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河水来只有当下。既没有过去的影子,也没有未来的影子。”

大家好,我是小贤。

这个句子是《悉达多》中的一句话,悉达多终于在对河水孜孜不倦地观察中悟道,成为了一个觉者,这与道家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有相通之处,也可以看出《悉达多》的作者黑塞受中国道家思想影响的痕迹。

悉达多太子出家前做什么(贵族沙门富商)(1)

我们知道,佛祖的名子叫乔达摩.悉达多,而在这部小说里,悉达多是一个出身婆罗门的贵族青年,他有着俊美的仪表,聪明的头脑,他优雅的谈吐和举止让见到他的心都心身喜悦和爱慕。如果悉达多只是一个满足于现状的婆罗门青年,那么他将会从容安定地度过一生,继承婆罗门种姓的地位、财产和祭祀事业。

但”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却并不满足,也并不快乐。相反,他感到灵魂不安,心灵不宁,他充满渴望的精神容器仍未盛满。他要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阿特曼。阿特曼的意思就是“”自我“——即人本身的永恒核心。

于是,多达多辞别的父亲,成了一位苦修的沙门。与此同时,悉达多的好友侨文达也放弃了婆罗门的身份,追随悉达多,做了一位沙门。他们在树林中苦行,他们斋戒,几天都不进食,他们忍耐痛苦,任凭荆棘扎入身体里。

悉达多太子出家前做什么(贵族沙门富商)(2)

经过了三年的苦行,悉达多突然意识到,那个在修行者感到是得道的障碍的“感性的自我”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苦行而远离自己,虽然他暂时离开了,但总有一个时刻,他会回归,书中这样写道:”他扼杀感官,毁灭记忆。他从“我”中溜走,融入陌生的万物中。他是动物,是尸身,是石,是木,是水。但他总是重新出定,在阳光下或月光中重归于“我”,在轮回中打转,重新觉察到渴望。“

既然自己并不能完全泯灭到感官的欲望,那么就彻底释放感官的欲望吧。

在结束沙门的生涯前,悉达多和自己的好友侨文达一起去见了已经觉悟的佛陀侨达摩,大家注意,在小说中,作者将佛祖乔达摩.悉达多解析成了两个人,一个还是拥有众多信众的佛陀,一个是靠自己的不断试探、求索最终觉悟的悉达多。

悉达多向佛陀乔达摩问询,他是如何觉悟的,这一过程是什么,乔达摩只是笑而不答,这,便是智慧,只能领会,而不能言传。

侨文达皈依了佛陀,而悉达多则走进了俗世之中,开始了另外一种游历。

当感官被打开,悉达多感受了世界无限的美好,一花一木和俗世中贩夫走卒,在他的眼中都是那样的美好。

悉达多太子出家前做什么(贵族沙门富商)(3)

他最早结识了名妓伽摩拉,跟随伽摩拉,悉达多学会了男欢女爱,在伽摩拉的引见下,悉达多又结识了富商伽摩湿瓦弥。

于是,悉达多开始了一段声色犬马的生活,他拥有了美宅、金钱,他也学会了大肆享受口腹之欲和放贷,以及赌博。

最开始,他带着体验者的姿态做这些事,他沉浸其中,可是又不在意这一切,但逐渐地,这种生活腐蚀了他,他变得彻底堕落,终于有一天,他想要结束这一切,他来到河边,想要以自杀的方式终了。

在将要彻底坠落的瞬间,他听到来自灵魂深处的召唤,他如梦方醒,自己怎么能如此愚蠢呢。

于是,悉达多再次放弃,这次他放弃的是情人、金钱,而选择成为一名船夫。他与另一位船夫维耶德瓦一起“向河水倾听”。

悉达多太子出家前做什么(贵族沙门富商)(4)

在悉达多接近圆满之际,名妓“伽摩拉”携带她与悉达多的儿子小悉达多去朝圣,在朝圣途中被毒蛇咬伤,她死在悉达多的怀中,而把儿子留给了悉达多。

悉达多与儿子的相处是其修炼路上的最后一重试炼,不管悉达多怎样宽容,希望以善召唤儿子的良知,小悉达多都表现地那样顽劣不堪,最终他终于一个人驾船离开。

这让悉达多想起自己当初那样决绝地离开父亲,让他感慨:“一切未受尽的苦,未获得的救赎都会重来。苦难从未改变。”

最终,悉大多在河水中,看到了生生不已的人世间,书中这样写道:“当他不再听到哀,听到笑,当他的灵魂不再执念于一种声音,自我不再被占据,而是倾听一切,倾听整体和统一时,这伟大的交响,凝成了一个字,这个字是”唵“,意为圆满。

好了,今天关于《悉达多》这本书的分享就到这了,谈一点我的体会。我想每一个人在捧起这本书看的时候,除了看悉达多的故事,也一定能从中看到我们自己,虽然大多数人,都是在这个世上,为了几两碎银,也为了情、爱、亲情经历浮沉、痛苦,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在找寻安顿生命的智慧与出路呢。

我是小贤,欢迎关注我,跟小贤一起读书破万卷,谢谢大家!

小说《悉达多》讲述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