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

巍峨青翠的大别山绵延数千里,山山埋忠骨,岭岭铸忠魂,万古琴弦弹奏着革命老区一首首悲壮的英雄赞歌。

儿女英雄归故里(寻得英烈归故里)(1)

金刚台上杜鹃红(廖煜 摄)

在金刚台主峰脚下河南商城县伏山乡新塘湾村,就有着一位生于斯长于斯又长眠于斯的抗日英雄赵崇德。

儿女英雄归故里(寻得英烈归故里)(2)

赵崇德

说起英雄的故事,河南省银保监局派驻该县伏山乡簪子河村第一书记陈铁帮如数家珍。原来他也曾在赵崇德所在英雄部队服过役,转业回地方后,主动请缨,来到革命老区扶贫救困。他一边带领村两委和全村群众脱贫攻坚,一边踏寻红色革命的足迹,传播大别山精神,讲好英烈故事。他说:“咱是军人出身,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义不容辞。”

故事从2020年6月28日说起。那天凌晨4时许,一辆载有赵崇德遗骨的灵车,在蒙蒙细雨中缓缓开进新塘湾,在场的人们无不动容。

他们闻听离家83载的英雄要“回家”,彻夜未眠。家乡的党员干部们赶过来了,赵氏宗亲从四面八方聚拢过来了,十里八村的乡亲们也冒雨赶往。雨雾中,黑色的挽联“抗日英雄魂归故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格外醒目庄严。烛光照亮的雨巷和两排肃立的人们,从村口一直延伸到英雄安息的墓地……

时光追溯到1937年10月,山西省原平市苏龙口镇刘家庄村冷清静谧,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在这里驻扎。经过前后十余日反复隐蔽侦察,终于在一家村民的窑洞中制定出夜袭阳明堡机场的详细作战决心图。

儿女英雄归故里(寻得英烈归故里)(3)

赵崇德住过的窑洞

深夜,部队悄悄在村里老戏台前的小广场上集结,三营长赵崇德奉命率领官兵乘夜向阳明堡机场摸去。

战斗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共炸毁停机坪敌机24架,歼灭日军100余人,日军空中力量受到了重创。不幸的是,赵营长身中数弹,被战士们抬了回来时血肉模糊,壮烈牺牲。

时任八路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称赞夜袭阳明堡战斗:“首战告捷,打得好!打得好!”。次年,赵崇德被追授“好干部”荣誉称号。

儿女英雄归故里(寻得英烈归故里)(4)

1940年7月1日,129师政治部编印了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19周年暨抗日3周年丛刊《烈士传》,赵崇德名列其中。刘伯承、邓小平分别为《烈士传》写了序言和文章,称赞赵祟德“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牺牲了自己的一切。这种精神只有伟大的革命者才有,有了它可以战胜一切。”彭德怀元帅更在其回忆录中称赞赵崇德:“忠肝赤胆,与日月争光。”

新中国成立后,赵崇德的大哥赵开道收到部队寄来的一张写有“赵崇德在阳明堡战斗中为国捐躯”字样的烈士证,一面签有“刘伯承”名字的党旗。赵家兄妹这才知道让他们牵肠挂肚的五弟,早已牺牲,一家人既悲痛又自豪。

儿女英雄归故里(寻得英烈归故里)(5)

阳明堡机场旧址

2014年9月2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之际,国家民政部公布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赵崇德名列其中。

赵崇德魂归何处一直萦绕在商城人民的心头,也让倾心发展乡村旅游的该县伏山乡党委书记李献林夜不能寐,他委托在部队服役多年的陈铁帮、记者刘宏冰,设法找找英雄的“归宿”。

功夫不负有心人。陈铁帮经过一段时间的苦寻,第一条珍贵的线索首先在两本传记里被找到,一本是《高路入云端——陈明义将军传》,一本是《站在世界屋脊的将军》。书中写到:陈明义参加了举世闻名的阳明堡战斗,烧毁敌机数十架;陈明义作为129师作战参谋,配合769团侦察阳明堡机场并参加夜袭机场的战斗。战斗结束第二天,769团为赵崇德营长举行了追悼大会。陈锡联、陈明义护送赵崇德的灵椁安葬在滹沱河边的南山顶上。陈明义在赵营长的坟前栽下了一棵松柏后,策马赶回了进驻昔阳的129师司令部。

陈铁帮据史料分析,抗战期间部队流动性大,牺牲的官兵都是就地掩埋,不能立碑没有记载。一条滹沱河流经多地,事情又过去了80多年,要想找到赵崇德墓地,无异于大海捞针。

好在太行老区人民和大别山人民一样纯厚朴实,一直没有忘记牺牲在那里的抗日英雄们。

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二条重要线索在“大海捞针”式的寻找中浮出水面:“原平故事”微信公众号上一篇名为《夜袭阳明堡飞机场从刘家庄出发》的文章,让人眼前一亮。

文中提到两个关键人物:当年夜袭阳明堡机场战斗亲历者的后人王青福和从刘家庄参军入伍的转业干部张端忠。据王青福的爷爷和张端忠的父亲讲述,战斗打响后的凌晨,赵崇德牺牲了,被部队带回了刘家庄,团里为赵崇德召开了追悼会,随后把赵营长抬到村头栽笔山下一处土崖边安葬。为方便后人寻找,战友们在坟前栽了棵松柏。从那以后,埋葬赵崇德的地方被称做“柏树嘴”,张端忠1987年转业回家后,还去祭奠过。

儿女英雄归故里(寻得英烈归故里)(6)

刘家庄柏树嘴

他们设方找到了这篇文章的作者李占青,他详细介绍了采写故事的情况。陈铁帮第一时间向老首长和县领导作了汇报。2020年4月8日,在获得批准后,李献林带着陈铁帮、刘宏冰、王天定等人,启程去山西实地探访祭拜英雄。

经过一番周折,他们找到了王青福,并与退休在家的张端忠通了电话。

“80多年了,家乡人总算找来了,赵营长终于能魂归故里了。”王青福泪眼模糊地哽咽着。

王青福动情地回忆着:“我爷爷王伟弟一家,当年借住在张成元院后的一孔土窑内,八路军769团悄悄进驻刘家庄后,团指挥部和三营部就设在张成元家。时至今日,张成元的孙子、75岁的张义均老人仍独自守着这处英雄的院落。后来,土崖下的地分给了我爷爷家,赵崇德的墓就在俺家的地头上。守护英雄坟墓的担子,也同这块地一起,从爷爷手里传给父亲,父亲又传到我这里。”

在征得王青福和当地政府同意后,李献林决定带英雄回家。当他们缓缓地把英雄遗骨一块一块地请进纸箱时,心情无比沉痛,尤其是看到头颅骨后脑勺那处被弹片撞击留下的裂口时,泪水顿时模糊了他们的双眼。

儿女英雄归故里(寻得英烈归故里)(7)

如今,商城县人民不忘怀念家乡英雄,在家乡商城县烈士陵园建立了墓园和赵崇德纪念广场,将城区干道命名为“赵崇德大道”。在赵崇德的故里新塘湾村,竖立了一座抗日英雄赵崇德纪念碑,前来缅怀、祭奠的人们络绎不绝……

图片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作者简介:侯群华,河南省作家协会、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来源:解放军报客户端

作者:侯群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