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学术界最知名的奖项之一,诺贝尔奖从1901年首次颁发以来,已有120多年的历史。每一年,获奖者们不仅得到了荣誉,还会收获一些更实在的东西:证书、奖牌和一大笔现金。

诺贝尔奖的奖金来自“炸药之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3100多万瑞典克朗的遗产,当时每项获奖者将得到15万瑞典克朗的奖金。照此算来,奖金池不到50年就会耗干,那它是如何坚持到今天的呢?

| Roxie Paella 图 | 四象设计部

诺贝尔奖奖金从哪里来(已发122年的诺贝尔奖)(1)

原版的诺贝尔奖只有五项,即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在遗嘱中提到的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或医学奖、文学奖、和平奖。现在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则是瑞典中央银行为纪念诺贝尔于1968年创立的,奖金与其他奖项相同。

1901年,诺贝尔奖首次颁发时,每项奖金为15.08万瑞典克朗,考虑到通货膨胀,这相当于2021年的876.36万瑞典克朗。此后几十年间,名义上的奖金金额虽然有所增加,实际上直到1990年才恢复到和1901年差不多的水平。

到了2022年,每项诺贝尔奖的获奖者都将收获高达1000万瑞典克朗的奖金(约633万人民币)。如果某项的获奖者有两人,他们将平均分配这笔奖金;若是三人获奖,则由颁奖委员会决定如何分配奖金。

奖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因,在于诺贝尔基金会的投资运作:最初的诺贝尔遗产并不直接被拿来发奖金,而是作为本金投资,仅从收益中取出部分作为奖金。

但是由于最初的投资限制很多,只能投资低风险产品,例如国债和存款。这些产品虽然安全系数高,但是收益率低,跑不赢通货膨胀。如果继续限制投资,诺贝尔奖再过几年就发不出来了。

直到20世纪40至50年代,诺贝尔基金会得到了瑞典和美国政府授予的免税资格,并获得政府许可,开始投资股票和房地产。至80年代,随着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迅速增值,诺贝尔奖发奖金的底气也越来越足。

然而,受到大环境的影响,纵然是在投资方面很有一套的诺贝尔基金会,也无法做到只赚不赔。2011年它就亏了1920万瑞典克朗,导致次年的单项奖金从1000万瑞典克朗降至800万瑞典克朗,直到2020年才回重回1000万。

根据诺贝尔基金会2021年报,它目前55%的投资用于股票基金,此外还有房地产基金、固定收益资产等等,2021年的投资回报率达到了18.4%,已远超当初3.5%的年化目标。

截至2021年底,诺贝尔基金会的总投资的市场价值达到了61.03亿瑞典克朗(约38.56亿人民币),是最初的332%(按2021年不变价计算)。

虽然远远赶不上股神巴菲特56年赚了36400倍的超高回报率,但对持续了120多年的诺贝尔奖及它背后的基金会来说,已是难能可贵。如果不考虑通货膨胀,就算它从此退出投资市场,仅凭本金来发奖,也能再支撑个一百年。

永续投资的运作模式、注重投资本金的长期保值、与时俱进的投资策略……这些才是诺贝尔奖超过百年还有钱发的秘诀。它不仅给一代代学者持续提供了生活保障,也让我们见识到了时间沉淀的价值。

谁知道再过100年,A股会不会也能涨个几倍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