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虎作伥”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北宋名相李昉的《太平广记》。“伥”是指被老虎吃掉之人的鬼魂,这些鬼魂死于虎口无法投胎,只能变成可怜的伥鬼,从此被虎驱使,做猛虎的帮凶,帮助老虎害人。有宋一朝不愧是文治极盛,既有司马光那样的名相写《资治通鉴》,也有李昉这样的名相写地摊小说。

为虎作伥落井下石(为虎作伥以怨报德)(1)

作伥这事,细究起来疑点丛生,有几个让人不解之处。

首先,死后投胎这件事,虽然说是迷信,也有很多人言之凿凿的给出很多投胎指南。大致的意思是生前做了坏事,死后需要在炼狱还清本息、偿清宿债才能投胎。但是被老虎吃掉的人是受害者,被老虎吃掉最多是死相难看一点,能有什么罪过。搞不懂为什么就不能投胎。看来这受害者有罪论至少也玩了一千多年了。

其次,伥鬼被虎害死,死了之后因为害怕老虎所以甘心作伥,伥鬼在怕什么?难道老虎还能再吃他们一遍不成。吃是不能再吃的,如果能吃,犯不着让这些伥鬼去骗人来给老虎开饭,直接啃伥鬼就行。所以说人的心理很有意思,所谓积威之所劫,对老虎怕到死了都要怕。心理惯势的力量不容小瞧。

第三,伥鬼干这事有什么好处吗?老虎要吃人肉,但伥鬼不吃。活人和伥鬼都不是一个次元的生物,伥鬼也就靠着声光电的效果制造些幻象引诱人来给老虎吃而已。不为名不为利的,伥鬼就这么给自己的仇人做活雷锋。看来让一个人变成帮凶,不需要给他什么好处,只要让他害怕就行了对不对。

为虎作伥落井下石(为虎作伥以怨报德)(2)

第四,不能投胎,还不能离开老虎自己过吗?看来是不能。据说伥鬼引诱人来给老虎吃掉,被吃之人就变成新的伥鬼入伙,一大帮子跟在老虎屁股后面耀武扬威。一个老虎的江湖地位,往往就看屁股后面有多少这样的小弟,越多越威风。这些伥鬼跟着老虎混,可能就是单纯的享受一下霸道的快感。做老虎的走狗不假,但是人怕老虎啊,伥鬼就觉得人也怕了自己,这种终于作了“人上鬼”的感觉比较上头。

从伥鬼为老虎做帮凶来看,妥妥的以德报怨没跑了,或许他们不是想做坏人,仅仅是操守太高,一般人理解不了也说不定。先看了这几个不解之处,做个铺垫,接下来再看到更不解的就不容易因为急转弯晕眩。老虎吃人这事,仗着先天优势十拿九稳,但终究有失手的时候。不巧碰到一个猛人,不仅吃不到嘴,还可能被猛人打脸、打死。

据说在唐穆宗长庆年间,有个处士(没做过官的读书人)马拯,听说衡山祝融峰住着个伏虎长老,就带了一个童仆前去拜访,到了佛寺果然遇到一位白须的老僧。老和尚很热情的留他吃饭,不巧厨房的油盐用完了,马拯就让童仆去买,老和尚坚持要送童仆下山。

马拯自己在寺边观赏风景时,又跑来了一位叫马沼的人,跟马拯说吓死人了,刚才看到山腰有个老虎吃了个童子,然后就变成白须老僧。马拯和他一对特征,知道自己的童仆被吃了,老虎正是刚才寺里遇到的老僧。于是二人设计除掉了这只猛虎。下山跑路时,在月光下遇到几十个人来嚷嚷要给老虎报仇,多亏猎人搭救幸免遇难。猎人告诉二人,这些来报仇的,就是老虎的伥鬼。

看到此处有种莫名的感动。被老虎吃了,不仅不记仇,还要为老虎认认真真、勤勤恳恳的骗人来吃,这叫以德报怨;老虎被人打死,不仅不觉得解脱,不去感激为他们除掉仇人的人,反而要替老虎报仇,杀掉恩人,这叫以怨报德。伥鬼可谓是一心一意践行亲者痛、仇者快蠢行的典范,这可把人感动得啊,一时间感觉非常的魔幻、荒诞。

为虎作伥落井下石(为虎作伥以怨报德)(3)

满清灭亡时,被摁住剪掉金钱鼠尾的遗老遗少们,并不认为革命党带给他们的是自由和新生,一个个痛哭流涕,死了亲爹娘一样难受,心里对这些乱臣贼子恨之入骨。一边盘算着要花多少钱买个假尾巴回来接上,一边悻悻然想象着这些革命党被官府拉去寸磔凌迟那才解恨。居然和伥鬼一个德性,看来解救伥鬼,需要付出很多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