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刚死,最受宠的大妃阿巴亥就收到了“遗诏”:殉葬!

她不愿意,皇太极带着人包围了她,冷笑道:“大妃若不愿意,我可以用弓箭弦勒死你。”

于是,一天之内,后金的大汗和大妃相继去世。

大家面面相觑,公开投票,要推举大贝勒代善当新一任大汗,他却连连摆手:“千万别找我!”

第二天,代善看着八弟皇太极,笑了:“我要推荐八弟当大汗!”

最后,皇太极接替了父亲的位置,成了后金的新任大汗。

皇太极和代善关系(30岁大妃和代善约会)(1)

不过,当这个结果通报整个后金时,大臣和百姓都非常惊讶。

怎么会是皇太极呢?

势力最强的是大贝勒代善,努尔哈赤最爱的是阿巴亥(多尔衮的母亲)之子。

虽然四贝勒皇太极也不差,但要说让他当大汗,总觉得太意外了一些。

看着叽叽喳喳的大臣们,二贝勒阿敏忍不住冷笑了一番。

这样的结果,他可一点都不惊讶。

为了汗位,皇太极在背后搞的小动作,光他看到的,就是代善、莽古尔泰、阿济格、多尔衮等人加起来也想不到的。

早在努尔哈赤病重时,皇太极就已经开始谋划了。

皇太极和代善关系(30岁大妃和代善约会)(2)

1626年,努尔哈赤在清河汤泉疗养,病情加重后,他迅速通知阿巴亥,同时自己也坐船往回赶。在叆鸡堡,努尔哈赤见到了阿巴亥。

两人关起门来,相处了好几天。在这几天里,努尔哈赤没有见过任何一个儿子,唯有侄子阿敏被召见了。

还没等努尔哈赤去世,皇太极就找到了阿敏:“父汗对你说了什么?”

阿敏笑而不答,他很清楚皇太极的意图,无非就是汗位,但此时的阿敏还没有想清楚自己应该站在哪一边。

皇太极和代善关系(30岁大妃和代善约会)(3)

阿敏是努尔哈赤的侄子,汗位自然是没有他的份,但作为四大贝勒之一,他的支持和势力也非常重要。

谁知道,皇太极也不绕弯子,直接来了一句:“我只需要你什么都不知道!该有的好处,你一定会有。”

阿敏立刻心领神会,皇太极根本不想从自己这里听到任何关于传位的信息,也不希望自己出去散播传位的消息。

这桩协议,就此达成。

后来,阿巴亥带着努尔哈赤的灵柩回宫,皇太极等不及给父汗吊唁,直接就拿出了“殉葬”遗诏,赐死了阿巴亥。

这样一来,临终前,努尔哈赤见过的两个关键人物都“闭嘴”了。

皇太极和代善关系(30岁大妃和代善约会)(4)

这番操作,如果不是阿敏亲身经历,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和善好相处的皇太极,居然还会有这样的一面。

阿敏想,这番操作,大概只是皇太极的冰山一角。他继位的背后,还不知道藏着多少“算计”。

其实,作为打天下的人,努尔哈赤的儿子们,各个能征善战,都立下了汗马功劳。随便拎出来一个,都比清朝中后期的任何一个皇帝、皇子要厉害得多。

可就是在这样一群厉害的人里,老八皇太极脱颖而出接了父亲的班。而且,他接班之后,还把一团乱麻的后金搞得风生水起,直接建立了满清。

皇太极和代善关系(30岁大妃和代善约会)(5)

这样的皇太极,靠的是什么呢?

