活儿)(4)

是在这一年,队里评工分,我是学生里、也是劳力当中唯一的没挑过大河掙十分工的人。是当时的小队长评工分时力主给我十分工,也是铎伯等人一致叫好的结果……

就是这一年,我的家第一回成了"余粮户”。余粮款是三块七毛钱。

还是这一年,我懂了一些农活,也懂了做庄稼人的艰难,懂了知恩感恩,懂了慢慢的学着怎样做人…

也是从这一年后,我当了民办教师,没有做成真正的"庄稼人“。庄稼地里的活儿,虽然略知一二,心田里却是常装着过去的日子和曾经干过的那些农活儿。

写于二O一九年九月秋日(原创作品)

关于乡村往事的散文(乡村记忆庄稼地里的那些活儿)(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