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水面,自晴川桥至江汉一桥一带,常年停泊着近百艘用于居住的水泥船和木船,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水上群落。

这些无动力的水泥船或木船,用缆绳系在岸边,在船头放置一块跳板供住家上下船。缆绳的长短要根据水位的高低进行调节,冬放夏收。这些三五成群的船只,有的船与船之间还用缆绳连在一起,形成连体以抵御风浪。即便如此,也时不时发生断链走锚江漂的事故。因船无动力,一旦断链走锚就只能随波逐流,非常危险。

据海事部门介绍,早期汉江集家嘴有个水产市场,外地鱼贩的渔船就开到这里做买卖。后来水产市场搬迁到白沙州,鱼贩子就把船卖给汉正街周围的打工者,有的成了住家,有的成了水上鱼市,有的改造成小型水上旅馆。这些生活在船上的打工者,有的以拾荒为业,有的在汉正街小商品批发市场做搬运工,有的利用江边便利做贩鱼等小生意。选择住在船上大都是因为买不起房子。虽然汉江边上的江景房均价当时已达每平方两万元左右,但一艘水泥船一般只需几千元至一万元左右,木船更便宜,很多人家在这里一住就是上十年。他们蜗居在小船上,延续着自己的生活梦想。

住在船上用水用电都很不方便。平时生活垃圾直接排放到江里,江水只能用来洗衣、洗菜,吃喝用水还得上岸去挑。船上没有电,不能播放电视,一般到了晚上就睡觉。有的船家为了方便上学的孩子做作业,出高价从趸船或码头接电。虽然条件艰苦,但在船上住惯了,很多人家还是舍不得离开这里。夏天没有电,但晚上徐徐江风却是天然的空调;收入低,却能吃上自家在江边种的生态蔬菜、放养的土鸡;花不了多少钱,住的却是实实在在的滨水“江景房”......

汉江水上部落处于武汉市这座大都市的管理插花地带,管的部门多,涉及水务、城管、港监、海事、安监、渔政等多个部门,很多年一直是个管理难题。出于市容市貌、水体污染、行洪航运、居民安全等方面的考虑,这个部落迟早会被取缔。2009年以来,武汉摄影师周国献对这一特殊群体进行了持续的专题拍摄。

2016年,武汉市沿江港口岸线资源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面启动。晴川桥至永丰桥15.4公里范围内的“水上人家”全部弃船上岸,95户人家的96艘船集中处理。昔日“汉江一景”从此消失,武汉摄影师周国献多年前拍摄的《江城水上人家》影像成为绝唱。

—— 周国献 2016年11月于武汉

注:作品《江城水上人家》曾在2014年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上展出;2015年1月,又在武汉卓尔美术馆《浮生四记——周国献纪实摄影作品展》中展出。

人文山水摄影作品展(周国献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1)

▲ 2011年2月2日,武汉晴川桥下汉江水上人家。(周国献 摄)

人文山水摄影作品展(周国献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2)

▲ 2014年4月19日,武汉晴川桥下的汉江水上人家。(周国献 摄)

人文山水摄影作品展(周国献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3)

▲ 2011年12月18日,渔民在趸船附近打鱼。(周国献 摄)

人文山水摄影作品展(周国献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4)

▲ 2010年11月20日,汉江上的打鱼船。(周国献 摄)

人文山水摄影作品展(周国献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5)

▲ 2010年12月25日早晨,大雪过后,湖北洪湖人肖成礼夫妇准备上岸卖鱼。肖成礼1944年生,2000年开始在集家嘴一带的船上生活,以贩鱼为业。(周国献 摄)

人文山水摄影作品展(周国献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6)

▲ 2010年12月25日早晨,大雪过后,湖北洪湖人肖成礼挑着一担鱼到岸上卖。肖成礼1944年生,2000年开始在集家嘴一带的船上生活,以贩鱼为业。(周国献 摄)

人文山水摄影作品展(周国献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7)

▲ 2011年5月28日,武汉江汉一桥附近水上鱼市的鱼贩挑鱼送到定点餐馆。(周国献 摄)

人文山水摄影作品展(周国献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8)

▲ 2011年2月19日,武汉江汉一桥附近的汉江水上人家。(周国献 摄)

人文山水摄影作品展(周国献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9)

▲ 2011年12月24日,武汉晴川桥下汉江水上人家。(周国献 摄)

人文山水摄影作品展(周国献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10)

▲ 2011年2月2日除夕上午,湖北仙桃人龚恒道到岸上挑饮用水。(周国献 摄)

人文山水摄影作品展(周国献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11)

▲ 2011年2月2日除夕上午,湖北洪湖人肖成礼在生火烧水。肖成礼1944年生,2000年开始在集家嘴一带的船上生活,以贩鱼为业。(周国献 摄)

