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长沙,雨淅淅沥沥的下着。

街上行人稀少,毛泽东从一家鞋店缓步走出来。

他此次从第一师范学校出来,就是为了给自己买一双鞋。

他脚上的鞋子,早已破烂。

老师杨昌济叮嘱过他多次,让他买一双新的。

可是毛泽东总是不放在心上,这一次是杨昌济逼着他去买的,并且给了他一块大洋。

大昌鞋店的布鞋,四毛钱一双,其实要价并不贵,但毛泽东还是不舍得买。

他从鞋店出来后,径直走到了一家书店门口。

他是这家书店的常客,经常过来看书。

下雨天与少年(恰同学少年中最美的雨天)(1)

由于买不起书,他总是在书店看书,一坐就是大半天,这让店里的老板很是不喜欢。

对于老板的态度,毛泽东丝毫不在意,他脑子里想的都是如何尽可能的读书,根本没时间去想老板的态度。

他在书店门口的广告牌前停下,看到上面有不少新书推荐,其中就有《西洋伦理史论》。

这本书,他很有兴趣。

于是快步走进书店,将手伸向了《西洋伦理史论》这本书。而就在他弯腰伸手的同时,另一只手也伸了过来,将旁边的《伦理学原理》拿了起来。

当两人都直起身子时,毛泽东惊呼了起来,“原来是你啊,这么巧。”

而陶斯咏认出来了毛泽东,原来这是两人第二次见面,还是同一家书店,同一个地方。

他们俩上次见面,也是因为买书。

当时的陶斯咏,跟随父亲陶翁从第一师范出来后,就到书店来买书。

她很喜欢杨昌济老师的书,当时是准备买杨昌济的新书《达化斋日记》的。

杨昌济是长沙有名的大师,他的书非常抢手。等到陶斯咏来买的时候,已经只剩下最后一本。

可是老板找了很久没有找到,他没有记错,是还剩下一本,可是怎么找也找不到。

这时候他的目光落在了一个人身上,这个青年坐在地上正津津有味地读着一本书。

老板一把将书从他手中夺走,还很不耐烦,原来这个青年便是毛泽东。因为没有多余的钱买书,所以经常来这家书店免费看书。

下雨天与少年(恰同学少年中最美的雨天)(2)

老板虽然没有直接轰他走,却也对他很冷落。

正在兴头的毛泽东,忽然被人从手中夺去了书,很是不高兴。

但是当老板让他买走时,他又没有钱买,于是只能悻悻离开。

这一切,一旁的陶斯咏都看在了眼里,当然了,她也没有放在心上。

等到她带着新书走出书店时,却又看到了毛泽东。

这个没什么钱却爱读书的青年,她发生了兴趣。

原来毛泽东将手中仅有的两个烧饼,分了一个半给穷孩子吃。

毛泽东的爱心,让陶斯咏很是欣赏。

于是她走到毛泽东面前,将《达化斋日记》送给了毛泽东。

毛泽东很是高兴,对她说看完了还给她。

而陶斯咏则说不用还了,送给你了。说完,便离开了。

这一次,她以为他只是个过客,却没想到她们却还有第二次相见的机会,而更巧合的是,第二次还是在同一家书店。

第二次相见,还这么巧,缘分这种事情真是很难说。

他们开始聊了起来,从互相告知对方姓名开始。

当毛泽东说他叫毛润之时,陶斯咏心头顿时一热。

她以为毛泽东会说他叫毛泽东呢,没想到他叫毛润之。

陶斯咏之所以心头一热,是因为第一师范有个叫毛泽东的学生写文章很厉害,她非常崇拜。

一直想见一见,却没有如愿。

但她不知道的是,眼前的这位毛润之,便是她想见而见不到的毛泽东。

陶斯咏虽然略显失望,但是还是告诉了毛泽东她叫什么名字。

当毛泽东听说眼前的这个姑娘叫陶斯咏时,顿时夸奖起来:“好名字,喜斯陶,陶斯咏,喜庆。”

下雨天与少年(恰同学少年中最美的雨天)(3)

陶斯咏则说,“你也知道这个典故?”

毛泽东则爽朗说道,“喜则斯陶,陶斯咏,咏斯犹,犹斯舞,你取这个名字,一辈子都会开心快乐的。”

屋外的雨越下越大,他们买完书后,不能立即离开,于是便站在屋檐下躲雨,顺便聊了起来。

他们望着倾盆大雨,瞬间诗兴上来。

陶斯咏吟咏起了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女孩家娇柔, 喜欢李清照的词,很是正常。

而身为男孩子的毛泽东,则觉得杜甫的《春夜喜雨》更有意境,两人就这样在雨中,你一首词我一首诗互相竞赛着,不亦乐乎。

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间,雨已经停了,也到了分别的时候。

两人握了握手,互相道别。

下雨天与少年(恰同学少年中最美的雨天)(4)

毛泽东约陶斯咏下次再聊,说完便向一师方向走去。

陶斯咏望着毛泽东远去的背影,喃喃自语:“下次?一没有时间,二没有地点,哪来的下次?”

与毛泽东不经意间见了两次面,这两次见面,陶斯咏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一次书店相遇,陶斯咏并没有对毛泽东留下多深的印象。

第二次书店相遇,则不同了。此时的陶斯咏跟毛泽东一番交流畅谈后,发觉这个年轻人很了不起,在心中已经有了仰慕之情。

她期待着两人可以第三次见面,可是第三次在哪呢?

不久之后,机会来了,还是上天的眷顾。

毛泽东为了广征好友,一同读书学习,写了大量《二十八画生征友启事》,贴到各所院校门口。

周南女中的门口,也贴了一张。

陶斯咏经过学校大门口时,也看到了这张启事,不过还没有读几句,便被身旁的向警予拉走了。

可是当听到有人念到“嘤鸣以求友”时,陶斯咏忽然心中一惊,甩开向警予的手,跑回到启事前,读完了整张启事。

下雨天与少年(恰同学少年中最美的雨天)(5)

这个时候,她在心中忽然想到了一个人,毛润之。她们第二次在书店门口时,就曾对“嘤鸣以求友”这句聊过。

回到宿舍的陶斯咏,打开了她买的那本《伦理学原理》,扉页上写着“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望着这句话,她若有所思起来。忽然她做了个决定,惊吓到了向警予,原来她想应征。

向警予也想见见这位二十八画生,于是两人写了一封应征的信,署名是“周南女中悠然女士”。

到了信中约定的时间,他们在岳麓峰上的半山亭见面了。

一见面,两人才发现又碰面了。当毛泽东对向警予介绍自己时,“鄙人毛泽东,就是二十八画生”。

陶斯咏忽然怔了一下,原来他就是毛泽东啊,不禁害羞地笑了起来。

有时候缘分就是这么奇妙,想见的人原来早就见到了。当真是相逢不识君啊。

最美不是下雨天,而是与你躲雨的屋檐。

淅淅沥沥的雨,细腻柔情。

滂沱的大雨,情感迅速升温。

此后的情丝,牵连着两颗年轻的心。

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两人终究没有能走到一起。

下雨天与少年(恰同学少年中最美的雨天)(6)

在历史上,陶斯咏是长沙有名的美女、才女,在毛泽东和杨开慧相恋后,她离开了长沙,继续在外地从事教育事业,直到1935年因病去世。

据说毛泽东的那首《贺新郎·别友》就是为她写的:“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