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是人类诸多活动中的一种,自人类文明起始之日起它就已经开始发生作用。它有着人类活动所共有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和知识性。

目的性,即实践是人类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正是在存续中的种种需要,衍生出一系列的活动目的,随着实现目的的复杂性日益增加,活动中的组织管理也日趋重要。

依存性,人类要想实现自身的存续,必须处理好自身内部,以及自身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而这种相互关系多集中表现在相互之间的依存。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通过适应或改造外部环境来取得必须的资源,必须通过自身的组织来实现劳动,从而获得所需的产品或劳务。

知识性,求知是人类永远不变的优秀品质。知识的获得大体有两种途径:直接经验(自己亲自实践)和间接经验(前人成文或口传的经验总结)。知识获得以后,还必须经过记忆、分析、推理,使其成为体系,进而形成特定的理论、原理、方法等。

管理学原理和管理学概论(管理和管理学)(1)

人们常常提到管理,可到底管理是什么?“一千个定义者,就有一千个法约尔”,可谓众说纷纭,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

管理有动词和名词两重意味。动词意味,“管好”,“理顺”;而名词意味,也就是将所涉对象“管好”,“理顺”的活动,其间还涉及由其引发的一系列的现象和关系。

在此,我也给出根据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所总结出的定义: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在特定的时空中,对组织成员在目标活动中的行为进行协调的过程。其包括以下具体内涵:

1、 管理成败的标准是组织的共同目标实现与否。任何组织的目标,都包含两方面的要求:(1)效率,强调做事方法的正确性;(2)效果,强调所做之事的成果(所做之事正确与否)。二者既相互矛盾,又相辅相成,而管理的任务就是要通过协调使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但无论如何都不应以牺牲客户的利益为协调二者关系的代价。

2、 管理必须在特定的时空中进行。如果跳出这个必要条件,所行使的管理有可能是没有意义的,甚至是错误的。

3、 人的行为是管理的核心。组织的总体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分解后的若干子目标的实现,人员的分工合作,具体操作,则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协调人的行为势在必行,人的行为才是管理的核心。

4、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牵涉甚广,它与管理中的各项职能(五大管理职能: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决策是协调的前提,组织是协调的手段,领导是协调的“负责人”,控制是协调的保障,创新是协调解决问题的途径。这就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任务,管理者必须掌握更高的管理技能,才能胜任协调的任务。可见,协调将永远是管理的本质。

管理学原理和管理学概论(管理和管理学)(2)

想要更深入地理解管理,必须明确其基本特征:

1、 管理具有二重性。即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体现在其客观性上,它是人类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职能,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生产力,并不随人的意志而改变;社会属性体现在其是一定生产关系的反映,说到底管理离不开社会生产活动。

2、 管理具有目标性(不再赘述)。

3、 管理具有组织性。管理离不开组织。二者目标往往具有一致性;组织是管理运行和实施的载体和依托;组织是管理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和基本职能;管理活动同时还受到组织规则和规范的制约。

4、 管理具有创新性。创新本来就是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管理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创新。随着管理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以及管理自身因素和方式的发展变化,管理必须创新。

管理学原理和管理学概论(管理和管理学)(3)

说完管理,我们来谈一谈管理学。

管理学,说白了就是研究管理的学问。一个名词往往在其后加上一个“学”字,立马就显得高深莫测起来,很多人因此望而却步,其实管理学并非那么“不近人情”。只要入门得当,学习起来还是很容易的。

管理学是有着自身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任何学科都有着自身特定的规律,而学科研究的指向也自然都集中在这些规律上,管理学就是研究管理活动以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管理实践活动中经验的总结。而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也就落到了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方法上。

管理学所涉甚广,不仅横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还涉及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它是社会化、现代化和各门学科共同发展的产物。

管理学研究方法:

(1) 归纳法。归纳法是管理学研究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在复杂的管理活动中,归纳法是一种“不求全”,“但求概”的研究方法,是一种人为理想化的研究方法。它通过对客观存在的一系列典型事物、经验进行观察,从掌握典型事物的典型特点、典型规律入手,进而分析研究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找出事物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这种从典型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又被称为实证研究。

(2) 试验法。即人为地为某一试验创造一定条件,观察其实际实验结果,再与未给予这些条件的对比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外加条件与试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果多次试验的结果相同,就可以得出结论,存在某种普遍适用的规律性。试验法是能得出最接近真理结论的一种管理学研究方法,但是他的缺点同样突出,它需要“反复”试验,而往往一些高层、宏观的管理问题,由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以及所涉因素众多,再加上很难具备进行“重复”试验的条件,试验法往往不具备普遍适用性,解决一些相对“简单”的管理学问题则更具价值。

(3) 演绎法。对于复杂的管理学问题,管理学家往往选择从某个概念出发,或从某种统计规律出发,更或者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用归纳法找到一般规律性,并加以简化,形成某种出发点之后,再建立能反映某种逻辑关系的经济模型(一种简化了的,符合逻辑推理的一种产物),通过对这种经济模型进行研究,从而得出相应结论的研究方法,就是演绎法。

管理学原理和管理学概论(管理和管理学)(4)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

在演绎法中,所建立的模型是关键,主要有:

① 解释性模型,从理论概念出发建立的模型。例如投入产出模型。

② 经济计量模型,从统计规律出发建立的模型。如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建立在回归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基础上的各种预测模型和决策模型。

③ 描述性模型,建立在经济归纳法上的模型。例如库存储蓄量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