人文山水摄影作品展(周国献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12)

▲ 2011年2月2日除夕上午,湖北仙桃沔阳人马师傅的老婆刘德姑在生火做饭。刘德姑爱唱歌,边做边唱。(周国献 摄)

人文山水摄影作品展(周国献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13)

▲ 2011年2月2日除夕上午,黄陂武湖人方师傅请女儿为她剪个头发过年。(周国献 摄)

人文山水摄影作品展(周国献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14)

▲ 2011年2月2日除夕下午,湖北仙桃人龚恒道(右二)请摄影师周国献和肖成礼等邻居吃年饭。(周国献 摄)

人文山水摄影作品展(周国献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15)

▲ 2011年2月3日大年初一早晨,一个女子在船舷边洗头。(周国献 摄)

人文山水摄影作品展(周国献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16)

▲ 2011年2月3日大年初一,武汉晴川桥下的汉江水上人家在枯水季节加固缆绳和跳板。(周国献 摄)

人文山水摄影作品展(周国献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17)

▲ 2011年2月3日大年初一,左邻右舍在帮助湖北仙桃沔阳人马友成(左一)调整跳板。(周国献 摄)

人文山水摄影作品展(周国献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18)

▲ 2011年2月3日大年初一,湖北洪湖人肖成礼的在深圳打工的女儿和外孙女回来过年,大年初一早晨第一碗饭是外孙女的。(周国献 摄)

人文山水摄影作品展(周国献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19)

▲ 2012年2月11日正月二十,湖北仙桃沔阳人马友成的儿子和即将生产的儿媳妇来看望住在船上的父母。马友成1995年起在集家嘴一带的船上生活,以贩鱼为生,那时晴川桥还没开建。(周国献 摄)

人文山水摄影作品展(周国献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20)

▲ 2010年12月15日9:46,大雪过后,武汉晴川桥下的汉江水上人家还在梦乡,连接陆地的跳板被风雪吹打得七零八落。(周国献 摄)

人文山水摄影作品展(周国献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21)

▲ 2010年12月15日,雪后的武汉晴川桥下水上人家。(周国献 摄)

人文山水摄影作品展(周国献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22)

▲ 2010年12月15日,大雪过后的武汉晴川桥下水上人家。(周国献 摄)

人文山水摄影作品展(周国献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23)

▲ 2014年1月1日,枯水季节的武汉晴川桥下汉江水上人家。(周国献 摄)

人文山水摄影作品展(周国献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24)

▲ 2011年5月8日,武汉晴川桥下汉江水上人家。(周国献 摄)

人文山水摄影作品展(周国献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25)

▲ 2010年11月7日,武汉晴川桥下汉江水上人家。(周国献 摄)

人文山水摄影作品展(周国献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26)

▲ 2010年11月7日,一汉正街打货少女询问是否可以在船上厕所方便。一个简易厕所就搭建在船舷边上,污物直接排入洗衣妇背后的江里。(周国献 摄)

人文山水摄影作品展(周国献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27)

▲ 2012年2月11日,武汉晴川桥下汉江水上人家。(周国献 摄)

人文山水摄影作品展(周国献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28)

▲ 2012年12月11日,武汉晴川桥下的汉江水上人家在岸边浇菜。(周国献 摄)

人文山水摄影作品展(周国献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29)

▲ 2011年6月1日,武汉江汉一桥附近的汉江水上人家。(周国献 摄)

人文山水摄影作品展(周国献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30)

▲ 2011年5月28日,武汉江汉一桥附近的汉江水上人家。(周国献 摄)

人文山水摄影作品展(周国献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31)

▲ 2011年5月28日,武汉江汉一桥附近汉江水上人家的洗衣妇。(周国献 摄)

人文山水摄影作品展(周国献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32)

▲ 2011年12月24日下午,几个少年在武汉晴川桥下汉江边玩泥巴,以自己的方式欢度平安夜。(周国献 摄)

人文山水摄影作品展(周国献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33)

▲ 2012年2月11日正月初九,几个小男孩在汉江堤上拔草烤红薯。(周国献 摄)

人文山水摄影作品展(周国献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34)

▲ 2011年6月1日儿童节,武汉江汉一桥附近汉江水上人家的孩子。(周国献 摄)

人文山水摄影作品展(周国献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35)

▲ 2011年12月24日下午,龚杰在生火做饭。龚杰1961年生,原是武汉玻璃厂职工,改革开放时出来做过十几种生意,均未起色;后来将汉正街的一室一厅改作小门面出租给物流公司,花1.5万元买了一艘大水泥船居住。(周国献 摄)

人文山水摄影作品展(周国献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36)