我翻看了史书,研究了皇太极的经历之后发现,论行军打仗,皇太极在努尔哈赤的儿子里只能算一般。但是论谋略、论算计人心,皇太极论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就算是后来的多尔衮,在皇太极面前,也逊色不少。

不信,你跟我来看看皇太极玩弄人心的几件典型事件。

其一,两次储君被废,皇太极看似无辜,实则就是大boss。

努尔哈赤年富力强的时候,曾经两次立过储君,分别是长子褚英,次子代善。

但他们最终,都被废掉了。废掉的过程,都比较戏剧化。

皇太极和代善关系(30岁大妃和代善约会)(6)

【废褚英】

褚英的被废,是从五大臣和四大贝勒的告发开始的。

作为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虽军功赫赫,但平时嚣张跋扈,和大臣、兄弟们的关系很不好。努尔哈赤立他为储君后,五大臣和四大贝勒就联合跑去告状了。

这九人联合状告褚英欺压兄弟,侮辱大臣。

努尔哈赤一听,直接说:“我不相信你们的口头举报,我要书面材料。”

汗曰:“尔等若以此言口头告吾,吾焉能记,可书写呈来。”四弟、五大臣将被虐情形各写一书,呈奏于汗。(取自《满文老档》(译文))

结果,这九个人还真就下了狠心,一帮带兵打仗的大老粗,硬生生写出了书面材料,努尔哈赤这才开始处理。

皇太极和代善关系(30岁大妃和代善约会)(7)

面对九人的指控,褚英自以为储君之位无敌,父汗肯定不会对自己下手,二话不说就承认了,态度还十分蛮横。

努尔哈赤非常生气,直接就要求褚英闭门思过。

而就是这个开始,让褚英再也没了自由之身。之后,褚英在思过期间搞诅咒,又被幽禁,几年后直接被赐死。

努尔哈赤选的第一个储君,就这样出局了。

皇太极和代善关系(30岁大妃和代善约会)(8)

【废代善】

相比褚英,代善的储君之位更是丢得非常可惜。

代善性格柔和,和兄弟们关系也处得很好,也有军功威望,是个不错的储君。

但有一点,他有点好色。偏偏还有人勾引他,这个人就是努尔哈赤最爱的大妃阿巴亥。

阿巴亥知道代善是下一个大汗,就想尽办法讨好他。一个女人要讨好一个男人,最好的方式是什么呢?

答案不言而喻。尤其,代善和阿巴亥还年龄相仿,阿巴亥诱惑起来得心应手。

皇太极和代善关系(30岁大妃和代善约会)(9)

可这件事情,刚好被努尔哈赤一个不受宠的小福晋撞见了。

1620年,借着侍女被处置的由头,小福晋直接把事情抖落了出来:

“大福晋曾两次备饭送与大贝勒,大贝勒受而食之。且大福晋一日二、三次派人至大贝勒家,大概有什么事共同商议。大福晋本人也二、三次黑夜出院去。”(《满文老档·太祖》)

面对阿巴亥和代善的背叛,努尔哈赤非常痛心。

可他暂时下不去狠手,只能以“盗窃”的名义休弃了阿巴亥。

至于代善,努尔哈赤没有给他任何惩罚。

这件事情看似对代善没有任何影响,但此后他的地位一落千丈,最后因为一件虐待儿子的小事,被废掉了储君之位。

这两次的废储君事件,似乎看起来和皇太极都毫不相干。

皇太极和代善关系(30岁大妃和代善约会)(10)

但只要仔细一琢磨,就会发现他在这其中扮演的角色。

在褚英被废的过程中,重点人物是五大臣和四大贝勒九人,而皇太极就是其中之一。在这九人中,皇太极是最擅长文字工作的。

可以想见,当努尔哈赤要求书面材料时,执笔的人肯定是皇太极。那么,如何让褚英的罪过看起来更大,如何挑起努尔哈赤的怒火,皇太极必然竭尽所能。

而在代善被废的过程中,我们注意看小福晋在告发时说的那句话。

在小福晋的话中,阿巴亥本是想要讨好代善和皇太极两个人的,但是代善接受了,而皇太极拒绝了。这样一对比,代善就成了觊觎继母的人,而皇太极的形象瞬间被拔高了。

皇太极和代善关系(30岁大妃和代善约会)(11)

