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给继任者没少挖坑,而朱允炆一个一个都跳了进去。然后就把自己给弄丢了。

一,给朱棣求娶徐妙云。朱元璋的几个儿子都是娶的都是功臣家的闺女,与功臣之家联姻,本就是让其好好效忠他的一种手段。

徐达功高,官至公爵,而且还特别的低调。而徐妙云本就有美名在外 ,而且她的美名全部真材实料,一点虚的都没有。怎么看这位徐家大小姐都是做皇后的人选。

但老朱当年是为了利用常遇春的死,让自己一起的兄弟继续为自己卖命。已经把常遇春之女,那个生性耿直藏不住话又没城府的姑娘推到了未来皇后的位置上。

而自己能娶妻的儿子也只有老三老四了,太子提出老四朱棣合适。因为太子觉得这个四弟是他一手带大的,他惯过头宠过他。最重要的是他听自己的。

虽说这个老四调皮捣蛋到众人都管不住,但那徐达可不是一般人,有他做岳丈调教。朱棣自然不会太差。而那徐妙云,没准还真能收住朱棣这匹野马。

与功臣联姻,这种拉拢外人成一家人的方式是很不错。但接班人必须给找一个能拿得起事,镇得住后宅的媳妇与靠得上的岳家。那这个儿子才有可能有建树。太子的妻子与岳家都不太靠谱,而且太子还专宠侧妃吕氏。所以……

而燕王妃徐妙云,则是真正的高手,徐家也是非常有分量的岳家。

朱棣朱允炆关系如何(朱棣的靖难是被朱允炆逼的)(1)

二,朱元璋下令给各藩王府增加侍卫,由原来是两护卫,增加到三护卫,还永为定制。

太子听到他爹这样说时还迟疑了一下,但父命难违,君命更加的难违。他只能照办。

可藩王有兵,本就不让当权者放心。朱元璋肯定是放心的,因为他分出去的那些都是他自己的亲儿子。可如果他的儿子,孙子当皇帝,你老朱的儿子可不一定会忠于他的一个哥哥或者弟弟或者侄子的。

关键是将来的皇帝也不会放心那些戍边的王手握重兵啊!这就跟他老朱不放心徐达冯胜蓝玉一样。

朱棣朱允炆关系如何(朱棣的靖难是被朱允炆逼的)(2)

在朱棣的成长上,朱标付出很多。朱标也总觉得那是自己的弟弟,是自己最喜欢的弟弟。他相信他会永远忠于自己的。

可那朱棣只是忠于他太子朱标。

如果他不早亡,如果朱雄英也活着。那朱允炆自然不会有机会继承皇位。吕氏一手带大的朱允炆,从小就喜文而不懂武。那少得可怜的兵法还是那个草包李景隆给教的。

而且感觉朱允炆在吕氏的言传身教下,对自己那些手握重兵的叔叔不信任。不信任的后果就是削藩,去除各位叔叔的兵力。

而那个朱棣一手带大的十二弟朱柏,就是他拿出来杀的那个“鸡”。有人告朱柏谋反,他信了,命人将其押赴进京。

但前去抓捕之人带着兵器把朱柏府邸给围了,朱柏本就因父皇朱元璋去世不能奔丧而伤心,如今新帝,自己侄子又如此对待自己。伤心欲绝的朱柏一把火烧死自己的嫔妃,也烧死了自己。

朱棣朱允炆关系如何(朱棣的靖难是被朱允炆逼的)(3)

这朱允炆的杀鸡儆猴,也就流了产,然后他也就非常幸运地把他的四叔朱棣,给逼迫着造反了。

其实以朱允炆的气度与本事,根本就不是当皇帝的料。但朱元璋就是把皇位传给了他。

而那些老朱配给各边塞王爷的亲军护卫,在朱允炆眼里,就是他皇位不保的危险。他是先出手了,可惜,整天待在皇宫里之乎者也的他,不但自己智商不够,手底下也没能人。如果他部下有徐达这样的能人,恐怕他也不会那么着急地撤藩,更不会在与朱棣相持中败。

想想朱允炆与朱棣的战争中,有几场就是天助朱棣。明明朱允炆方会胜,一场沙尘,人家朱棣就赢了。

所以一切皆是定数,朱棣才是真正的龙天子啊,他朱允炆不配拥有天下呀。

三,重新使用“检校”,“检校”是一种只对皇帝负责的特务组织。朱元璋重新组建是给改了新名,就叫“锦衣卫”。太子曾劝老朱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锦衣卫迟早要裁撤。但朱元璋坚持要用。这件事情,使得太子与皇帝心生芥蒂。

朱棣朱允炆关系如何(朱棣的靖难是被朱允炆逼的)(4)

而朱允炆也没有他爷爷的那种辩忠奸的能耐,所以他在使用过程中,被锦衣卫的密函迷惑,被那些所谓的忠臣良将挑拨对叔叔们下手也就很正常了。

,