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源自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天象的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关于中秋节的一些传统习俗(中秋节马上到了)(1)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古代人们把一季3个月分为孟月、仲月、季月。农历八月属于第三季度的第二个月,所以把八月十五称作“仲秋”,又由于十五是一个月的中间,所以就称为“中秋”。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据说,八月十五这天,月亮距离地球最近,所以晚上月亮显得特别大、特别圆、特别亮,所以自古以来都有饮酒赏月的习惯。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在中秋节这天,人们会举办各种活动,以示庆祝。其中“6大”习俗,一直是人们乐此不疲的活动内容。

关于中秋节的一些传统习俗(中秋节马上到了)(2)

第一、祭月

月亮一直是人们比较神秘和向往的地方。现在随着人类登月成功,对月亮的真实情况基本已经了解。但在古代,人们仰望着遥远的星空,看着明亮的月亮,认为月亮上有嫦娥、有仙果、有玉兔,所以也就有“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的佳句。

由此在八月十五这天,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时,人们纷纷拿出嫦娥、玉兔喜欢的食物、水果,来祭月亮,祈求保佑人们四季平安,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第二、赏月

赏月是以前古代劳动人民的一大爱好。古代人们的娱乐项目较少,尤其到晚上,没有电,家里都点煤油灯,外面就是黑乎乎一片。

所以在八月十五这天,到处明亮如昼,况且八月份秋高气爽,不冷不热,各类粮食谷物都收获了,各种瓜果梨桃都上市了,人们自然在这美好的夜晚相聚一起,赏月、看月、猜月,看看谁又在月亮上有新的发现,谁又有关于月亮的新故事,说出来一起欣赏、一起憧憬、一起陶醉。

关于中秋节的一些传统习俗(中秋节马上到了)(3)

第三、观花灯

古时人们都利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制作各类花灯,然后走到大街小巷,相互比较他们的优点和长处,也看看谁心灵手巧,这就形成了观花灯的习俗。

社会发展到今天,自制花灯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代之以各种灯光秀、主题墙、彩世界等,让人眼花缭乱,更有水乳交融、烟火雷鸣,技术空前绝后,让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多姿多彩。

第四、吃月饼

月饼,又称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中国的汉族传统美食之一。 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

月饼与各地饮食习俗相融合,发展出了广式、晋式、京式、苏式、潮式、滇式等各式各类的月饼,但是圆的形状一直是不变的,只是做法不同,用料不同、烤制方法有差别而已,被中国大江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爱。

关于中秋节的一些传统习俗(中秋节马上到了)(4)

第五、舞火龙

舞火龙是每年南方地区中秋节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最著名的当属广州市白云区。据说舞火龙后可以趋吉避凶,风调雨顺。其来源说据与清咸丰年间村民以舞火龙驱赶蝗虫有关。

火龙以前一般用稻杆扎成龙头、龙身的形状,插上燃着的香,由青壮小伙子赤膊上阵,挥扬舞动。现代则基本上以藤草、榕树叶等制成。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用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

第六、中秋宴俗

中秋晚宴是家家户户的必备项目,烹制上好的美酒佳肴,全家相聚一起,吃喝玩乐,享受秋天丰收的快乐,赏月庆祝,的确是人间一大乐事。

名著《红楼梦》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就是描写中秋赏月场景。中秋来临,贾母兴致很高,吩咐把家宴摆在大观园,先在嘉荫堂布置灯彩,又将宴席移至凸碧山之峰脊上,击鼓传花,讲笑话,赏桂饮酒,复命人月下吹笛:“如此好月,不可不闻笛”。可见当时是多么地隆重热烈。

关于中秋节的一些传统习俗(中秋节马上到了)(5)

以上就是关于中秋节的“6大”民间习俗。当然,除此之外,全国各地还有民间拜月、月光马儿、兔儿爷、燃宝塔灯、偷菜求郎、窃瓜祈子、中秋博饼、祭月烧香斗、乞月照月爬月、走月亮走三桥等活动或习俗。

中秋节习俗代代流传、源远流长。即使是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也同样让我们感受到了中秋节文化的多样性。让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这种优秀传统,让亲情永恒,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幸福永远!

关于中秋节的一些传统习俗(中秋节马上到了)(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