如果说,小福晋的背后没有高人指点,我绝对不信。

后来,努尔哈赤去世,小福晋在皇太极的安排下也“殉葬”了。

这个手笔,像极了过河拆桥。

而这一切,都有赖于最终获利者——皇太极。

其二,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为夺位,算准了人心。

十年磨一剑,最后得汗位的过程,是皇太极算计人心最典型的事件。

除了前面我们提到的收买阿敏、逼迫阿巴亥“殉葬”,他做得最巧妙的地方就是让代善心甘情愿地让位。

皇太极和代善关系(30岁大妃和代善约会)(12)

在当时的情形下,阿敏和阿巴亥都已经“闭嘴”了,汗位就绝对不会有指定继承人之说,而是会通过常规的选举来进行。

代善作为最年长的哥哥,军功赫赫,家里又有一堆有兵权的儿子、侄子,地位最高,呼声也最高,是众望所归的继承人。

可是,当大家推举代善的时候,代善却吓得连连后退,非要拒绝当大汗,最后还推举了八弟皇太极。

这一切,也都是皇太极算计人心的结果。

努尔哈赤晚年,搞出了“八王议政”和“八旗制度”,在这两项制度之下,后金的政权变得非常松散,成为了实质上的“共和制”。

也就是说,旗主自行管理将士、民众、财产,如果行军打仗,获得的战利品也归自己所有。

这样一来,每一个旗主就相当于一个小小的“王”。

皇太极和代善关系(30岁大妃和代善约会)(13)

皇太极巧妙地利用了这种制度,和旗主下的骨干将领全部搞好关系。这样一来,如果旗主有什么异动,皇太极将会成为第一个知道的人。

而在努尔哈赤病危时,皇太极利用继承人缺位这个特点,对八旗部下煽风点火,让他们纷纷表现出对汗位“势在必得”的架势。

驭人能力本就不强的代善,一看这形势,立马就觉得即将到手的汗位不香了。与其当个空头大汗,经常被人指责能力不够,他还不如好好捏着手里的两旗,日子要多香有多香。

代善知难而退不要汗位,并不代表他一定要支持皇太极。

这时候,皇太极的第二步棋就起到了作用。

皇太极和代善关系(30岁大妃和代善约会)(14)

一直以来,皇太极都特别注意和岳托、萨哈廉的关系。他们俩,是代善最出色的儿子,在代善面前有很大分量。

当岳托、萨哈廉看到父亲代善放弃汗位后,立马就跑过去和代善商量:“不如推举皇太极?”

《八旗通志·礼亲王代善传》代善及子岳托、 萨哈廉,共作议书,诣朝。以书示大贝勒阿敏等,言推戴太宗文皇帝嗣统。众皆喜。太宗让至再三,众让坚不可却,然后从之。

代善回头一看这两儿子,心里跟明镜似的。岳托和萨哈廉,这是明显给皇太极当说客来了。看穿一切的代善,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不为别的,就冲着岳托和萨哈廉的人情。

今日,他们父子三人鼎力扶持皇太极;来日,皇太极必然也会换他们无极富贵。

我想,这大概也在皇太极的算计之中。

皇太极和代善关系(30岁大妃和代善约会)(15)

比起一般人的算计,皇太极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没有主动说要,却依然有办法让你拱手相让。

除了这些事情,皇太极登基后,他算计人心的权谋手段,更加从背地里转到了明面上。

比如:

他杀了多尔衮的母亲,却依然有办法让多尔衮为他效命,四处征战。

他先贬阿济格,紧接着就提拔多尔衮,让他们兄弟心生嫌隙,再也无法成为自己的危胁。

再比如:他用短短十几天,将宁死不降、绝食自杀的明朝大将洪承畴,变成跪地称臣的满清忠臣。

后人因为无法解释洪承畴的巨变,从而杜撰出了“庄妃劝降”的美人计。

……

皇太极和代善关系(30岁大妃和代善约会)(16)

这样的皇太极,在算计人心的本事上,达到了极致。

而这,就是努尔哈赤其他儿子,最望尘莫及的。

世事洞察皆人心。

或许,对于帝王来说,掌握了人心,就等于掌握了这个世界的钥匙。

从这个角度来看,皇太极确实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