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读者,大家好!汉字的前世今生,内涵故事,看汉字一先生。

上期我们通过十大国宝之一的后母戊鼎,看了“司 ”“后”“母 “戊”四个字。今天我们来看另一件国宝级文物 ,有着“天下第一剑”美称的越王勾践剑。

天下第一剑

古代冷兵器剑有多重,透过天下第一剑看古代兵器(1)

越王勾践剑是春秋末期越国所造的青铜剑。1965年出土于湖北江陵望山一号战国楚墓中,上有铭文“越王鸠浅(勾践)自作用鐱(剑)”八字。通长55.7厘米,宽4.6厘米, 采用了最上乘的材料,剑身用锡金属熨烫出菱形花纹,剑柄镶嵌绿松石,底部的十一个同心圆整齐排列,这等极高的工艺水平让人惊叹。

越王勾践剑是礼器而非兵器

青铜材质的兵器是春秋时期常见的兵器,剑是短兵器中的一种。那为什么说越王勾践的这把剑不是兵器,而是礼器呢?

经过对大量出土的青铜器的研究可以看出: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已经掌握了青铜(锡与铜的合金)器的材质配比,并且配比控制的相当严格。比如: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能把锡的比例严格控制在12%~14%之间,保证了音色的完美。

而这把越王勾践剑的锡含量是16%,也就是说这把剑韧度有限,质地比较脆。用来装饰是相当精美的,但是用来防身的话,的确不是一件好兵器。身为越王的勾践怎么会用它作为兵器防身呢?

古代冷兵器剑有多重,透过天下第一剑看古代兵器(2)

看过古装剧你就会发现,佩剑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甚至连孔子都佩剑。不用来防身,没事儿挂个剑杆什么?确实,如果光凭此作理由的话,是有些牵强。这就要说到当时的社会的佩剑之风气了。

兵器发展出的文字

佩剑风气之所以能兴起,首当其冲的原因就是-重要。兵器的制造能力一直都是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象征之一。尤其是在古代,在战乱频繁的春秋战国时期,兵器之重要渗透到了文化 ,反应到了文字上。

戈字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是古代的一种兵器。《说文解字》:戈,平头戟也。从弋、一,横之象形。与“戈”相关的字都有兵器或者战争之意,比如:戊、戎、伐、战,等。

古代冷兵器剑有多重,透过天下第一剑看古代兵器(3)

“戊”(wù):甲骨文是一个像月牙的斧头和“戈 ”组成的长柄武器。历代字形变化不大,意思至今也仅仅是作为天干的第五位计时使用,此外“戊”居十干之中,因此指中央。

“戌”(xū):跟戊一样也是一把长柄斧头的武器,区别在于戌的斧头比戊大。据《六韬》记载,周武王拥有一把长柄大斧,称为“天钺”,刃宽8寸 ,重8斤,柄长5尺以上。可见戌的斧头之大。既然是大斧头,与“戈”连接的部分就宽,所以相比与“戊”,“戌”就多了一横,是斧戈连接部分宽度简化而来。

此外戌是重兵器,君王所持的长柄大斧,象征着戌一出,仇敌尽灭,《说文解字》:“戌,灭也。”多出的一横也可以理解为“结束”之意。所以“戌”地支中第十一位,计时是晚上7点到9点,此时天色已黑,人的活动渐渐止息。

古代冷兵器剑有多重,透过天下第一剑看古代兵器(4)

“戍”(shù):甲骨文中是一个人将武器“戈”背在身后,历代字形上都保持了沿袭。既然把武器背在身后,那一定不是战斗的状态,所以“戍”是防守的状态,与戍相关的词语都有防守的意思,如:戍守、戍卫,等。

“戎”(róng):一个“十”符号加一个“戈”,“十”是盾牌。早期的盾牌就是两个“一”型交叉,当兵器刺来,将“十”旋转进行抵挡。后来发现兵器总是从“十”的缝隙刺穿,所以用绳将“十”进行缠绕,或用木头或金属进行填充。

“戎”描绘的是一个人一手拿兵器(戈)一手拿盾牌,既有进攻武器又有防御武器,所以“戎”引申为兵器装备和战争之意。如:兵戎、戎装、戎马一生,等。

了解了“戊、戌、戍、戎”的造字本意以及字形的演变,这样就很容易讲这4个相近的字进行区分了。

“我”居然是个武器。

中文是象形文字,从日常中的实物象形出来一些文字也属正常,怎么就能说明武器的重要呢?除了大量的表示武器的文字以外,代表一个独立人的第一人称“我”在造字之初也是把武器。

古代冷兵器剑有多重,透过天下第一剑看古代兵器(5)

“我”:甲骨文是一个“三齿叉”和“戈”组成的长柄兵器。金文的“我 ”更像一支大耙,多根耙齿向下弯曲,看起来就像一把凶器。此外“耙”型的兵器,战时可以当武器,非战时还可以作为农具(至今耙子也是一种农具)。古人借此代表“我”既象征自力耕种,也象征自己不容侵犯。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武器在古人的生产、生活、战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基于此重要性,再加上剑的特性,才有了佩剑之风。

剑-兵器中的君子

剑被誉为百刃之君,尺寸短小,便于佩戴。长矛需要远离敌人,刀棒可以任意挥舞,而剑稳于腰间,隐忍等待,时机到来,一击刺杀。以小博大、以短克长,伺机而动,这既是剑的品格,也是君子的信仰。

古代冷兵器剑有多重,透过天下第一剑看古代兵器(6)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剑之在左,青龙之象也;刀之在右,白虎之象也;黻之在前,赤乌之象也;冠之在首,玄武之象也。四者,人之盛饰也。”

所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乱,各地战争不断,人们比较崇尚武力,这就使得兵器变得十分重要,而剑是兵器中的君子,佩剑成为潮流也就无可厚非了。

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我们通过国宝-越王勾践剑和5个文字的造字和演变,了解了古代佩剑之风兴起的原因。

1.如何区分“戊、戌、戍、戎”:4个文字都源于兵器,“戌”的斧头连接戈的部分比“戊”宽,所以多一横;“戍”是人背着“戈”呈防守太;“戎”则是一个“戈”和一个盾“十”,引申为兵器装备和战争。

2.“我”是一种类似于耙的长柄武器,战能做武器,休能做农具,古人借此代表“自己”,象征既能耕种,也能保护自己不容侵犯。

3.战乱时代武器很重要,而剑是武器中的君子,所以佩剑之风得意兴起,并影响深远。

古代冷兵器剑有多重,透过天下第一剑看古代兵器(7)

每日字卡

古代冷兵器剑有多重,透过天下第一剑看古代兵器(8)

每日字卡

剑文化在中国影响很深远,在你生活的地方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们的剑文化呢?欢迎在留言区与大家一起交流。

感谢阅读,我是汉字一先生,喜欢的话记得关注哦,我们下期不见不散!

十大国宝级文物系列文章

“羊”:什么羊这么重要,居然让周总理亲自派人追查下落?

叫了几十年的司母戊鼎,为什么改成了后母戊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