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王》虽然是童话,但还是非常现实的,因为少了很多遮羞布,比现实还赤裸裸

@宝树

为什么狮子王是很多人的童年回忆(狮子王虽然是童话)(1)

狮子王这个作品,虽然是童话,但仔细想想还是非常现实的,甚至因为少了很多遮羞布,比现实还赤裸裸。

最细思恐极的地方在于荣耀王国里,狮子是王族,其他动物是臣民,统治关系本质上是一种捕猎关系。捕猎关系是非常残酷的杀戮,但故事里“好”动物之间又是朋友的关系,表面看来似乎是故事不够周密的地方,但其实更深刻地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实质矛盾。

木法沙是好国王,刀疤是坏国王,区别在于刀疤毫无节制地滥捕滥杀,木法沙治理下捕猎有所节制而已。但木法沙也不是真爱他的臣民,只是清楚不能竭泽而渔的道理,杀还是一定要杀的。当然木法沙其实也不用亲自捕杀,现实的动物世界和人类世界一样,其他人(狮子)会杀好了送到他面前来。

刀疤也不一定就是喜欢滥捕滥杀。狮子和鬣狗,表面上是正邪之争,其实是因为同一个生态系统里容不下太多的顶级消费者,所以狮子不能不把鬣狗赶走,以垄断臣民-猎物。鬣狗躲到边缘地带,丧失了合法捕杀权,就变成了劫掠的强盗。

后来刀疤因为权力不稳,愚蠢地引入了鬣狗集团,结果尾大不掉,捕杀数量大为增加,还和狮子集团之间发生了争夺猎物的矛盾。刀疤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而袒护鬣狗,把资源优先拨给他们,狮子一看吃不上饭了,根本利益被损害了,所以请回辛巴,废黜刀疤。

刀疤的根本错误,在于依赖外人而失去了自己的统治基础,具体谁当国王是次要的,关键是整个狮子集团的统治不能出问题。

为什么狮子王是很多人的童年回忆(狮子王虽然是童话)(2)

试想,鬣狗集团要是获胜了会如何?肯定也是把狮子消灭或赶走,自己单独统治(所以长远看,刀疤也是死路一条)。鬣狗称王以后,也可能出几个明君英主,阳光所照之地照样欣欣向荣,未来的鬣狗女王(鬣狗是母系社会)将搂着小鬣狗说,你看天上的星星,都是我们鬣狗家族的历代女王……不过最后狮子们把鬣狗集团消灭了,猎物阶层稍得喘息,坐稳了奴隶,就又到了太平盛世了。

幼年的辛巴其实已经感受到了王国的结构性矛盾,问木法沙我们为什么要吃别的动物,木法沙告诉他这是生命的循环,我们死后也会变成肥料,滋养草木,草木再给食草动物食用……听起来很有说服力。但这个所谓的生命循环是什么呢?是宗教,是意识形态,用来论证统治关系的合法性。其实这个循环里关系不是对等的。狮子是自然老死(正常情况下)之后再变成肥料,其他动物则是好好活着的时候被你吃掉。要是其他动物也是自然老死之后再被狮子吃掉,那才叫对等。但狮子干吗?不可能干。

为什么狮子王是很多人的童年回忆(狮子王虽然是童话)(3)

电影因为自身的限制,不可能把故事讲得太复杂,但实际上这个意识形态还可以进一步精致化。比如讲生态系统要维持平衡,狮子就必须要吃掉一部分食草动物,要不然动物数量失衡,大家都完蛋等等。这个很大程度上也是对的,但存在的不一定是合理的,合理的也不一定是美好的,至少对于被吃掉的动物来说,并不美好。而且也不是绝对没有改变的可能,比如说狮子像辛巴那样,去吃没有智能的虫子,也不会饿死,但是狮子肯定不会干。

除去狮子之外,荣耀王国统治集团的行列里还有其他一些动物,比如山魈和犀鸟,对木法沙忠心耿耿。疣猪彭彭和狐獴丁满本来也是被捕猎的对象,比如娜娜就差点吃了彭彭,但辛巴称王后,彭彭和丁满“救驾”有功,会得到丰厚封赏,被吃的危险肯定没有了。这些李朝历代被提拔的幸运儿,作为统治集团的一部分,进一步掩盖了王国的残酷本质。

电影最耐人寻味的一个情节是,木法沙为了救辛巴,被狂奔的野牛群踩死。我小时候看不太理解,木法沙不是国王吗?那些野牛不是他的臣民吗?大喊一声让它们别乱跑不就行了?但现在看反而觉得可能是最深刻的一点(也许是歪打正着),野牛群就是人民,或者说暴民,一旦被动员起来,是会毁灭一切的,再强大的国王,也不堪一击。但野牛又是盲目的毁灭力量,偶尔令人畏惧的发狂,也不能改变它们作为狮子猎物的宿命。

为什么狮子王是很多人的童年回忆(狮子王虽然是童话)(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