▲ 2011年12月24日下午,龚杰在生火做饭。龚杰1961年生,原是武汉玻璃厂职工,改革开放时出来做过十几种生意,均未起色;后来将汉正街的一室一厅改作小门面出租给物流公司,花1.5万元买了一艘大水泥船居住。(周国献 摄)

人文山水摄影作品展(周国献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37)

▲ 2010年12月25日,龚杰在晴川桥下的船舱卧室。龚杰1961年生,原是武汉玻璃厂职工,改革开放时出来做过十几种生意,均未起色;后来将汉正街的一室一厅改作小门面出租给物流公司,花1.5万元买了一艘大水泥船居住。(周国献 摄)

人文山水摄影作品展(周国献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38)

▲ 2010年12月25日,龚杰的小儿子在武汉晴川桥下的船舱起居室,这是他做作业的地方。龚杰的小儿子读小学四年级。(周国献 摄)

人文山水摄影作品展(周国献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39)

▲ 2011年12月18日下午,来自湖北潜江的冯新云(左一)收工回到汉水晴川桥下的水泥船住处,和工友将拖车抬到船上。这是物流公司老板专为打工仔购置的宿舍船。(周国献 摄)

人文山水摄影作品展(周国献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40)

▲ 2011年12月18日下午,来自湖北潜江的80后搬运工宋红鹏(右一)等6人收工回到汉水晴川桥下的宿舍船上休息,这是19个搬运工的家。(周国献 摄)

人文山水摄影作品展(周国献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41)

▲ 2011年12月18日下午,湖北潜江积玉口镇人董加良收工后在物流公司宿舍船舱内擦澡。董加良1962年生,来汉正街打工两三年了。育有一女一儿,女儿在南京某服装厂打工,儿子在南京读研究生。(周国献 摄)

人文山水摄影作品展(周国献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42)

▲ 2011年9月12日中秋节晚上,湖北仙桃沔阳人马浩在船上洗澡。(周国献 摄)

人文山水摄影作品展(周国献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43)

▲ 2011年9月12日中秋节晚上,湖北洪湖人肖成礼夫妇在甲板上乘凉,节日的晴川桥闪亮着多彩的装饰图案。肖成礼1944年生,2000年开始在集家嘴一带的船上生活,以贩鱼为业。(周国献 摄)

人文山水摄影作品展(周国献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44)

▲ 2011年2月2日除夕,湖北洪湖人肖成礼的在深圳打工的女儿和外孙女回来过年,与邻居刘德姑合影。(周国献 摄)

注:2016年,武汉市沿江港口岸线资源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面启动。晴川桥至永丰桥15.4公里范围内的“水上人家”全部弃船上岸。昔日“汉江一景”从此消失,武汉摄影师周国献多年前拍摄的《江城水上人家》影像成为绝唱。


《江城水上人家》序

——2014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摄影个展《江城水上人家》序言

巩志明

《江城水上人家》是摄影师周国献继《汉正街扁担》之后又一纪实摄影的力作。

周国献在不断的摄影实践中渐渐形成了自己的对周遭世界的观察方式、介入方式和表达方式,他是用摄影来将这一切浓缩提炼,静态化,为现实留影,为历史存照。我欣赏的是他对自己镜头前社会底层群体的那份温情,还有温情背后的理性的视角和视距。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喜欢将纪录类摄影的功能概括为:“干预社会,纪录历史”。其实,在干预社会和纪录历史之间,还有一个重要的内涵就是“表达情感和充实生命”。而这种“表达”和“充实”,不仅仅是针对拍摄者和被拍摄者而言,更多的是指那些被摄影作品传播之后影响了的受众。

周国献的摄影作品就包涵着这样的意味!

他用镜头将自己生活范围之内可以观照的底层劳动者群体的生活状态进行长期纪录,温情纪录,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纯粹纪录,之后参展、传播,让受众看到这个世界的丰富性和真实性,以及如此鲜活的独特个案,从中感受到自己的生命被充实,情感被感染,甚至价值观在被干扰、影响和矫正,这一切都是在默默的观看之中完成!

《礼记·表记》曰:“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如果我们将摄影的作用过分放大或者评估过高了,其实也是对纪实摄影人文精神的一种伤害,做的是负功!

我从较悲观的立场看,摄影能对世界的改变其实很有限,但是它能让更多的人看到自己根本不了解的世界的另一面,同时也感受到我们常常忽视的自己内心的另一面!更多的时候,摄影不能改变别人,只能改变我们自己!

这是我观看了周国献摄影作品之后的最大感受!

