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之中,很多耳熟能详的词语,在新的语境之下,稍加改动,便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如“三过家门而不出”,“有朋自远方来,虽远必诛”,“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大筷人心”。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抗疫无小事(三过家门而不出)(1)

三过家门而不出: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今有战疫“三过家门而不出”。数亿人,数个月,无数次,在家门口徘徊,还是无条件的支持政府的禁足令。封城,不仅仅是一个医学问题,一个经济学问题,一个政治学问题,更是一个民族文化心理问题。中华民族的文化耐受力与凝聚力,已经受了数千年的锻造,19世纪才在民族主义基础上纷纷建国的欧美国家,对此根本无法理解,只好一律归之为“集权专制”“违反人权”。对于大浪滔天的洪水和穷凶极恶的病毒来说,它们的侵袭是全方位的,无选择性的,它们不认得“人权这”两个字。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抗疫无小事(三过家门而不出)(2)

有朋自远方来,虽远必诛:“虽远必诛”,是热血沸腾的爱国体必用词语,在这里和温文尔雅的国学体用语“有朋自远方来”串烧起来,引国人于沉寂的疫情中难得一笑。其实中国人玩笑只对自己人开,在疫情防控中,各地对言语、国情不同的来华外国友人,还是“不亦乐乎”的。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抗疫无小事(三过家门而不出)(3)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周厉王止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在疫情之时被赋予了正能量。疫情期间为了强制戴口罩,各地发明了不少“口罩体”标语,如“出来聚会的都是无耻之辈,一起打麻将的都是亡命之徒”,“不戴口罩乱聚集,家人含泪过头七”,“今年上门,明年上坟”,“出门打断腿,还嘴打掉牙”之类。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抗疫无小事(三过家门而不出)(4)

大筷人心:疫情以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必将发生改变,如聚会时,为了健康肯定要设立公筷,这真是称得上“大快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