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造访西猫岔,是在初春时节,树未绿,草未青,荒草芜地,树倒藤缠,残垣断壁,乱石堆叠,石屋露天,一派萧瑟荒凉。

西獒山半日游记(绕不开的西猫岔)(1)

西獒山半日游记(绕不开的西猫岔)(2)

​树绿了又枯,草青了又衰,不一样的季节,一样的景色,我和同伴又接连多次前往西猫岔,去走一走那一道道山梁那一条条道。

绕过西猫岔破落的奶奶庙,正后方便是一道山梁,小路掩隐在灌木丛中,沿着小路顺着山梁一路向前,山梁起起伏伏,曲曲弯弯,我们顺着山梁升升降降,兜兜转转,翻过一个又一个山头,经过大约两个小时的跋涉,我们终于踏上了红砂岭至窄门的步道,并在接近红砂岭时误打误撞踏上了红砂岭观景步道,邂逅了不曾见识过的红砂岭游园,也记下了自步道通往西猫岔的另一道山梁入口,那一日是10月31日。

西獒山半日游记(绕不开的西猫岔)(3)

西獒山半日游记(绕不开的西猫岔)(4)

时间过去一个多月,我和同伴记起这个路口,便相约再次造访西猫岔。

我们从老丁沟至红砂岭的公路一路向上,在仙鹤岭靠右前方行驶,驶过一段损毁的路段后,继续沿水泥路前进,路过猫岔公路后不远,驶上柏油马路,沿着山顶公路升升沉沉,一路直达红砂岭游园步道。

西獒山半日游记(绕不开的西猫岔)(5)

西獒山半日游记(绕不开的西猫岔)(6)

​步道上山梁入口处的标志是焦作猎人系下的红色布条,上书“红砂岭、西猫岔、东猫岔”,根据标记,我们沿着这道山梁下山。

路况初始尚好,只是在末段比较陡峭,尤其是最后一段的之字形坡道,既陡且滑,路上既无较大的树木可扶,脚下也很难找到支撑点,我们侧着身体,亦步亦趋,缓慢下行。

西獒山半日游记(绕不开的西猫岔)(7)

​所幸路上遇到两处漂亮的山石,山路既是难走也算值得了。对于这些大大小小的山石堆就的微景观,我一向毫无抵抗力。

一处山石如遭巨斧猛劈,裂缝纵深成沟沟壑壑,裂石如石指冲天,似石峰成林。

西獒山半日游记(绕不开的西猫岔)(8)

​另一处岩层中一条条的白色线条如同水面泛起的波浪一般层层叠叠,宛如海洋化石。

西獒山半日游记(绕不开的西猫岔)(9)

宋哲宗元佑八年,苏东坡仼定州知府时曾偶得一块石头,黑质白脉,中涵水纹,展现出一幅若隐若现的山水画卷,苏东坡喜爱倍至,于是将其命名为“雪浪石”,并运来汉白玉琢成芙蓉盆用来盛放该石且为该石题诗。不知​苏东坡若遇今日之石,是否也会喜欢呢?

西獒山半日游记(绕不开的西猫岔)(10)

​下得山来左转,我们沿着山谷去往西猫岔方向。接近村庄时,我们没有去往村中,而是在村外顺着人们在茂密的枯草上踏出的痕迹向前大约十多米,到达一道山梁的末端,同伴沿左侧方前行了几米,感觉前方无路,正犹豫间,我已右转登上几级石阶后找到一条小路,于是我们沿着小路左拐右转,登上了一道山梁。

西獒山半日游记(绕不开的西猫岔)(11)

西獒山半日游记(绕不开的西猫岔)(12)

​几分钟后,我们在路边见到了一口枯井,井口浑圆的如同圆轨画出的一般,井口中腰还琢刻有牙槽用于安放井盖,井的一侧用来收集雨水的导流槽如今已被杂草遮掩。越过枯井不远,一块石板地光洁得杂草不生。我们了然,这里应该曾经居住过一户西猫岔农户,如今却片瓦不存。

西獒山半日游记(绕不开的西猫岔)(13)

西獒山半日游记(绕不开的西猫岔)(14)

西獒山半日游记(绕不开的西猫岔)(15)

​顺着山梁一路向北,山路若隐若现,不太明显,杈横枝斜的灌木枝不时打头,使得你不得不弯腰穿过,看来,这条道走者甚少。

上次我们走过的那道山梁就在我们的隔壁,相较于那条山道,这条路短了许多。几十分钟后,我们便到达了山顶,找到了此道山梁的出口,出口隐藏在一片新植的柏树林后,也是我们上次误打误撞走过的那片柏树林。

西獒山半日游记(绕不开的西猫岔)(16)

​回程了,车子行驶在山顶公路,途中,我看到线塔附近鲜红的“旋风洞”加箭头标识,便对同伴说,这里有个旋风洞,于是我们相约次日探访“旋风洞”。

西獒山半日游记(绕不开的西猫岔)(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