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是紧接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场局部战争,无论是使用的武器装备还是战略战术,二者都有很多“可比性”。 战前美军都计划用5天时间拿下阵地,结果这两场战役都打了一个多月。而且在战役进行过程中,美军都面临着坑道作战的局面。硫磺岛战役中美军伤亡超过了28686人,日军伤亡21703人(被俘1083人);上甘岭战役中美韩联军伤亡25498人(包括俘虏),志愿军伤亡11529余人。

上甘岭战役的真实秘密(上甘岭和硫磺岛)(1)

那么同样是坑道作战,为什么日本人最后全军覆没,而志愿军却大获全胜呢?而且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承受的炮火要比硫磺岛日军猛的多,硫磺岛战役期间,美军共发射了30万炮弹,而上甘岭战役中,美军共向我守备部队发射了190万炮弹,是硫磺岛战役的6倍还要多!

上甘岭战役的真实秘密(上甘岭和硫磺岛)(2)

1、面对强敌中日两国军人表现出来的素质就不相同

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从表相上看上去没有崇尚嗜血武士道的日本民族那样“威武凶悍”,但中国人却是有坚毅持久的“鏖战到底”的传统的,这一点骄狂不可一世的日本法西斯是做不到的,他们可以使劲丧心病狂的一切手段,如果还达不成目的,就会很快陷于崩溃,无论官兵,都会采用极端的“自杀方式”,不等敌人动手,自我就了断了!

而我上甘岭坑道部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士气,一个战士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我们除了战斗以外,就是说笑和娱乐,谈着我们的胜利,谈着祖国的伟大,还唱着歌曲。我们的心情永远都是愉快的,丝毫没有因为被敌人封锁和破坏坑道口而感到恐惧,因为我们知道任务的重大,明确战斗的意义,坚信我们一定能够胜利!”

上甘岭战役的真实秘密(上甘岭和硫磺岛)(3)

2、我军战术灵活,日军战术死板

上甘岭坑道中的志愿军部队没有被动防御而是灵活主动出击,每当夜幕降临时,志愿军坑道部队就以三人或四人编成一个战斗小组,多方位向美军发起夜袭,破坏敌人阵地上的工事,杀伤敌人有生力量的同时,还对敌人产生了极大的心理威慑,美军因此患上了夜战恐惧症。所以美军很难完全控制战场主动权。

美军在硫磺岛打日军就像瓮中捉鳖,硫磺岛坑道的规模比上甘岭要大得多,日军几乎把整座山都给掏空了。然而美军登岛后,日军战术太死板,只是一味被动挨打。整个硫磺岛战役期间,日军仅发起过一次反击,这次反击中,日军出动了1000多人,集中向美军冲锋,结果被全歼,此后日军再没有向美军反击过。就这样坑道和火力点就被美军一点一点地蚕食掉,没有一点还手余地。

上甘岭战役的真实秘密(上甘岭和硫磺岛)(4)

3、二者战场地形的不同,也决定了不同的结局

上甘岭战役是在朝鲜半岛上进行的,有十足宽广的战略纵深,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战术,即使被围困时也可以得到后勤支援。而日军大部分战事都发生在孤立与四面汪洋的孤岛上,战场狭窄,不利于日军采用灵活战术,面临的是美国舰队铁桶一般的围困,弹药,粮食,食物,兵员,几乎任何形式的补给都断绝了。只好修筑坑道,负隅顽抗。

硫磺岛和上甘岭的地形不同。硫磺岛是一座海岛,美军的坦克和装甲车可以轻松地在上面行动,美军的坦克许多时候都把炮筒对准日军的地堡或坑道口直瞄射击,对日军威胁极大。为了对付隐藏在坑道内的日军,美军甚至用上了推土机,直接把坑道口封死,使里面的日军窒息而亡。而上甘岭是一座近600米的高山,美军的机械化部队根本无法展开,坦克也只能作为固定火力点来用,威力大打折扣。

上甘岭战役的真实秘密(上甘岭和硫磺岛)(5)

4、二者的战争实质不同有很大关系

二战是人类史最彻底最残酷的战争,参战双方都处于你死我活有你无我的血拼状态,几乎所有参战国都“全民动员”,实施“国家总体战”,可以说一切宗旨就是为了战争胜利。

朝鲜战争一开始就不是一场全面战争,当时冷战大幕刚刚揭开,美国的注意力集中在欧洲,并不希望在亚洲投入过多的资源。仁川登陆取得巨大胜利后,美国政府产生了侥幸心理,加上麦克阿瑟的个人威望,美军才得以越过38线,向鸭绿江推进。但当时美国的决策层还是小心翼翼的,杜鲁门对麦克阿瑟在三八线以北作战的权力进行了诸多限制。

一场战役的胜利,不是强大的火力就能决定的,天时、地利、人和。任何方面的缺失,都能导致战争的失败,朝鲜战争我军是抵抗侵略,是正义的战争。而日军在硫磺岛上的抵抗是邪恶的战争,失败是必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