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爸爸、妈妈都经历过旧社会,曾经讲过当年没有文化的尴尬故事:在大村识字写字的人很少,在许多偏僻的小村没有,即使一些富户过大年贴对联,也只好买来红纸,裁成条幅,在吃饭瓷碗的抓手上涂染墨汁,由上到下竖印,一个圆圈代替一个字,贴在门侧;腊月到了,一个妇女给常年在外“走西口”的丈夫写信,但因不会写字,只好以物代字邮去;丈夫收到的信件里面装着的两颗红枣、一粒茴香,立刻明白了妻子“枣枣茴香(早早回乡)”的意思。

一亿多人摘除了文盲的帽子是什么(一亿多人摘除了文盲的帽子)(1)

在旧社会,占人口大多数的穷苦人上不起学,教育成为少数权贵和富豪的垄断行业。而对于农村的女孩子来说,即使出身在富户,也只是深居闺房、缠足度日的命运。距离我们村15里路的山西省兴县黑峪口村地主家庭出身的知识分子刘少白,深受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的影响,十分开明,坚决将两个女儿送到学校读书,成为当地的奇闻,竟然遭到许多人的非议。

一亿多人摘除了文盲的帽子是什么(一亿多人摘除了文盲的帽子)(2)

旧中国的文盲太多了,至1949年,在全国5.5亿人口中文盲占到80%,5人之中就有4个文盲。这是旧中国长期落后的原因之一。

毛主席早就认识到解决中国文盲众多问题的重要性、必要性,1945年明确指出:扫除文盲,是新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但毛主席还力主在文化上翻身,为建成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于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60年代前期,先后掀起四次波澜壮阔的扫盲运动高潮:

一亿多人摘除了文盲的帽子是什么(一亿多人摘除了文盲的帽子)(3)

第一次从 1950年9月至1953年,全国扫除职工文盲近100万人,扫除农民文盲308万人;第二次从1955年至1957年上半年,全国原有文盲中的2200万人脱盲,160万人达到高小、或初中文化程度。期间,我的妈妈在负责扫盲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努力学习,顺利脱盲,成绩显著,受到表扬,还被张贴红榜公布,成为当地扫盲战线的榜样,至今她还能认识常用字,引以为荣!

一亿多人摘除了文盲的帽子是什么(一亿多人摘除了文盲的帽子)(4)

第三次从1958年1月到9月,全国共扫除青壮年文盲1亿人,1799个县、市(全国79.7%的县、市)基本上扫除了青壮年文盲,涌现出了17个基本无文盲省;第四次从1960年4月至1961年,明显地加快了扫盲速度,有力地巩固了扫盲成果。

1964年,我国开始第二次人口普查,同时也对国民的文化素质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结果显示:15岁以上人口的文盲率,由解放初期的80%下降到了52%,1亿多人摘除了文盲的帽子。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不仅使中华民族的文明从此迈上了快车道,也是对世界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亿多人摘除了文盲的帽子是什么(一亿多人摘除了文盲的帽子)(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