2014年6月15日于西安

【相关链接】:

周国献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在2014平遥摄影节展出

《浮生四记——周国献纪实摄影作品展》在武汉卓尔美术馆展出

媒体对武汉卓尔美术馆《浮生四记——周国献纪实摄影作品展》的报道

《浮生四记——周国献纪实摄影作品展》研讨会发言实录

周国献:汉江边的水上蜗居

水上部落作别汉江,水上人家影像成为绝唱


人文山水摄影作品展(周国献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45)

周国献艺术简介

周国献,中国雅昌影像签约摄影师,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2020-2023年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中国工业遗产大数据中心兼职研究员。

周国献先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武汉和湖北的影像探索,从传统纪实到新纪实,用镜头关注本土,用影像反映当下。其摄影作品曾参加2011/2015丽水摄影节、2013/2014平遥国际摄影大展、2017大理国际影会、2016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2021沈阳当代摄影学术邀请展、2012第九届中国摄影艺术节等国际国内摄影节个展,并在本地武汉博物馆、江汉关博物馆、卓尔美术馆、物外书店等举办摄影个展;曾荣获2013年第13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优秀摄影师奖、2016年第六届中国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优秀摄影展览奖、2017年第六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提名奖、中国金融系统2015年第三届和2017年第四届全国摄影展纪实类金奖、2019年度中国金融摄影家协会年度人物、湖北省2014年度摄影人物作品奖、2016年第三届“武汉市文学艺术奖”优秀文艺作品奖等奖项;2018年摄影项目《“大武汉”武汉工业遗产保护专题摄影项目》获湖北省文艺精品创作扶持资金项目资助;2020年8月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中国工业遗产大数据中心筹建“周国献工业遗产影像档案数据库”。摄影作品被武汉博物馆、武汉市档案馆和武汉市汉正街博物馆收藏;摄影作品集《汉正街期待“重启”》作为雅昌文化集团《100位摄影人镜头中的抗疫故事》之一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主要展览经历】

2011年11月,中国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摄影个展《汉正街扁担》;

2012年5月,第九届中国摄影艺术节摄影个展《恩施庆阳凉亭街》、《看展览的人们》;

2013年9月,第13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摄影个展《扁担:汉正街的传奇》;

2013年12月至2014年3月,武汉博物馆个展《走进汉正街——周国献汉正街纪实摄影作品展》;

2014年9月,第14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摄影个展《江城水上人家》;

2015年1月至2月,武汉卓尔美术馆个展《浮生四记——周国献纪实摄影作品展》;

2015年8月至9月,武汉市汉江湾壹号双人展《印象汉正街——周国献、郁胜文摄影作品展》;

2015年11月,中国丽水摄影节摄影个展《自动售套机》;

2016年4月至5月,武汉物外书店个展《百年老里分咸安坊——周国献纪实摄影作品展》;

2016年11月,第六届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个展《汉正街相册》;

2017年8月,第七届大理国际影会摄影个展《大武汉》;

2019年7月,武汉外滩1861《汉·港映像》群展;

2019年8月,武汉市汉正街《影像见证40年——我和我的汉正街摄影展》群展;

2019年8月,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印迹——“中国· 汉阳工业文化影像志”摄影展》群展;

2019年10月,北京国际摄影周《70x70的中国图像史——从七十位艺术家看1949年以来的中国摄影艺术》群展;

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江汉关博物馆个展《大武汉的工业记忆——周国献工业摄影作品展》;

2021年3月至4月,武汉市新世界百货《有板有眼有武汉》群展:

2021年9月至10月,第2届沈阳当代摄影学术邀请展个展《退场》;

2022年6月,武汉市汉正街《汉正街摄影展》群展。

【摄影作品集】

2011年11月:《汉正街扁担》

2013年09月:《扁担:汉正街的传奇》

2014年09月:《江城水上人家》

2015年08月:《印象汉正街——周国献、郁胜文摄影作品》

2015年11月:《自动售套机》

2016年11月:《汉正街相册》

2017年08月:《大武汉》

2019年12月:《远去的轰鸣声——荆楚工业厂房类型学图录》

2020年04月:《汉正街期待“重启”》

2021年05月:《退场》

2021年05月:《江城记忆》

.

特别声明:本头条号“黑镜头”发布的图片,除非特别注明,均为周国献原创作品,转发请勿声明原创,并请注明出处及保留作者姓名。

.

谢谢关注今日头条号“黑镜头”!

【关注方法】:

1.安装今日头条App(已安装的请忽略);

2.打开今日头条App,在今日头条首页搜索栏键入“黑镜头”,点搜索按钮,再点菜单栏中的“用户”选项,找到“黑镜头”头条号用户,认准“黑镜头”LOGO及大“V”标识,再点关注。

人文山水摄影作品展(周国献纪实摄影作品江城水上人家)(46)

谢谢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