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天晴,空气很清晰,我带着孩子出去逛一圈,中途遇到了同样出来呼吸新鲜空气的邻居这个邻居已经有8个月的身孕了,金色的阳光晒在一脸幸福的她的身上,让人看了就觉得好宁静,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刚出生的婴儿视觉和听觉?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刚出生的婴儿视觉和听觉(出生3天的婴儿就能辨别声音)

刚出生的婴儿视觉和听觉

雨过天晴,空气很清晰,我带着孩子出去逛一圈,中途遇到了同样出来呼吸新鲜空气的邻居。这个邻居已经有8个月的身孕了,金色的阳光晒在一脸幸福的她的身上,让人看了就觉得好宁静。

我家孩子在一旁观察雨后纷纷跑出来的蜗牛,我和邻居在聊天。说着说着,邻居一脸担心地问:“川川妈妈,昨晚打雷的时候,吓了我一大跳。我感觉宝宝也吓着了,他一直不停地动啊动的。后来我安抚了好久,他才停下来。这会不会影响他的发育啊?

我孕8个月的时候,正好是春节。年三十的晚上,到处是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宝宝动得也很厉害。因为当时的房子隔音效果不好,所以一直折腾了很久。但即便这样,孩子生下来也很健康,听力测试什么的也很正常。

我告诉邻居,鞭炮声可比雷声持续时间长,有的还就在楼下放的,声音也很大,我家孩子也很健康,所以没必要因为这个担心。

听了我的话,邻居放心了。

不仅仅是胎儿,很多新生儿甚至大一点的孩子依然很容易被大噪音所惊吓。这些“噪音”真的对孩子没有一点伤害吗?或者说,面对这些“噪音”的时候,该怎么做才能保证孩子的安全呢?要想解决上面的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孩子听力的发育过程。

1、胎儿的听力发育过程

首先,我们来看看胎儿的听力。胎儿的听力主要是分四个阶段完成的:

第一个阶段:怀孕8周。这是胎儿神经系统初步形成的时期,胎儿的听力神经开始发育。

第二个阶段:怀孕15-20周。胎儿开始出现听力了,但是对外界的声音还不是很敏感。

第三个阶段:怀孕24周。这个时候,胎儿的左右耳蜗的形态和听力神经的分化已基本完成。

第四个阶段:怀孕24-28周。胎儿对音响刺激已经有了充分的反应能力。也就是说,在发育到6个月的时候,胎儿就能够听到外界的声音了。

胎儿的听力发育到6个月的时候,外界的一些声音就能够给他带来刺激了。这个时候,如果胎儿突然听到了一个特别大的声音,就有可能被吓到。

2、出生3天的婴儿就能辨别声音

经过胎儿时期的听力发育过程,刚刚出生的新生儿就已经具备了辨别声音的本领。与视觉相比,新生儿的听觉系统的结构发展在很多方面已经相当发达。婴儿在出生时或出生后短期内所具有的对某些声音的偏好的发展程度非常高。

心理学家认为,不管是通过影像还是声音认识他人的能力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在一个经典研究中,结论显示新生儿就已经具备了辨别声音的能力。

这个经典研究的名字叫非进食性吮吸研究法。主要用于测试出生3天的婴儿能否在母亲和另一个成年女性朗读同一个故事时,区分出她们的声音。

婴儿很快发现,当自己用两种不同方法吮吸一个假乳头时会产生两种不同的声音(妈妈的声音和陌生人的声音)。随后,婴儿持续性的用激发母亲声音的方式吮吸乳头,从而显示出了其对母亲声音的偏好。很显然,刚出生3天的婴儿已经能够分辨两种声音。

英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谢弗认为,这可能有两种解释:

第一种是婴儿在出生后接触并认识了母亲的声音。但这个解释的前提是刚出生的婴儿必须具备快速学习的能力,因为这些婴儿和母亲的接触时间也只有几个小时,他们很快就被送到了看护室。

第二种解释是婴儿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开始学习了,因为婴儿在胎儿最后3个月获得了听力的能力,他们一出生就能够分辨声音是长期学习的结果。

我个人比较倾向于第二种解释,不管任何技能的熟悉,都是长时间学习的结果,不可能一下子就学会了。正因为在胎儿期已经学习了好几个月,婴儿才能在出生后不久就能辨别声音。

3、人的声音—成年女性的声音—妈妈的声音

在所有的声音中,最容易吸引新生儿注意力的就是人的声音

通常,听觉偏好的测试方法是检查婴儿的辨向反应,如扭头或生理指标。这些测试清楚地表明:就连早产儿对人的声音的反应度也大大高于对任何非人的声音的反应度。可见,新生儿的神经机制中也存在着对人的声音的选择性注意。

