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辞别老诰命……”

喜欢相声,看过郭德纲商演的粉丝总能在开场或尾场时唱起的唱腔,其实这是节选于京

韵大鼓《大西厢》里的唱段。

郭德纲的德云社名怎么来的(德云社商演时郭德纲必唱的大西厢故事的前世今生)(1)

京韵大鼓《大西厢》主要描写张君瑞和崔莺莺的恋爱故事、丫鬟红娘传书递简促其好事。此篇戏曲深情诠释了有情人终成眷属,具有深刻的反封建意义。

其实这段故事最初源于唐代大文豪元稹根据自身经历所作的一部传奇《莺莺传》,799年,元稹去蒲州(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县一带)出差,借住姨妈家里,结识了表妹崔莺莺,崔莺莺是当地财主之女,大名崔双文,才貌双全,家里有钱,很是吸引元稹,不过,崔小姐高冷,于是,丫鬟红娘给元稹支招:“君试为喻情诗以乱之,不然则无由也。”写诗撩妹,正是元稹所擅长的,在丫鬟的帮助下,元稹拿下了崔莺莺。不过,崔莺莺家只是一个土财主,达不到元稹通过婚姻改变命运的要求,因此只能忍痛割爱,在这一点上,元稹的点子很清楚,绝不糊涂,漂亮不能当饭吃。多年以后,元稹以自己的初恋为原型,创作了传奇小说《莺莺传》,即后来《西厢记》的前身。

郭德纲的德云社名怎么来的(德云社商演时郭德纲必唱的大西厢故事的前世今生)(2)

金代有个姓董的书生将它改编为以唱词为主的曲艺《西厢记诸宫调》,称“董西厢”。到了元代,戏剧家王实甫在《董西厢》的基础上创作了元曲名作《西厢记》,又称《王西厢》。

《西厢记》是讲述赴京赶考的张生在普救寺得遇崔莺莺,互相爱恋,以诗传情。有强徒要抢莺莺,崔老夫人以许嫁莺莺为条件征求能救之人,张生借友人之力退了强徒之兵,老夫人却以莺莺已经许人为由赖账悔婚。张生相思成病,得婢女红娘相助,与莺莺私相配合。老夫人拷问红娘,红娘仗义执言,斥老夫人言而无信。老夫人无奈,要张生去京城赴试,做了官才能将莺莺配他。张生与莺莺依依惜别。后来张生高中得官,与莺莺结婚团聚。

《西厢记》与小说原作《莺莺传》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几点:其一,剧中的张生始终苦恋莺莺,忠于爱情。其二,原作中并不重要的老夫人角色,在剧中成了自由恋爱的阻力、传统家长制的代表。其三,红娘的作用和形象大大加强。其四,全剧紧紧围绕争取爱情自由的主线展开情节,反封建礼教的主题鲜明突出,最后还提出“愿普天下有情地都成了眷属”的祝愿。

到了明清时期,该故事又被改编成了各种小曲小调,京剧,鼓书等各种艺术形式,但不管怎样故事的内核没变,还是那个张生、莺莺的爱情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