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们招聘的同事,放下电话很失落地说‘我师弟说不打算干机务,这是想啥呢?’”多年负责春秋航空机务部门招聘的张军平,还记得差不多半年前,自己带队去一所业内知名院校校招时,招聘团队中的同事回到母校、热情邀请相中的学弟加盟,对方却因为对民航行业机务岗位待遇前景的担忧而拒绝,让他失落不已。但如今,这支招聘团队则已信心满满:“我们春秋响应民航局部署,首批开展了机务薪酬改革试点,今年暑期已经方案落地。下次校招机务,见到师弟师妹就有底气了!”改革,让广大机务工作者看到了让这份事业更有吸引力的前景。

“上月收入增加30%,而改革让人高兴的不只是金钱”

“上个月收入大概增加了30%”,说起今年八月,自己在薪酬改革之后按照新方案拿到的第一次收入,春秋航空维修部的基层骨干朱晓俊和一线工程师王少波各自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得出的结论差不多。两人分别在春秋机务系统工作了12年和4年。

今年6月10日,民航局正式启动机务维修人员薪酬体系试点改革工作,并发布《航空公司机务维修人员薪酬推荐体系(试行)》。此次试点改革根据《关于提高机务维修人员职业满意度的指导意见》开展,是民航局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关爱专业技术人才,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进一步举措之一。

改革的初衷,在许许多多像朱晓俊、王少波这样的一线机务员工的切身感受中,正在得到体现。

朱晓俊大学学的是机械专业,职业理想一直是干民航,所以毕业求职毫不犹豫地选择机务。刚工作那些年,实现梦想的快乐加上良好的职业待遇,他干得很舒心。不过近些年来,朱晓俊发现,越来越多同学和类似职场年限的同行,转入了互联网、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等行业,自己虽然也有按照年资、级别带来的加薪,但幅度相当有限,比人家落下了一大截。在春秋干了十多年机务,对企业、对民航都有非常深的感情,也相信这是一个长期的朝阳行业,不过面对落差,难免会有“个人职业规划是否选对了”的困惑。类似的,从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入职春秋机务四年之后,王少波同样发现,大学同学中的不少人开始告别机务工作,近几年新入职的同事里也有换了职场赛道的。

春秋航空飞行员有住房补贴吗(春秋航空响应民航局部署)(1)

春秋航空飞行员有住房补贴吗(春秋航空响应民航局部署)(2)

春秋航空飞行员有住房补贴吗(春秋航空响应民航局部署)(3)

作业中的春秋机务人员

春秋航空改革中,诸多用以计算薪酬的权重,都有赖于落实电子签名、电子工卡的前提。而从2014年9月开始,春秋航空机务系统就参加了民航局的机务作业电子签名试点,机务人员上岗时电子签名、为机务人员提供电子工卡、数字化记录机务维修情况等,均已行之有年。所以改革落地之际,作为基础环节,机务员工已经习惯了上岗时电子签名,机务作业的流程已经实现了数据化、信息化的记录和管理,从而能及时打通并挖掘后台数据,便利地在信息系统里调整各种修正因素,用于推进改革。

在民航华东管理局支持下,春秋航空机务系统还已经连续9年开展了《维修工作的风险分析》科研课题。这一课题瞄准了机务维修工作中可能面临的各类施工风险,包括了从飞机构型到器材配备、从拆装难度到收尾测试、从检查要求到维修人员的安全防护等要素,从多个维度突出维修工作的特点,将维修工作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充分展现;因而也能在此次改革中,用研究成果、特别是课题积累的海量前期数据,来分析、体现维修人员的真实付出和贡献,这和民航局改革指导意见不谋而合,更能有助于精准梳理出改革方案所需的具体权重参数。

在薪酬改革被这些先行一步项目赋能的同时,改革的推进,又反过来使得春秋航空的机务作业电子化记录、完善机务维修工作风险防控等等创新项目,获得了更有力的推进抓手,形成良性循环,助力了企业机务领域的规范疲劳管理、生产保障、后勤支援、奖惩制度,有助于在更大范围提高机务维修人员职业满意度。

广大春秋机务员工在8月的惊喜是一个开始,在初步取得良好反响的基础上,春秋航空将在行业管理部门的部署和指导下,把目前的试点持续到年底,并根据反馈持续优化,形成正式的机务薪酬改革方案,从2022年起施行。民航的“我为群众办实事”,有望在这家民营低成本航空领头羊,为广大机务职工写下更值得期待的篇章,创造新的行业范例。(《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钱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