在各种人的声音中,新生儿最喜欢的是成年女性的声音。试验表明,虽然年幼的婴儿也会转向尖声说话的男性,但婴儿对女性声音具有明显的偏好。这可能是因为婴儿出生前就已经开始学习如何辨别声音,尤其是将自己妈妈的声音和其他女性声音区别开来的能力。

4、其他研究成果

关于婴儿听力的研究,还有很多,主要研究结论大概有以下几种:

(1)在出生前6周母亲大声朗读过的故事和一个从未听过的故事之间,出生2-3天的新生儿明显表示出对前一个故事的偏好。在测试中,无论是母亲还是其他女性朗读这个故事,研究人员都能观察到差异。

(2)与不熟悉的旋律相比,新生儿更喜欢母亲在胎儿期反复吟唱的旋律。当在胎儿期听过母亲所喜欢的音乐的婴儿,在出生后听到时,都会偏好他们更加熟悉的一种。

(3)当说英语的母亲和说西班牙语的母亲所生的孩子,在他们出生2天分别让他们听这两种语言,结果显示他们偏爱各自的“母语”。

(4)研究发现,即使经过4-10个小时的产后接触,婴儿对父亲声音的喜爱程度并不高于其他男性的声音。关于父亲和母亲声音的研究结果显示,这很可能是婴儿产前与父亲声音接触太少的原因。

(5)当新生儿听到母亲声音的两种录音版本:一个是空气传播的自然声,一个是模仿婴儿在子宫中听到的声音。研究发现,他们对后一种声音显示出明显的偏好。

这些研究不仅向我们展示了婴儿在出生后立刻分辨声音的能力,也表明这种能力极有可能是婴儿在子宫中学习的。至少在某些方面而言,在产前和产后之间存在着的连续性。

5、噪音对胎儿的影响

加拿大科研人员曾做过一次流行病学研究也证明,那些曾经接受过85分贝以上强噪音的胎儿,在出生前就已经丧失了听觉的敏锐度。

研究表明,构成胎儿内耳的一部分的耳蜗是从第20周开始的,一直到孩子出生后一个月才能发育成熟。处于发育阶段的胎儿内耳耳蜗,就特别容易受到伤害,尤其是低频率噪音的伤害。

研究人员曾把一只微型话筒放置于子宫中,然后偷听里面的声音。结果,研究人员惊奇地发现,胎儿生活的“宫殿”中,全盘接受了外面所有的声音,且声音的强度也是令人惊讶的。所以,当外环境中的低频率传入子宫后,就能够影响胎儿。甚至胎儿内耳如果受到噪音刺激十分严重,还可能使胎儿脑的部分区域受损,影响大脑的发育,导致孩子出现智力低下。

噪音能够对胎儿产生影响,还表现在噪音能影响孕妈妈。噪音会影响孕妈的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孕妈的肠胃功能,让孕妈产生一种不良的情绪等等,这些都会间接给胎儿的发育带来不利的影响。日本科学家曾对1000多名初生婴儿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吵闹环境中生活的婴儿比安静环境中的婴儿体重普遍轻一些。

不过,研究也表明,短的大噪音对胎儿的影响不会很大,也不会损失胎儿的听力,孕妈如果过分担心,反而会影响胎儿的发育。

6、噪音对儿童的伤害

据统计,如果孩子置身在80分贝的噪音环境中,造成聋哑的可能性高达50%。经常处于噪音中的孩子,会出现眼疼、眼花、视力下降等现象,还会导致头晕、头疼、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

有关调查显示,在吵闹环境中生活的儿童,智力发展要比在安静环境中生活的孩子低20%左右。

通常,我们总觉得噪音是那种声音很大,甚至能给人惊吓的声音,但实际上,那些听起来并不怎么刺耳的声音同样会给孩子伤害,例如日常电器的杂音、马路上车流的声音、玩具噪音等等。

美国医学专家洛瑞•莱博尔德博士认为,在噪音环境中,孩子听到的和成人听到的完全不同。孩子通过听力学习语言,他们需要的言语需要很大,但他们处理这些语言的能力有很弱。所以,如果在生命的最初几年,他们长时间在噪音或多声音环境中生活,会影响他们大脑的相关功能。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个结论。研究人员通过播放读书和谈话录音作为模拟背景,测试孩子在这个环境中捕捉词汇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故意突然增加新的噪音,然后再测试。结果显示,当噪音比较柔和时,即便是最小的实验者也能从多位谈话者中识别出目标人物;但稍微的日常噪音,入幼儿园讲故事时段的噪音,也能让实验者们错过部分录音对话。

可见,这些小噪音对孩子的危害更大,更容易让孩子分心。因为对于大噪音,家长都会顾忌,并让孩子远离,但家长们却常常忽视身边的小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